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节特点的辩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季节和时间有一定关联,在季节上表现为冬春季节和雨季夏季多发,在一天的时间内则表现为夜间凌晨多发。本文根据发病时节特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时节特点;辩证分析
  1 疾病大多与天时相关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素问·宝命全行论篇第二十五》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除了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以外,还强调天地人的协调,即天人相应。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会受到昼夜更替和四季交替的影响,比如体寒的人更易感受外界的寒邪,风湿病在阴雨天气和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复发等。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五脏之气,必应天时”的理论,强调了“天时”对“五脏”的影响。具体可以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在一年之中,四季对人体有影响;其次一天之中,阴阳气机升降对人体也有影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中云:“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经络受血,皮肤充实。”“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1]所以就不难理解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会有时节特点了。
  2 冠心病心绞痛与心阳不足有关
  中医学上冠心病大致属于“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心绞痛是由于“不通与不荣”导致的,《素问·举痛论》曰:“经络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菀槁不荣。”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一方面,心主行血和生血,水谷精微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过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使得脉管充盈;另一方面,心主脉,推动和调控着心脏的搏动和全身脉管舒张和收缩。心为阳脏,是阳中之阳,又称为“火脏”,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冠心病心绞痛多与心阳不足有关,心的阳气不足,心功能失常,主血脉异常,无力调控和推动气血,血液无法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会导致脉道舒缩不利,血液输布不畅,引发心绞痛的症状。
  3 冠心病心绞痛在冬春季节多发为寒凝心脉证
  所谓“中寒”是指寒为冬季之主气,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为阴邪,易伤心中阳气,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阳不足,加上寒邪外侵,更抑阳气。从寒邪的性质来说,一方面,寒性凝滞,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受阻,血液停滞脉道,不通则痛(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所以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的发作。另一方面,寒性收引,使得体内的气机收敛,起到收缩牵引的作用,寒邪客于血脉,脉道拘紧,易引发心绞痛。根据北京地区相关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每年会有2个发病高峰,即11月~次年1月(冬季)、3月~4月(冬春之交)。[2]在这两个时段,气温降低,寒邪易侵犯人体。《素问调·经论》曰:“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医学正传胃·脘痛》云:“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冠心病突发事件多发生于冬季及早春,其发生率分别比夏季、秋季明显增多[3]。分两方面阐述,外因是由于冬季和早春季节时的天地之间阳气较弱,内因则为冠心病患者素体心阳虚衰,心阳不足,一旦气温发生突然降低,阴寒之邪就乘虚侵袭,寒凝气滞,心阳痹阻,则会猝然发生心痛。此类证型的心绞痛多表现为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而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兼证表现为手足不温,形寒,冷汗自出,面色苍白等;舌脉则为薄白苔,脉沉紧或者沉细。
  4 冠心病心绞痛在夏季和雨季多发为痰浊闭阻证
  《黄帝内经》中对于痰浊心胸与饮食的关系没有具体描述,但提出了过食会伤及五脏的理论。《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道:“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灵枢·五味论》中有云:“血与咸相得,則凝。”所以过度饮食肥甘厚味或者饮酒成癖的人,容易导致脾胃损伤,运化水谷功能失常,易久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而心主通明,心脉以通畅为本。痰湿本身可以使心阳失展,心脉不畅而致痹阻,可发为心绞痛。进一步阐述,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的发病季节在我国北方是以夏季为多,而在南方和热带地区发病例数则多在雨季显著增多。[4]这是因为中医学上讲,长夏居多以湿邪为病,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为农历六月,是夏秋之交,阳热盛,雨水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暑是夏季的主气,是季节性最明显的六淫邪气,湿多挟在暑邪中,夏季气候多炎热,潮湿雨水多,而五脏与季节相应,痰浊体质的患者体内的湿邪与外界的湿气内外相应,常会引发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气短等症状。
  5 冠心病心绞痛在夜间多发为心血瘀阻证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1天内不同的时间也明显不同,并且研究发现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3]夜间阳消阴长,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最旺的时候,心推动血液运行脉道,若心阳不足者,心脏功能失常,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形成瘀血,则易在此时发病。而西医学理论研究也可以印证这一点,一方面这可能与夜间睡眠的卧位姿势有关,患者卧位会导致大量血液回流心脏,使得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肌需氧量增加。另一方面,睡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缓,每搏输出量降低,导致心肌供氧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与供氧量之间的不平衡引发心肌的缺血缺氧。另外根据夜间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发现于瘀血相关,夜间冠心病患者发病多表现为胸部的刺痛,疼痛性质为绞痛或刺痛,并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舌脉表现为舌质紫暗,舌下有瘀络瘀斑,脉弦涩等。而恰与瘀血的特点相一致,瘀血的疼痛特点为刺痛,夜间加重,出血血色多为紫暗,同时舌脉也一致。
  参考文献:
  [1]李珠,孙景太,姚阿庆,赵三苗.试论我国古典疗养气象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产生与形成[J].中国疗养医学,1996(04):19-23.
  [2]张葳.季节交替警惕冠心病的发生[N].健康报,2012-11-06(007).
  [3]叶安丽.冠心病突发事件的多发季节及时间[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03):75-76.
  [4]李茵.冠心病痰浊证的发病季节气候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03):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4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