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工科的地方院校校企合作 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专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文章结合目前应用型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专业的实际情况,阐述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性,指出新型工科培养方案教学环节与各类实践环节的修订建议;分析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协调管理的全过程;提出新型工科教师进行分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84-02
   校企合作是應用型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很早就有高校引入校企合作,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随着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出现,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开展新工科建设的通知,新工科指出了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对各地高等学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主要从“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三类学校入手,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2]。因此,地方院校的校企合作专业需要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以及国家教育导向为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目标等内容,保证新工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打下基础。根据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校企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必须对地方校企合作专业的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以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3]。
   (一)教学环节
   1.依据校企合作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设置公共基
  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等设置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平台需要考虑其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不仅要满足新工科建设的要求,还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课程内容和数量也要考虑专业的现有情况。对于专业核心课平台中个别重要的前导课程可以放置在专业基础课平台中,同时将授课学期提前至二年级下,以增加后期专业选修的课程内容。
   2.选修课可分成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模
  块。公共选修课模块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要求的学分和课程执行即可,专业选修课模块则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专业选修课中必须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至少6门以上,学分应不少于20学分,而且所有课程的讲授应当由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按要求进行。
   (二)实践环节
   根据新工科的建设要求,需要适当增加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类的课程,除课堂讲授外一般都应配有课程设计,尤其是专业核心课;课程实验应该由验证型设置为以创新型为主,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时间应根据课程体系和性质确定,毕业实习应当覆盖整个第七学期,学生的毕业实习必须在企业进行,实习内容和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实习材料的批阅、归档等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预答辩前所有学生都要在企业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主要由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格式及资料存档等由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整个过程的时间进度安排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执行。
   二、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全程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过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影响。
   (一)强化校企衔接
   学校和企业都要设有专门的联系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企业的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对毕业设计的相关专业理论有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得超过10人。此外,双方联系人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沟通、密切联系,及时解决设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过程管理
   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把握都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
   1.选题。选题环节应当安排在第七学期末,需要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与学生专业理论密切联系、难易程度适中,而且要实现与学生互选。
   2.开题。开题前,企业导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学生需要对研究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阶段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企业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开题答辩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中期检查。企业需要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安排对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设计的进度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后续的设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中期检查答辩时,学校应当派教师去企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4.预答辩。毕业设计全部完成后首先要进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预答辩,对设计和论文的总体结构和格式进行把握,以达到答辩要求。预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仔细修改后参加第二次答辩。预答辩应在学校进行,企业指导教师需要到校参加,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5—7人,企业指导教师至少占三分之一。
   5.答辩。最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答辩在学校进行,企业指导教师按要求到学校参加,论文(设计)质量问题比较多的学生需要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各项要求与首次一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工科建设对现有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一支在知识、能力、经历、素质等方面能够适应学科专业建设的教师队伍[4]。针对目前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校企合作型专业新型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可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扩大教师队伍
   1.根据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
  建设目标,制定不同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不同层次的高水平人才。此外,对于紧缺型专业可以适当考虑引进优秀硕士研究生,以提高教师梯队结構的合理性,同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
   2.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增加兼职教师、外聘教授、客座教授的比例,外聘教师除了高校的专业名师和教育专家外,还应该包括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新型工科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教师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针对各类的优势和劣势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1.首次进入教师岗位的年轻博士。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博士,大多数是从小到大一直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即使在研究生期间辅导过本科生,但距离一名合格的新型工科高校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这些青年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参加各种教学法研究活动;需要参与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亲自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还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2.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多为中年
  人,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学科专业的前沿理论研究有所欠缺。对于这部分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参加教学法研究活动、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教学设计,参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会议[5];需要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教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逐步提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批次到国内一流高校进修、继续攻读学位。
   3.曾在科研院所工作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但只能满足基本教学活动的需要。这类教师也需要深入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参加教学法研究活动、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教学设计,参加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会议[6];需要多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推广和转化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此外,学校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成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中心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让这部分教师带着校企项目走进实验室,同时多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将来继续深造、步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师资建设保障措施
   1.为了保证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推进,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师资管理机构,针对校企合作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制订详细的人才引进、教师培养计划,在政策上得到保障。此外,必须考虑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人员的第一学历和工作经历。
   2.需要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在资金上得到保障。应当设立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统一进行管理。可以通过申请增加财政教育拨款、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争取社会、企业及校友资助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3.需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奖惩、激励、评价制度,在管理上得到保障。要求教师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改进和加强,始终做一名合格的新型工科教师。
   4.为了保证地方院校新工科建设的顺利推进,地方政府需要及时调整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减免政策,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同时优化现有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为人才引进和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打基础。
   此外,还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各项保障措施进行及时修正,以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明涛,张永旺,陈廷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7,(1).
  [2]张莉,吴延霞.基于新工科的应用型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河北农机,2018,(10).
  [3]程超,刘诗琼,刘红岐,等.基于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6,(1).
  [4]林健.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5][6]张莉.高校工程类“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