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数据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发展生态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环保情况,协调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信息化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分析大数据技术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大数据技术下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技术下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涪陵区;特色农业;大数据;供求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和污染现象,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监控农业生产的环保情况,协调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推动生态农业、信息化农业发展。
  1 大数据技术与生态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提升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活已成为民心所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大数据技术能够实时指导和监控农业生产的环保性,有利于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信息化农业发展。农业大数据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推动精准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2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农民和科技人员都积极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1993年,农业部、财政部等七部委组织开展51个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各试点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均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显著。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用地达到1 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12%,各类县、乡、村级的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超过3 000个,遍布全国各省(市、区)[1]。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主要分为4种模式。1)物质多层利用模式,即某一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或几个其他环节的投入,可使废弃物得到多次再生产和循环利用,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循环,包括沼气利用等。2)生物互利共生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光能、水分、养分、积温等资源,实现高产、低耗、优质,分为平原、山地、水体、草原等模式。3)农业生产与生态循环链融合模式,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4)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即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为手段,以生态农业技术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将旅游观光融入生态农业,可以分为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模式[2-3]。
  2.2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
  国外生态农业起步较早,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提供借鉴。1)菲律宾玛雅农场就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的具有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多个沼气生产车间,以控制粪肥、残食等各种废弃物。沼气池能够为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产气后的沼渣可用作有机肥料。水塘养鱼养鴨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可实现各种物质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2)以色列生态农场是以节水为典范。以色列的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十分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色列致力于发展滴灌技术,大大提高了水、肥资源的利用率。3)德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较为严谨。在德国,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被严禁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机械除草或有益天敌方法,大量使用长效肥和有机肥;同时,种植业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以维持土壤生产率和肥力;另外,养殖业采用天然饲料,严禁使用转基因和抗生素等不安全技术。日本、美国等生态农业,利用各种补贴政策,对生态农业的农户进行直接补贴。
  3 大数据技术下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近年来,农村信息网络设施不断完善,但是与城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其中手机网民8.47亿;城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62.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7.2%。虽然农村广播电视、农村“数字家园”、农业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等建设稳步推进,但是农户很难从这些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针对性信息,增大了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的难度[4]。
  3.2 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功能不强
  1)农业生产的大数据信息疏通和传递渠道不畅。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核心问题,调研发现,部分农村建立的网络交易平台利用效率不高,农户利用该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或电商交易的情况较少。2)具有现代信息化功能的基础设施如仓储物流等建设滞后。由于农产品季节性强、不易保存,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物流的保鲜能力和运输速度要求较高,特别是部分贫困地区或边远山区,受到地理条件限制,农产品由于物流问题容易遭受损失。
  3.3 农村大数据信息技术人才极度缺乏
  虽然大数据技术能够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通信网络技术和实践应用管理的人才。然而调研发现,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前,生态农业和信息化农业还处于初期阶段,加之农村“空心化”、农村市场消费能力较低等,技术人员工资水平不理想,降低了专业人员从事生态农业的意愿。
  4 大数据技术下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4.1 利用大数据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态农业逐步过渡到了精准生产技术模式。1)大数据和物联网推动生态农业实现智能化管理,运用航拍监测技术采集农业生产数据信息,运用测土配方提高施肥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在播种、施肥、排灌等环节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2)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植入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装备的自动化作业,可加快推广病虫害测报、数字化排灌等技术,推动耕种、施肥、排灌和收割等多环节生产技术及机械的集成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5]。
  4.2 建立生态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特色生态农业大数据中心,统一收集和管理生态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全产业链数据,确保生态农业生产过程大数据信息的客观、公正。同时,成立市场供求信息查询平台,及时公布生态农业的供给、需求、价格以及运输物流等反映市场情况的信息,以便于生态农业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和发展战略。同时,系统采集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数据,实现生态农业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上互联网的覆盖面,监测生产端的同时侧重监测需求端,统一采集生态农业在生产、消费、库存等过程中的标准化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此外,充分考慮生态农业企业的商业秘密性,只发布汇总后的信息,以保护企业合法利益,保证市场各参与主体开展公平竞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内幕交易[6-7]。
  4.3 构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机制
  1)政府牵头,整合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资源,定期在农村开展大数据技术的专项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掌握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相关知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2)制定生态农业和大数据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薪酬补助、晋升激励等措施,引导生态农业和大数据技术管理人才流向农村。3)成立大数据技术服务队,定期下乡帮扶,利用大数据信息指导生态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并根据市场需求订单优化农民生产结构,促使生态农业各参与方通力配合,协同创新[8]。
  参考文献:
  [1] 周芳,刘锐.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26):1.
  [2] 刘兵.电子商务与“农社对接”相结合的创新流通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484-486.
  [3] 赵旭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面临的机遇与对策——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4):79-81.
  [4] 刘开华.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19,13(23):62-64.
  [5] 钟利那.基于供给侧的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39(9):268-273.
  [6] 高尚宾,徐志宇,靳拓,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7(2):163-168.
  [7] 刘开华.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金融活水[J].人民论坛,2019(4):74-75.
  [8] 傅起民,苏宝财.乡村振兴视域下闽清县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南方农业,2018,12(33):124-1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8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