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证书制度中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及最大效能发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创新,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教育新生事物,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主体者、职业技能评价考核者、职业教育培训实施者、职业教育资源聚合者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优化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盈利性、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资格证书并行关系、保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公信力与维持自身竞争力,是培训评价组织面临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培训评价组织最大效能,需要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国家资历框架的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走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培训评价组织;角色定位;最大效能发挥
  [作者简介]龚添妙(1989-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杨虹(1978- ),女,湖南临澧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5湖南智造”高职项目“新时代职业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育人的机制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BG00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6-0033-06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做了顶层规划,针对一直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其中,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提出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操作指南,至今已先后两批在建筑信息模型等16个专业开展试点。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中的重要主体,涉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开发、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等多方面。随着1+X证书制度实施范围的扩大,培训评价组织将对整个职业教育产生影响。
  一、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
  《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这是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第一次在政策文件中被提及。培训评价组织职责定位为“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办证等,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可见,培训评价组织是行业组织,也是一种教育机构,更是独立的评价机构,扮演着多重角色。
  1.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主体者。1+X证书制度是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职业教育界设计的一项全新的制度。1+X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相结合,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既是一项教育制度,也是一项就业制度。相较于我国职业教育现行学历证书制度和劳动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核心创新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种全新的证书,是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后而获得的特定职业的技能水平层次的认可,分为初、中、高三级,有对应的标准体系,其标准开发的主体是培训评价组织,主体性是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1与X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证书,但1+X是一个整体,而且将是未来学校职业教育的制度基础,因而要求两种证书内容具有互补性、目标具有同向性。培训评价组织应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岗位需求,在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的指导下,融合行业标准,结合新工艺、技术、流程需要,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不仅是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更是能在职业教育应用的教学标准。同时,培训评价组织是标准开发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者,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等适时调整标准内容,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提升证书含金量,及时开发市场紧缺的新证书,淘汰落后证书。此外,培训评价组织的主体定位还体现在“证书型”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实现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协助院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与培训内容关联的证书型教学资源是培训评价组织的职责。
  2.职业技能评价考核者。改革评价考试制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就是有益的尝试,但这更多的是针对选拔考试,对于院校的学业水平考试则涉及较少。为解决這一问题,《方案》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核心观测点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以及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的是个人在职业活动、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很明显,院校传统的针对教学标准、考查知识掌握度且区分对错的考试不适用于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评判,针对评估知识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测评更适合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评判。因此,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职业教育改变以往“知识为本”的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一重任承担的主体落在了培训评价组织上。培训评价组织属于第三方评价机构,教考分离,具有客观评价的条件,其开发的三级职业技能标准又为评价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对比院校较为宽泛的教学内容与较为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培训评价组织更聚焦,关注的焦点是具体职业与岗位的职业需求,强调的是对完成典型任务能力的考核,水平评价的针对性更强,可以说,培训评价组织是院校评价向社会开放的有益尝试。
  3.职业教育培训实施者。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类。职业学校教育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和政策规定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职业学校教育承担的基本职责。职业培训是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直接目标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受培训者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在职劳动者。两者在本质属性上有差别,职业学校教育注重教育的公益性,职业培训追求效益。1+X证书制度中的培训评价组织要求具有5年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和累计5万人次以上的培训实施证书考核规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团队和支持院校开展相关证书培训的经历。1+X证书制度包含院校外和院校内试点培训评价组织,主要负责辅助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与院校协同实施培训与教学,但更多的是参与有国家法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明确而院校暂时没有能力承担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培训评价组织还应与院校对接,积极参与到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自身培训经验和优势,为院校提供师资培训,提升试点专业教师水平。除此之外,培训评价组织还承担着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的责任。   4.职业教育资源聚合者。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主线。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不能否认的是,校企合作“两张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不足等顽固问题仍然存在,在现有制度下也难以实现突破性转变。1+X证书制度中的培训评价组织招募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凝聚有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能力,拥有囊括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团队,拥有和职业院校合作的经验与基础。在申报时还要求培训评价组织提供龙头企业、优质企业、行业权威专家的推荐意见。这就从制度上规定了培训评价组织的成分,必须包括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成员,也使培训评价组织沟通各方、协调利益、聚合职业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培训评价组织成为继职教集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等之后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新载体。同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一般设在试点院校,由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建设,这就有利于培训评价组织借助职业教育资源聚合者这一身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助推社会资本投资职业教育。
  5.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优化者。推动多元办学,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激发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1+X证书制度中的培训评价组织本质属性是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院校,是新型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它的加入拓展了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主体类型。同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职能下放给培训评价组织。可以说,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和定位充分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由政府办职业教育转向了管理与服务的角色,更多的是发挥规划战略、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的功能,起的是导向作用,体现了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此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培训评价组织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和认可度完全由社会来评判,通过竞争淘汰机制,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能够促使整个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也是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举措。
  二、培训评价组织面临的挑战
  1.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盈利性的平衡。2019年,《关于持续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公告》(教职所〔2019〕101号)明确要求,申报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可见,与其他社会培训组织相比,1+X证书制度中的培训评价组织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标,而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是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主体,但这不能改变培训评价组织的市场属性,追求利益和效益是其本质和永恒主题,对一个营利组织过度强调公益不现实。如何处理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盈利性之间的矛盾,让培训评价组织保持参与1+X证书制度的热情,保持不断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动力,不仅是培训评价组织面临的挑战,更是1+X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同时,开放资本进入职业教育,允许多元主体投资职业教育,作为承接资本主体,拥有证书开发、发放、管理能力的培训评价组织如何在资本面前保持初心,避免权力寻租和教育的产业化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是技术标准、行业企业要求,更是在院校实施的教育、培训标准,这是其与市场中流行的社会化证书的区别。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尤其是针对在校学生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并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它需要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精神等多重要求。作为培训主体之一的培训评价组织如何在实施过程中避免掉入培训化和“证书式”培训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2.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资格证书并行关系的处理。职业教育将教育证书制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源于“双证书”制度。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就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施行,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也展现出一些难以逾越的弊端,如职业资格证书开发难以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证书的覆盖面有限、含金量足的证书不多、证书培训与管理存在混乱现象,最重要的是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不同体系,遵循的逻辑不同、标准各异,融合的难度非常大。但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纳入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导向是正确的,一定程度上来说,“双证书”制度是1+X证书制度的基础,1+X证书制度有制度设计上的重大突破,但也有对“双证书”制度的延续。因此,在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后,“双证书”制度是否继续推行,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是怎样的,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来看,两者是一种并行的关系。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就给予了职业资格证书合法的地位;二是一些行业有从业资格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承担培训工作是职业院校的职能所在。此外,还有社会性质的培训证书也仍在适用,“双证书”制度与1+X证书制度并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并行的现状将会是培训评价组织面临的挑战。
  3.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公信力的保障。職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自主选择性,院校具有选择X证书的权利,学生和社会成员具有选择参与X证书培训与考核的权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与学生学历挂钩,证书的获得与否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同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就业的准入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有本质区别,也不强制与待遇挂钩。作为这样的“三不”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公信力直接关系到1+X证书制度实施与推广的成功与否。制度赋予了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建设、考核、管理、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负责对培训评价组织进行监督与考核。相较于以往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行政部门负总责、少量行业协会参与的模式,1+X证书制度设计进行了主体的置换,突出了培训评价组织的作用,但也使培训评价组织缺乏与生俱来的社会公信力。加之,培训评价组织属于新生事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是一种新型证书,试行初期,民众对其的信任度、认可度需要一个建立的过程,因而如何建立、保障、提升社会公信力是培训评价组织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4.培训评价组织同行间竞争力的保持。培训评价组织通过社会化机制招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都可以申报,招募具有开放性,并且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实施,证书的覆盖面将不断扩大,需要的培训评价组织会越来越多,其招募会是一个常态化工作,具有持续性。招募的培训评价组织和证书不具排他性,同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由一个或多个培训评价组织开发,一个培训评价组织也可以开发多个证书,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目录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享受同样的待遇。同时,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会有新旧更替,落后于时代的证书将会被淘汰,新的证书将会被开发,因而培训评价组织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此外,培训评价组织还要接受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专家组织、院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抽查和监督,如何在同行中保持竞争力,确保证书的含金量与社会认可度也将是培训评价组织面临的挑战。
  三、培训评价组织最大效能发挥
  1.完善顶层设计,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制度保障。1+X证书制度的实施至少涉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培训评价组织五大实施主体,多主体协同作战切忌职责不清,因而1+X证书制度的实施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职责的划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宏观指导,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标准化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区域试点工作,试点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是制度落实的主体。其次,培训评价组织为新生事物,为促进其发展,应完善扶助、激励措施。中央实施奖补机制,通过转移支付等措施,对各省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给予财政奖励和补贴,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支持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等级证书、实施培训和开展考核,对招募的培训评价组织给予一定的政策、经费支持等,体现有偿性原则。同时,尽快出台职业及等级标准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证书培训考核收费等操作指南与标准,完善培训评价组织工作程序,健全约束机制和淘汰标准,通过一系列“激励+实施+约束”机制,为培训评价组织职能行使、效益发挥提供制度保障,使培训评价组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管理。此外,教师是培训评价组织证书与标准开发、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激励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政策,对参与制度实施的教师实行分级管理,出台工作量认定与转换标准。
  2.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提升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国家资历框架是指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将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进行整理、编制、规范和认可而构建的连续性、结构化资历体系,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包括教育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各类培训证书等。国家资历框架为学历证书、职业证书的融通和衔接提供了制度基础,推动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并且对培训和自学中获得的技能给予认证认可,实现了各类资历的互认,能够有效扭转“重知识、轻能力”的社会风气,提升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的社会认可度,有利于营造培训评价组织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对促进培训评价组织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X证书制度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的形成关键在于其与学历证书的等值。因此,要发挥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形成统一的内容要求与标准体系,梳理细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包含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依据学习单元或模块,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间的转换规则及程序,实现不同学习成果间的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实现资历的多途径获取与多种教育类型间的沟通融合。此外,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个人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与学分银行个人账户对接,直接进行学分换算与记录;同时,信息化平台提供政策信息、公开查询、过程监督等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有信息实现透明化与公开化,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的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撑。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书证融通。院校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又一主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历教育更好地对接产业与科技的发展、对接一线需求,弥补学历教育的不足。1与X不是简单的叠加,1+X是一个整体,书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核心内涵。院校是学历教育的主体,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主体,二者的沟通、协调直接关系到1与X融通的实现。
  培训评价组织最大效能的发挥需要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院校应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目录、教学标准相结合。重构课程体系,转变以往基于学科和知识体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块化课程,注意避免课程的重复与内容的叠加。变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同时,进行教材改革,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在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紧跟产业升级和信息技术发展更新教材。其次,改变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致力于打造教师创新团队,发挥教师个人专长,提升整体优势。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并将此纳入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师教学、培训、考核评价的能力。参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考核要求,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善教师轮训和成长机制。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双师”导向,对参与培训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职称认定、年终考核等方面予以一定倾斜。最后,试行弹性学制,为个体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选择。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有利于培训评价组织的深度介入与合作,促进了培训评价组织角色功能的发挥。
  4.保持现有优势,走质量发展道路。教育部招募的培训评价组织要求很高,简单来说就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经验丰富、实力强,资源凝聚力高、行业影响力大、社会信用度高,这是培训评价组织的既有优势。对于培训评价组织,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是“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即强者越强,获得的资源与优待就更多;弱者越弱,直至淘汰。要保持既有优势,做大做强,维持竞争力,就必须走质量发展道路。首先,培训评价组织要有正确的定位,就是始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方向性问题,起主导作用。其次,培训评价组织要深入分析政策要求,透彻把握责任与义务,制定发展规划,开展说明会、培训会等,确保自身员工深入理解制度,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培训评价组织要敏锐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紧跟产业需求,加强与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院校等的多方联系,深入推进合作关系;致力于高质量专家、师资团队的打造,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等培训资源,强化人才支撑与保障;积极拓展与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合作,做强证书培训能力。此外,培训评价组织要深入试点院校,加强与试点院校的沟通交流,协同制订实施性方案,及时发现、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南中,夏海鹰.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2-18.
  [2]赵志群.职业能力评价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19(25):1.
  [3]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9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