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情结爆发之时,给破碎的心灵一个容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9年,关于教师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地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这其中比较多的是教师的奉献,但也掺杂有教师的被伤、被杀、自杀、杀人或伤人(欺凌、侵犯学生等)。人们的心随着这一条条的“爆炸性”事件起伏。而那个被反复提及的话题不得不再次被提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那个暗角——教師心理健康情况。
  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发展障碍亟待重视
  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在制度、课程、师资队伍和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已成为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修订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道纲要(2012-2020)》也明确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要求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密切联系家长、利用校外教育咨询等,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这其中就诊率却不足三分之一。家庭和学校对健全人格、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远远不够。尤其是有留守儿童经历和单亲经历的青少年。刚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留守家庭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疏离问题,留守儿童的愉悦状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烦乱、迷茫、消极情绪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笔者曾经接触过很多有留守儿童经历的高校大学生,他们有的是学生干部、很自立,成绩也很优秀,但是在不为人知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有自己无法面对的痛苦,甚至有的人出现莫名的惊恐障碍,自己无法解决,在每周进行咨询的设置下工作了三年之久,才发现在留守的那些经历与创伤中,慢慢长大的幼小生命是缺乏父母之爱,这让他们在面临刺激、重大变故时所诱发的惊恐障碍爆发的风险也非常高。
  经过我国专家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大数据测查表明: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这大概与年龄成长,自我同一性冲突下的心理冲突和矛盾爆发有关。
  2020年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也显示:皮肤、情绪、睡眠问题是三大困扰大学生的顽疾,皮肤问题虽属于生理问题,但从身心医学角度,也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而单就情绪问题高达38%。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情绪难题不仅仅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越是早解决,越为后面成长中发生心理障碍的预防打下基础。而情绪问题的解决除了开设类似《情绪管理》课程、进行情绪训练外,去溯及情结与情绪的关系也很重要,也是让学生们开启“认识自我”的有效通道之一。
  在中小学心理工作中除了整体上继续做好在中小学心理的教学教学、实践育人、心理咨询和预防干预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外,在“四位一体”格局下的精细化和专业能力提升也很关键,如具体到针对不同类别的群体提供什么样的心理支持,例如:针对留守儿童经历的学生是否可以提供团体心理体验?或者有一定时间长度、有设置的团体小组;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是否有相应的心理团体和学业辅导;针对由于养育方式造成的感统失调的小学生是否有感统训练,有多动的学生是否有相应的心理咨询,有自闭高功能情况的学生是否有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融合教育的机会等。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学只有1到2名心理咨询师,这些精细化的工作完全依靠这1到2名心理咨询师是做不完的,应该借鉴很多南方学校的做法,如杭州中小学每年有预算由学校心理中心计划购买专业服务。
  中小学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育人能力
  现有研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地区的研究共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还是相对比较低。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它即影响了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也不利于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发展。欣慰的是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视力度,并且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关心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提高这一群体的地位待遇,改善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教师身心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就不可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同时培养成一个和谐的人,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整个教育的发展。
  一、基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1.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的心理救助或预防保健,由于这个部分开支不小,且很难在整体上单位有直接的受益和整体业绩表现,很多单位是忽视这个部分的,但是如果肯看看周围,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布局中,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中是有这个部分的,目前企业和社区是先行的,尤其是南方和一些发达城市,如佛山市自2017年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会心理服务购买项目,明确给社区每一个居民每年不少于7次的免费咨询项目(后续增加咨询次数由个人付费);实施几年下来,家庭纠纷、亲子沟通矛盾、危机明显下降。很多大型企业早也就开始了明确的企业心理服务购买方案,除了进行心理知识科普、心理活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外也都陆续增加了一对一心理咨询。一些校长或领导者认为不可能一个个都做完的,所以采取放任的态度,或者侥幸心理,但事实上,系统性整体心理观认为:系统中一个个体改变,整个个体都会改变,不问收获,低头耕耘,那些时刻都是扎根的时刻,也是促进整体稳定和成长的基石。所以专业的心理救助或预防不但在对个体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救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整体的心理稳定基础和成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是当教师处于个人无法应对的困境中时,由慈善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经济支持体系应该建立起来。
  3.是来自家人、亲友、居住社区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精神支持,这种精神支持也是保持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教师遇到个人困境和教师遇到群体心理危机之时,群体心理危机主要指当发生针对教师的恶性事件,而导致的在场教师的心理创伤,以及即便非在场的其他教师群体心理冲击,需要组织和社会力量给予精神上的“共感”和情绪、压力上的“舒缓”,给予空间表达,压制表达只会让事件在无意识层面蓄积力量,要么扭曲为症状表达,要么在无声中于其他事件中爆发,增加对立。在适当场合、适当时间,以适当得分方式表达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些适当的条件可以由相应的群众组织提供。
  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育人专业能力提升
  相比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解构、学历层次、专业化成长总体情况弱一些,高校有明确的生均经费的经费保障,大部分中小学目前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较多,这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心理学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学科,尤其做临床工作,英国、芬兰等地区是要求终身学习、终身接受督导的,目前我们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单位领导不理解心理学教师为何每年参加那么多的学习、培训、督导或个人分析,我相信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即做人的工作的核心在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都在探索如何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田,那么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对整体工作的反哺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人心”工程是最难的,最具变化性的,仅这两条,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所以应给予中小学教师和心理教师在政策文件、经费预算、时间空间上加强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保障。
  三、尊师重教
  尊重教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应该尊师重教,我们各级的领导和考核部门也应该尊师重教,给予一些空间,体验“非竞争”环境,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考核做得很完美,但是一项工作的极致未必会对整体是完全有利的,也应该看到极致的考核下,教师的功利化反应,压力和只见事情(成绩)不见人(学生)的倾向,“物化”教育的倾向性反应是我们整体都应该注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获得尊重是实现自我的前提和基础。而给予一些“非竞争”的环境也是尊重的基础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没有完全“物化”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