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淡水渔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核心构成部分,加速淡水渔业发展,对云南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建议通过加强创新渔业科技;增加投资,健全基础设施,促使产业化进程;调节渔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强化政府产业化引导以及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构建保护区4个方面的措施促进云南高原淡水渔业的发展。
  关键词 淡水渔业;发展对策;云南高原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65
  云南地區分布了六大河流水系,由东到西依次是南盘江与元江、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与伊洛瓦底江水系。此外,还分布着诸多天然湖泊,大部分分布在各个水系的干流与支流源头,按照不一样的地理位置构成比较独立的湖群。由于云南省地理地质机构与气候比较特别,因此给该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发育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培育出了很多水生生物。与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的鱼类资源在我国淡水渔业资源中的位置尤为突出。现阶段,云南地区鱼类已经超过了600多种,其中一些鱼类是特有的,生理组织结构比较特别,有着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还有一些鱼类是产区的核心捕捉鱼类,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对资源保护是非常有益的[1]。
  1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现况
  1.1 总量增长快
  云南省水产养殖面积与总产量、渔业经济总值与产值、渔业人口人均纯经济收入分别为13.35万公顷、78万吨、170亿元与110亿元、7 772元,与以往相比增加了4.86万公顷、54万吨、132亿元与83亿元、3 027元,增长幅度在持续提升。水产品总量排在前20位,而罗非鱼产量为19.8万吨,排在全国第5。
  1.2 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围绕渔业是比较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着重强调因地制宜与优化布局,云南省构成罗非鱼、冷水鱼、大宗淡水产品及特色渔业优势地区。
  1.3 科学技术增长效果显著
  经过执行科技入户工程,推广新的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1.4 渔业功能不断开拓
  将6大名鱼作为代表的经济鱼类研发效果显著,电站库区渔业已经发展成渔业经济新增点与处理库区失地农户安置的主要路径。梯田稻田养鱼与开渔节等给旅游产业增设了一个全新的亮点,放养率食性鱼类整治水体营养丰富效果很好;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强化了渔业经济发展扩展功能[2]。
  1.5 水产品深加工能力提升
  水产品加工发展速度快,区域分布优化,给云南省渔业规模化分布与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云南省构建了35个万吨级别的水产基地县,构建了10家规模较大的水产品加工厂,每年的加工能力是30万吨左右。
  1.6 结构调节持续推进
  养鱼和捕鱼比例从89∶11提高到了92∶8,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据养殖产量的比重每年都有所提升。并且渔业二三产业产值占据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也在持续
  增加。
  2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2.1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云南渔业技术支撑大多数所依托的是水产工作站,这一工作站加挂了渔政管理站,职能较多,而专业技术工作人员较少。云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机构还在进行阶段,科技支撑与服务水平都有待加强,在渔业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研究落后问题,如新的品种与先进技术等,严重阻碍了水产科学技术的推广以及渔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升[3]。
  2.2 经济投资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因为扶持资金与投入较少,造成渔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功能匹配不全,配套服务水平较低,从而阻碍了渔业的良好发展,构成了产业竞争能力匮乏的局面。除此以外,资金不足对原良种体系构建以及休闲渔业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投资渠道单一,局限了资金规模化使用;2)云南省渔业大部分是以个体化经营为核心,资金比较分散,不能展开规模化的投资。
  2.3 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科技含量低
  云南省渔业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养殖业为核心,水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渔业比较缓慢。现如今,缺乏大规模养殖公司,大多数是以个体分散型生产经营为核心,养殖模式比较单一,水产养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程度较低。于水产品加工层面,加工公司数目较少,现阶段只有云南滨鲲智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与腾冲的阳淦鲟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准备构建三文鱼与鲟鱼加工厂。于休闲渔业上,云南省还处在发展阶段。
  3 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策略探索
  3.1 加强创新渔业科技
  不断提升渔业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执行科教兴渔战略,增加渔业科技推广与科技创新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脚步。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提升渔业从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融合普法积极引导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熟悉有关政策,提升政策水平,且知法守法、学法与依法做事。根据员工教育工作,积极进行渔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文化素养与业务能力,力求做到能说会看。执行科教兴渔战略,引入先进技术与新的品种,以生产方式变革为核心进行水产技术研发,引入竞争制度,提升科技推广规模与力度,构建与健全水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饲料与人才培养等综合服务,进而促使云南省鱼产量持续增长[3]。
  3.2 增加投资,健全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化进程
  3.2.1 提高投入资金是渔业生产的有效保障
  1)借助多种宣传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渔业情况,构成认识与支持渔业的良好社会气氛。2)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力求发布大力支持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获得政策的支撑与资金方面的支持。3)关注渔民,广泛筹集群众自有资金以及社会各路资金,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展生产。4)开拓思路,积极改革,借助资源市场引入资金,借助资金引入新技术,借助政策引入优秀人才。   3.2.2 健全基础设施是渔业生产的有效推动力
  健全渔业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1)强化服务渔业生产对应机构自身建设,建立培训场地与试验示范基地,做到有服务与工作设施,有专业团队与稳定的资金来源;2)构建渔业水域监测及鱼病治理机构,执行苗种生产与捕捞许可证等制度;3)强化水域生产设施构建,如稻田养鱼与商品鱼基地鱼池建设。
  3.2.3 加快产业化进程是渔业生产的最终目标
  1)结合云南地区渔业资源实际情况、渔业生产技术与发展情况等,仔细研究与分析,从而找到渔业发展的突破口;2)通过多方论证,拟定规划,制定合适的项目,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3)力求获取更多的渔业项目,与此同时整合到地方政府发展项目中去;4)促使渔业产业化构建,扶持与培育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紧抓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综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平。
  3.3 调节渔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在云南高原渔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将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且发展其独具特色的渔业与冷水性鱼类养殖。1)主动调节养殖结构,将冷水鱼养殖作为重点突破口,积极发挥出以鲟鱼和三文鱼等为主的高端冷水鱼类养殖,主动推进云南地区积极发展三文鱼、鲟鱼项目,主动开发鲟鱼保健品与深加工视频等,促使云南冷水鱼品牌闻名于世,继而发展成云南的一张名片。2)主动挖掘云南地区土著鱼资源,紧抓云南省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构建,做好本地土著鱼增殖放流。3)开拓常规鱼类养殖品种与空间,构建良好的具备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积极发展标准鱼塘建设。4)全面发展稻田养鱼和养虾等水产品,从而达到稻鱼双收的目的,将稻田综合养殖效益提升。5)激励与大力扶持水产品加工产业与休闲渔业,拓展国际以及国内市场,推动渔区经济持续发展[4]。
  3.4 强化政府产业化引导以及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构建保护区
  1)需要依照境内的地理地形与天然渔业资源等条件,适当规划渔业产业功能区,强化一热一冷渔业产业化引导。例如,滇西北为横断山脉及其四周边缘地带,渔业水域环境保护较好,水域水温很低,适合引导冷水性渔业产业化开发,而滇东南区域周年温度较高,阳光充沛,无霜期较长,较适合研发温水性渔业。2)做好对渔业资源的开发。云南特有鱼类类型较多,一些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学术价值,合理使用云南珍稀鱼类资源,建立鱼类研究科研高地,充分发挥渔业优秀人才集中效应。3)对有很高市场价值的品种类型,激励社会各个机构展开应用性研发,涵盖大型食用鱼类和有观赏性的小型鱼类,充分满足市场对于野生鱼类的各方面需求,强化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构成两手抓的渔业资源保护研发格局。4)创建科学的保护区。针对生存环境比较狭窄、资源量较少的类型需要在第一时间规划构建保护区,相关部门需要支持保护区申报批复,并開展后期考核监督管理,研究构建考核模块,同时设计保护区退出制度与责任倒查制度,全面强化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
  4 结语
  经过对云南高原淡水渔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云南高原渔业发展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从各方面着手,逐步推进云南高原渔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薇,张红林,张潇峮.科研院所主办期刊影响因子提高策略浅析——以《淡水渔业》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99-101.
  [2] 肖文韬,赵晓飞.淡水渔业生鲜产品品质提升:瓶颈及对策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2):314-320.
  [3] 魏绍君.发展高效淡水渔业的对策[J].广东蚕业,2019,53(5):37,39.
  [4] 董琳,李莎莎.刍议淡水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农业,2019(2):74-7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9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