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与哲理阐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极拳研究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对太极拳推手技术的研究与阐释对推动太极拳的发展十分重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搜索查阅,以及研读历代太极拳的相关典籍与歌赋的基础上,运用哲学思辨的理论方法对太极推手技术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太極推手技法的哲学意义表现为:“物物一太极、统一一太极”是基础,“刚柔相济、舍己从人”是理论,“粘黏连随、引进拿发”是技术表现。本文指出太极推手是个完整的体系,各个环节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粘黏连随是为引化拿发做准备的基础,舍己从人是为达到刚柔相济。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推手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198-02
  鲁迅先生认为道教乃中国文化之根,中华武学典籍中太极拳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能阐述道家思想的武学。三丰真人创立太极拳以十三中技法演绎太极拳的生克制化。十三式中以“进退顾盼定”象征五行生克,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以定步法中的八卦方位,其目的是检验练习拳法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以及拳的劲路走向是否符合“起于脚、传于膝、主宰于腰、发于手指”的要求。推手练习是为实战做准备的练习,推手练习是双方感知对方劲力运行的路线,是在把握双方互为一体的基础上,感知对方的拳路的变化已达到刚柔互换、避实击虚的目的,从而体现“以柔克刚、以巧破力”太极推手技法。太极推手以“刚柔相济、舍己从人”为指导思想,用“不丢不顶”的方式化解对方来力于无形中,以其独特的东方智慧得到世人的青睐。
  1 “物物一太极、统一一太极”是推手的认知基础
  太极拳先以拳架作为基础练习,在全家有一定基础后进行推手练习,此为练习太极拳必须要经历的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识自我,第二阶段为感知对方,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1.1 “物物一太极”为认识自我建立周身一太极观念
  在练习太极推手之前,首先要进行拳架的练习,此为太极推手的基础,也是入门的的必经之路,此阶段须有明师口传心授才行,正如拳语所云:入门引路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因为此阶段时要与自己的习惯作斗争,建立自身太极规律的运动,要摒弃以往自己自以为是的观念,比如两脚站立的位置、膝垮的开合运动等于其他武术的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拳架练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动作的连贯与周身开合的的微妙变化,及每个动作的阴阳虚实的转换与统一,从而认识自我以及建立周身一太极的变化。
  1.2 “统一一太极”感知对方,建立对立统一
  此段练习是在有一定拳架基础上,先进行定步推手练习,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为基础去感知拳架练习中的微妙变化在对练中的体现。去体会推手八法中的生克制化,以及对方拳劲的来路,在练习过程中要感受彼我双方的阴阳转变与对立统一。这个阶段是培养交手过程中的“圆融无碍”的触觉本能感知。
  2  “刚柔相济、舍己从人”是推手理论思想
  刚柔相济、舍己从人是双方交手时要时刻保持的思想意识,也是太极拳的总纲。刚柔相济是指自身在对抗过程中自己拳路的阴阳虚实、动静进退、曲直收合的变化。舍己从人是不与对方拳劲相抗,应顺应对方拳劲去引动,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制服对方。
  2.1 刚柔相济是过程
  太极拳并不是一味绵软无力,它是由阴阳、刚柔2种劲力,相互转换化而为一的合力,又称太极劲。太极劲是演化出千万种劲力的功夫,也只有在对抗中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推手训练中柔劲化对方来势是手段,刚劲是打击是最终目的,正所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拳术。太极拳以柔克刚是结果,刚柔相济是过程,只有做到阴阳吞吐2种劲力的同时运用,才能体现最终的以柔克刚的结果。
  2.2 舍己从人是总纲
  舍己从人是太极推手对抗中的总纲,这也是太极拳区别其他武术的最显著的特点。王宗岳《太极拳论》论中有“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強辨焉”的论述[1]。舍己从人并不是舍弃自己顺从别人,而是舍弃自身所带的先天拙劲,而去顺从对方的拳劲,最后做到在顺从过程中化解对方的力道,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落败。从历代的太极拳著述中也可以看到“舍己从人、不对不顶”是其交手的基本原则。此与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的观点不谋而合[2]。
  3  “粘黏连随、引化拿发”是技术表现
  通过拳架的练习有了知己的认识,进行推手有了感知对方的触觉反应,守住“舍己从人”的对抗意识,接下来的练习“沾连粘随”是控制对方的劲路,“引化拿发”是打击对方的手法表现。此阶段是推手练习的核心与难点。
  3.1 粘黏连随的要领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此是一代宗师杨露禅的论述粘、黏、连、随的技术要领。
  粘,提上拔高之谓也。是在交手时根据对方拳劲来路,顺势合起对方拳劲方向向上提起,又提起拔高的状态。其目的是粘住对方的来劲同时改变其运行路线,使对方脚下失去平衡,再根据其运行路线让对方自动失位。
  黏,留恋缱绻之谓也。是指在交手时双方劲力合二为一,此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种劲力阴阳互换如影随形,彼此不能分离。意思是说双方接手后亦步亦趋的跟随对方的拳劲运动,做到时时引诱对方,封住对方劲力,此即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滞,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论述,主要是黏住对方,最终以封住对方的劲力为目的。   连,彼走此应之谓也。在交手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劲力与对方的意识联系起来,使双方的劲力没有丝毫间断,从而达到贯穿一气。在此基础上感知对方劲力的刚柔、虚实、进退、大小、方向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寻找机会让对方漏出破绽,通过顺势化劲使对方来劲落空。
  随,彼走此应之谓也。其意指交手时我主动进攻,对方引化。我进人退,我实人虚,这时要根据对方的化劲方向去渗透自己的劲力,自己在外形上则不着痕迹,始终跟随对方的引化之劲运行,就像水银泼地无孔不入的渗透到对方的劲力之源,寻找机会封死对方的劲路运行,破坏其整体中重心,令其断根失势。
  3.2 引化拿发的技术要领
  “引化拿发”是在“粘黏连随”的基础之上进行得势进攻的技法表现。“引化拿发”虽然是4个技术动作,但在运用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要做到动作的连贯到位,要理解动作运用过程中的阴阳虚实、柔化刚攻转换。引,指引导或引诱,就是引导对方的拳劲来势改变其运行方向,使其身体重心失衡。化,是在对方进攻比较猛烈的前提下不与对方正面相抗,运用“舍己从人”的意识做到避实击虚。拿,是在运用听劲的的过程中,把握对方劲力源头从而拿住其关节要害处。发放技术运用时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引化、蓄劲、发放[3]。发,是在拿住对方的基础之上做出的反击,发劲是阴变阳、虚转实的运用,发劲时一定要果断迅速不能拖泥带水,正如拳经有云: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引化拿发”务必做到心到、意到、手到没有丝毫滞碍犹豫方能奏效。
  4  结语
  太极推手的练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由拳架入手作为认识自身的基础,再由定步推手的8种技法练习达到“知彼”阶段,最终以“粘黏连随,引化拿发”作为交手制胜的手段。太极推手是一种“以弱胜强、以柔勝刚”的运动,其中充满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阴阳思辨、虚实统一哲学智慧。太极拳以“和谐统一、舍己从人”作为总纲,说明先贤创立拳术之初是以修身为目的,是对内在自我的重塑与超越,对外界规律的表达,充分彰显生命智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宗岳.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7,119.
  [2] 冯家禄.道德经三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 王志强.太极推手发放技术生物力学特征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