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探讨在线协作平台在普通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旨在进一步推广在线协作平臺在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上验证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学习兴趣、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从实践上为在线协作平台在小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做一些有意义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在线协作平台 小学教学 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尝试“新思想”,借助当前共建共享的Web2.0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Wiki(维客)是一种基于Web2.0的建设网站技术,任何登录网站的人都可以编辑内容页面,维护网站空间。Wiki平台的创建和应用,本身具有简易、互动、开放等特点。Wiki网站为用户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能够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即使没有建站经验的小学生也能快速建立一个网页。另外,Wiki还能为参与者提供自由互动的空间,能及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来编辑源主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能与处于异地、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
  基于上述Wiki平台创建及应用特点,我们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进行日常资源提供、师生交流、作品评价等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下将Wiki平台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和相关测量量表结果。
  一、教学实验准备阶段
  在教学实验展开之前,笔者对教学环境、配套教材、学生学情等做出详尽调研,对测量问卷进行信效度检测,选择了前测结果相当的五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在实验班开展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教学,在对照班开展普通教学,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两个班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PPT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二、教学实验实施阶段
  (一)确立学习主题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笔者选择以教材《美丽家园》的内容为基础确立学习主题。该单元的主要内容为以介绍美丽家园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PPT作品的综合设计制作,鉴于生源过于集中,预测作品内容重合度较高,因此,笔者选择“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作为本次实验的学习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PPT插入中文字、图片,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编辑调整。
  (2)能够在PPT中插入声音素材,并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声音播放。
  (3)能够掌握在PPT中插入超链接。
  (4)能够使用PPT中模板功能。
  (5)能够在PP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作品的过程,能够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培养有条理的组织活动能力。
  (2)通过小组协作展示作品的过程,能够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能够无障碍地在课堂上表达个人观点,对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
  (3)通过小组协作设计并制作PPT作品的过程,能够掌握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展示介绍作品,能在有积极教育意义电影的影响下,增强对真、善、美的理解。
  (2)通过在线协作学习,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设计制作PPT作品,增强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第1周):导入学习主题。
  笔者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并安排小组学生座位。
  通过问题进行情景引入,请各组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为主题制作一个PPT,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商讨确立作品主题,由组长将讨论过程及结果记录到小组维客页面。
  第二步(第2至4周):准备阶段。
  教师进入维客平台,查看各小组讨论结果,并上传展示实例,如图2-1所示,提供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如介绍影片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行设计制作?需要哪些制作技巧?
  教师提供PPT作品评价标准,如表2-1,说明进度安排。学生明确组间分工,并将任务记录到个人维客页面上。
  该阶段完成后,根据量表,进行第一次合作交流能力的组内互评。
  第三步(第5、6周):制作阶段。
  小组分工制作PPT作品,成员通过维客附件功能传递素材资料,每周课程结束前,每位成员在个人维客上记录本周工作内容,由组长在小组维客页面记录小组进度,如图2-2。
  在制作阶段,教师针对各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遇到普遍性问题时适时进行全班讲解。由于课上制作时间有限,学生可以在家里制作,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到小组维客页面,教师每天查看维客平台了解小组学习进度并进行答疑。
  该阶段将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能力的组内互评。
  第四步(第7、8周):完成阶段。
  完成作品后,各组将作品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班级维客页面中,小组展示最终PPT作品。第七周各小组据情况选派2~4名成员上台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作品讲解,其他同学按照评价标准表为各组打预判分,将结果记录到个人维客页面。全部作品展示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第八周,学生根据建议修改并完善作品,上传至百度网盘,之后进入维客平台查看自己上一周记录的预判分,并点击维客平台上的问卷星系统链接进入投票系统,每人限投两票,每个选项下是各组作品的网址链接,投票过程中教师刷新页面为学生更新投票结果,投票截止后全体同学一同见证投票结果,如图2-3和图2-4。
  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组活动全部结束后,请同学们将个人的学习体会以及对维客平台、百度云、问卷星等在线协作工具的感受记录到个人维客页面,如图2-5。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合作交流评价量表结果分析
  笔者两次收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量表组内互评结果,得到数据并进行记录,在SPSS软件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 如表3-1所示,倾听、解决、目的、积极、参与及反馈六个维度的分数数据显著性Sig值大于0.05,而贡献、合作、接受、反思四个维度的分数以及总分数据的显著性Sig值小于0.05,也就是说实验班两次测量在贡献、合作、接受、反思四个维度和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在倾听、解决、目的、积极、参与及反馈六个维度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表示实验班学生在参与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在贡献、合作、接受、反思方面以及总体的合作交流能力方面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2.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实验开展前与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了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的问卷调查,前后问卷基本保持一致。在对回收的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处理后,结果如下:
  如表3-2所示,笔者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问卷中的总分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结果可见,显著性Sig=0.328>0.05,即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兴趣与态度问卷前测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之前,在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如表3-3所示,笔者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问卷中的总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结果可见,显著性Sig=0.023<0.05,即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兴趣与态度问卷后测的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即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之后,在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发生了显著差异。
  如表3-4所示,笔者对实验班前测与后测问卷中的总分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结果可见,显著性Sig=0.000<0.05,即实验班在学习兴趣与态度問卷前测与后测的总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即实验班在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之后,在学习兴趣与态度方面发生了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通过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与态度有了显著提高。
  3.PPT知识水平测试结果分析
  在教学实验进行前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了PPT能力水平测试,以此了解经过学习后两个班学生对PPT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搜集到的分数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前测与后测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分析。
  如表3-5所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PPT知识水平测试前测的总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Sig=0.299>0.05,也就是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在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表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开始学习前,PPT知识水平并无显著差异。
  如表3-6所示,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PPT知识水平测试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Sig=0.002<0.05,也就是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即表示实验班学生在参与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后,PPT的知识水平较对照班有差异,高于对照班。
  此外,对前后测成绩整理后,笔者筛选出了各班前后测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实验班前测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为10分,后测最高分仍为80分,最低分为60分,对照班前测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为20分,而后测最高分为85分,最低分为50分。由此可见,经过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实验班的最高分并无变化,但最低分的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在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后,并非实验班每个学生的PPT知识水平都高于对照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仅从平均分的角度来说,通过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学习后,学生的PPT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协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次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虽然被试较少、时间有限,但总体来说较为成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在线协作平台,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所提高,更加善于与同学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地参与小组任务,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可以促进生生间与师生间的互动,体现出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性与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与态度。
  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将新鲜的科技运用到教育,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相关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线协作平台的应用也使得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不难看出,基于在线协作平台的小学教学研究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但这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持续的关注以及更大范围的实践研究。如何将在线协作平台有效地结合到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曲晓君.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报,2012.
  [2]傅小力.网络协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1.
  [3]王桂兰.让协作学习走进信息技术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38.
  [4]吴银芳.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四级协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报,2013.
  [5]张玉华.Wiki环境下支持协作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0.
  [6]杨好利.Wiki在中学协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报,2010.
  [7]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02):73.
  [8]杨好利.Wiki在中学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报,2010.
  [9]许仕杰.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3.
  [10]余亮,黄荣怀.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