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及实践的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是以提倡低碳环保、绿色生态城市为发展规划的社会,生态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这三个地点作比较,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协同、共生城市理念、混合开发和生态社区结构这几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区建设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以达到绿色生态区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协同;共生城市;混合开发;生态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1-0-01
  Abstract:Today,the society is planning to promot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ecological cities,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in full swing.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three locations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Caofeidian Tangshan Bay Eco-City,and Qingdao Sino-German Ecological Park.Summarized the problems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e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reen ecological zone construction.
  Key words:Green eco-city;Planning synergy;Symbiotic city;Mixed development;Ecological indicator system
  1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发展及特点
  1.1 规划协同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发展是在空间布局、基础建设、建筑、交通、产业配套、能源开发等方面协调一致的专项规划全面发展,以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为重点所开展的发展规划。通过概念指导、指标体系及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之间的默契配合,把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把控到位,能有效地减少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以达到建设绿色生态化城区的目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这三个地区,以城市规划及专项规划之间的互相配合,促进各项发展的联动效应,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开发建设成本以及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1.2 共生城市理念
  共生城市是瑞典关于对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形容词。所谓“共生城市”是指城市内部的各个节点,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统一的有机整体规划,建设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综合效益。结合以上概念理论,中新天津生态城已开始采取科学的垃圾回收利用方式。主要利用空气动力学,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将垃圾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有效地消除了传统运输方式所带来的隐患,从而达到垃圾回收利用以及杜绝垃圾二次污染的目的。
  由于居民生活习惯已经固化,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在处理日常垃圾及废水这一方面上有很多难题达不到真正生态开发建设的标准,所以最后不了了之。如何才能将理论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以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1.3 混合开发
  混合开发是改造空间布局将可活动的区域扩大,鼓励居民就近就业,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以达到发展绿色低碳出行的健康生活方式,将城市各个部分的效益发挥到最大,而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目前就采用了这种概念。
  1.4 生态社区
  生态社区也被称为绿色社区或者可持续社区,综合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相符合的生态系统,通过维持原有的社区生态系统平衡,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从而实现社区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社区。
  2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研究
  2.1 生态体系指标的制定
  衡量绿色生态城市的具体体现为:区域的整体性以及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要维持环境发展可持续性、社会关系以及经济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前提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其决定着社会能否可持续性发展。指标体系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点出发,推进新型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且综合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以及文化等特点来制定相应城区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如果存在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制定计划,设置阶段性目标,一步步完成。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实施的项目,可以说是世界首例以生态发展建设为主要理念建设的城区。在创立绿色生态城区的制定标准时,以国外的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和天津生态城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环境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以及区域协调融合这几个方面,制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
  中德生态园指标体系为: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等四大类,其中可分为控制性指标34项、引导性指标6项[1]。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有意将中德生态园建设成世界上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高端产业生态园区,所以产业进入门槛非常高,主要体现为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类型构成、产业发展政策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唐山湾生态城相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設标准来说,更为细致、复杂。其中包括7个子系统、30个具体方面、141项指标,把整个省市的各个方面全都涵盖。但是由于程序太过复杂,如何具体落实有待考察。
  2.2 生态体系指标的落实   经过很多地方实践考察,发现生态体系指标的落实并不到位。很多生态城区已经展开实施了,但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导致了土地使用过程中未受到生态指标的控制。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2.1 指标体系编制
  指标体系是必须要编制的,综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及国际标准,结合实地情况从而制定完善并适宜的详细指标。
  2.2.2 细化分解指标体系
  把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细致化,形成具有指标意义的建设蓝图和行动指南,以供实施,建设过程严格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实施、运营。把生态建设指标制作成手册、操作指南等,将责任落实具体。
  2.2.3 划分指标项
  将管理类指标与规划类指标分开,针对规划类指标,以规划类指标进行落实,具有强制性的执行,并且层层把关、一丝不苟。
  2.2.4 分时段执行
  短时期内难以完成的指标可划分阶段性目标,分步骤实施。
  3 绿色生态城区面临的挑战及建议措施
  挑战:对绿色环保还是缺乏相应的意识,不理解其蕴含的意义。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关注度还是处于低层面。
  措施:组建一支稳定的专家团队,对企业开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盲目的操作;并且设立相关机构以便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确保新技术的实时更新,对具体操作进行监管,从而达到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目的。
  挑战:目前生态城区发展主要是以下达政策为主,市场化活动这一块还暂时空缺,全民共建生态社会意识未普及,机制有待完善。
  措施: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普及,加大市场调控,以政策上的辅助进行推导,推进生态建设的脚步。
  挑战:开发建设成本太高,程序难以得到推广。
  措施:在建设过程中注意成本,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当地地域特色及资源进行成本控制。
  挑战:生态城区建设中普遍存在与制定的指标体系及后续管理方面不符合的情况,以至于无法最终实施或者不符合生态建设发展。
  措施:完善整套的管理措施并加强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2]。
  4 总结
  就目前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所有的生态指标体系慢慢的完善,随着以后很多建设指标体系的补充,都以建设生态发展、低碳环保为目的。而其中的理论与实践间的过渡程序仍有待强化,且地方性建设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维.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及实践的比较研究[J].绿色建筑,2017,9(06):25-27.
  [2]张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9-12-17
  作者簡介:黄慧(1983-),女,汉族,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园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