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耐久跑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耐久跑是发展学生耐力水平和心肺功能的重要方法,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不过在现今的初中耐久跑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耐久跑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参与耐力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
  关键词:耐久跑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070-02
  耐力素质是人体进行长时间肌肉工作的能力,反映了机体摄取、运输氧及对氧的利用能力,它与心脏泵血功能、肺通气功能、血液循环系统携氧能力以及肌肉等外周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相关,是评价个体健康状况的核心要素之一。2007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耐力跑( 男1000m,女800m)定为评价学生心肺耐力的项目,并予以最大的权重。上海中考体育加试将耐力跑作为第一类项目,分值占比是其他类项目的2倍。由此可以见,耐力跑作为中学体育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耐力跑却成为学生学习的“痛点”,是学生最不愿意参与的体育教学内容。每当进行耐力跑教学时,部分学生会以生病、不舒服为由逃避练习,还有部分学生即便参与练习也是敷衍了事,不能完成高质量的练习。鉴于此现状,笔者根据耐久跑教学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耐久跑教学的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参与耐力跑学习的兴趣。
  1  初中耐久跑教学现状分析
  1.1 意志品质较弱,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耐久跑运动的过程中,人体始终承受着较大负荷,会出现心率加快、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下肢肌肉酸胀等症状,体质较弱或是缺乏耐力锻炼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这种较为难受的生理反应需要学生通过坚强意志来克服。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受父母亲属娇惯,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闻跑色变”,还没开始练习就给自己冠上“我跑不了”“我肯定吃不消”的帽子。久而久之,自然影响锻炼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1.2 对耐力跑特点认识不足,锻炼目的不明确
  现代运动医学研究指出,耐力跑是改善人体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提高心肺功能对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调节心理平衡,维持健康身体状态,都有良好的效果。但大部分中学生,锻炼的意识和锻炼的目标很不明确,对于体育锻炼的强身健体功能认识不够深刻,把参与体育锻炼当做一种休闲娱乐,忽视了对健康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对于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参与性较高,但对耐久跑等技术动作单一,运动过程较为枯燥的项目,缺乏参与的兴趣。
  1.3 生理因素影响
  中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平衡。由于胸廓狭小,呼吸肌张力较弱且呼吸较浅,肺活量小,呼吸频率较快,呼吸系统的调节机能不完善。在耐久跑练习中,当机体的供氧能力落后于身体的需要时,会造成乳酸堆积、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情况,触及生理“极点”,不能维持练习状态,加剧了学生对耐久跑的抵触心理。
  1.4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耐久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运动,其运动特点是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动作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注重优化教学教法,每堂课都是逼着学生绕着操场一圈圈的跑,使得学生对于耐久跑产生一定的抵触和误解,每逢耐久跑教材学生就泄气了,不积极配合教师,久而久之厌学、回避、装病请假现象时有发生,给教学的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2  初中耐久跑教学策略
  2.1 树立学习榜样,加强意志品质教育
  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身边自主锻炼的人群为例,给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同时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应对挑战,坚持到底,才能达到预定的练习目标。
  2.2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克服恐惧心理
  “极点”现象是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产生恐惧心理原因之一。因此,在学习耐久跑前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讲解“极点”产生的原因和“二次呼吸”出现的生理机制,使学生明白“极点”是因内脏器官机能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不适应现象,并不是“极限”,只要主动克服,坚持跑下去,就能产生“二次呼吸”。在进行耐力跑时,合理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是“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呼吸方法,掌握跑动与呼吸的节奏,减少体力的消耗,能減轻或延缓“极点”的到来,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心肺功能。
  2.3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优化心理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极,共同决定着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耐久跑项目较为枯燥艰苦,学生进行练习时需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及人格魅力,来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体能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心理氛围。
  2.4 发展多样练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耐久跑技术动作单一、形式枯燥、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负荷较大。如果在练习方法上不能花样出新,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采用多样性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变速跑、间歇跑、追逐跑、定距跑等练习方式,调整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提高学练兴趣。也可通过变换跑的环境,进行各种图形跑(折线跑、多边形跑、8字形跑等)、越野跑、组合障碍跑等方法让学生在跑动中不断感受外界环境带来的感官变化和信号刺激,调节学生的情绪,转移学生的注意,淡化耐久跑的枯燥性。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的运动项目,与之绑定,例如设置3min的篮球全场绕“8”字运球、3min跳短绳、3min“8”字跳长绳等项目,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运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心肺功能。
  2.5 开展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体质水平和心肺功能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运动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3  结语
  耐久跑项目是初中體育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该项目运动距离长、动作单一枯燥、强度负荷较大等特点,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提高思想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
  [4] 甘柳儿.提高初中学生耐力跑水平的几点做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7(6):37-39.
  [5] 周晓明.初中耐力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11):80-81.
  [6] 肖建章.试论800m耐力跑教学方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75-76.
  [7] 李小鹏.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心得[J].中学生课程辅导,2018(4):2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1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