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视野下晋江市塘东村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生态振兴与乡村旅游理念,结合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该文以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的旅游资源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针,分析了塘东村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状况,旨在为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振兴;乡村旅游;塘东村;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163-04
  乡村旅游是近阶段新起的一种潮流旅游模式,同时也是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的成果。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回归淳朴变成了现代城市居民修补自己心灵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成为了现代人们开展短时间休息的重要载体,也变成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推动力。农村产业生产和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旅游模式,不仅促使乡村旅游发展第一产业,也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了产业的交流渗透。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游客的统计人次达到了22亿,总营业收入超过了4400亿,工作员工达到了790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有630万人,促使农村550万农民受益。“十二五”时间,乡村旅游游客接受量与营业收入每年增长达10%以上[1]。乡村振兴策略的落实是党在十九大中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同样也是“五个振兴”科学理论的核心之一,而“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措施。由于乡村的环境承载力有限,在乡村开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注入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
  1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具有吸引外来游客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对其进行利用,可以得到社会、经济与环境收益的乡村景观客体。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与要点,是乡村旅游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生产力增长的一个重要潜力,弄清乡村旅游资源存量,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可用度,为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做好充分的前提基础[2]。因此,掌握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度,对其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为开发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1.1 旅游资源丰富多元 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大体上分为2类,一种为自然类,包括山林景观、水域风光;另外一种属人文类,其中包括民俗文化、传统古村落以及历史遗址遗迹等。在自然类乡村旅游资源中,福建省山地、丘陵占全省80%面积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陆地海岸线达到了3752km,位于全国第1,包括1546个岛屿,占有我们国家1/6的岛屿。福建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成为具有强烈优势的乡村旅游组合体。闽北区域,将南平、三明作为首要的山林景观旅游资源,成为农业休闲的一个好地方。闽南区域,厦漳泉地带的海域风光与闽南古村落相得益彰,海岛渔村的乡村旅游名号打响。福建省乡村旅游的资源十分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具备基础支撑。此外,福建省属于我们国家最初的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在空气标准达标占96%,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5名,厦门市则是第4名;12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优;森林覆盖水平位居全国第1。这些优势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好更舒适的生态环境,以及更多的高质量生态产品。
  1.2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福建省处于台湾海峡的西处,将“长三角”与“珠三角”2个区域连接起来,接近东南亚区域,是东亚区域与南亚、西亚、非洲的一个最短航线,具有非常明显的地缘优势。福建省的游客既包括来自本省,还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居民甚至是港澳台同胞。福建人下海远洋做生意的传统,使得福建与东南亚之间的情感联系较深,华侨的寻根之旅一直延续,不曾断开。福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辐射范围非常广阔,在较远距离旅游区域的选择中,交通问题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福建省交通便捷、交通网发达,结合了海陆空3个交通体系,给予附近乡村旅游业一个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旅客们来到福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福建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跨界融合度不高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链分段、经济附加值较低,将旅游接待作为主体的服务产业匮乏,并且住宿、餐饮等还处于初始时期。旅游购物还没有实现品牌效应,旅游業和加工业的融合程度不足,无法带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效益。
  2.2 乡村生态旅游地基础配套设施待加强 福建省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客源日益增长,但其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却不能满足客源日益增长的需要。福建省地势以丘陵为主,大多数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处于偏远并且人烟稀少的地方。各个景区、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不能形成良好的旅游路线,交通不便,路途上花费的时间较长。此外,还存在资源不足,接客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2.3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鲜明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没有任何的新意,各个景区常见的景观仅为古树、奇石、旧房屋,花景则为油菜花、樱花,菜品则为土鸡、土鸭、土猪等。[3]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吸引游客,产品也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4 粗放化经营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生态环境是否优美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4]。农民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可持续性观念,盲目开发导致当地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没有得到良好的协调。
  3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3.1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机遇
  3.1.1 “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 2014年,福建省推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乡村生态环境,围绕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创新,根据“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以“整治裸房、垃圾清除、污水清除、村道建设、村庄改造”5个任务为中心,展开县乡村户4级联动[5]。   福建省质检局同省财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将创造清新福建为目的,根据福建的地理环境优势,以及特殊的乡村民俗,将加大力度推动试点的创建,尽力保留乡村原始面貌的情况下,设定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设施服务、文体的建设、乡村文化文明、基层的建设、长期管控等9个方向,并且给出了33项标准,给予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模式上一个很大的改变。
  3.1.2 生态资源开发得到重视 福建省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较丰富,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态资源成为福建省旅游业的一个核心方块。福建省将成立一个生态省目标为强化生态旅游的一个最佳动力,基于此,生态保护方案也随之推出。福建山地丘陵较多,森林覆盖面积大,位于全国的第1位。福建省的海岸线长达3000km,可以开发大量海滨浴场,并且这些浴场各个指标都达到了国际海滨浴的标准。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福建省开展生态旅游强大的生态基础。[7]
  3.1.3 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开展 福建省作为我国第1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域,其建设成果广为人知。福建省委将建设文明生态省作为建设美好福建的重要基础,并将任务结合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向,以期能更好的推动并完成生态省的创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染物的治理和资源的损耗大幅度减少,福建省展现出较好控制资源能源、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的能力,提前了6年完成了生态省建设总体计划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把生态资源的优势变成了绿色发展的优势,完成了从生态省转变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个跨度。2017年福建省总体河流水得到质量优良占比达到了95.8%,9个设区城市空气状况为优秀的天数达到96.2%,森林覆盖率65.95%、保持全国首位。作为全国第1个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域,福建省勇于探索,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绿色答卷。
  3.1.4 各级政府支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设 2019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推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力度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关于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中指出,强化乡村旅游工作、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必须要强化乡村旅游产业的集群,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加大乡村旅游在公共服务措施体系上的建设,不断补充完善乡村旅游体系;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强化在乡村旅游人才方面的培养,展开乡村旅游大众创业万众的创新方案;强化在闽台乡村旅游写作这一方面的举措。福建省颁布的《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是支持福建省旅游发展的优惠制度,是帮助福建省加快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省的必要文件。
  3.2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当前福建省农村环境治理整体上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农村生活污染的整治仍然无法适配当前农村阶段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周围村庄没有较好整治,没有形成规模效果;二是推进村庄整治进度不平衡;三是整治资金筹措难,专项资金投入不足[9]。福建省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保护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很多城市污染问题向农村蔓延,垃圾围村、“白色”污染在农村地区已是常态,在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大大提升,给当地带来效益的同时,游客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对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重点。在完善基本设施的情况下,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道路建设,住宿情况改善都会给福建社区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3.2.2 创新力不足,衍生产品匮乏 福建省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虽有一定成效,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没有进一步深度发展,产品的单一问题依旧存在,大部分的农家乐都是停滞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的浅层次阶段。随着消费水平不断地提升,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商品消费,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消费,而创新力不足的农家乐逐步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景区纪念品样品单一、缺乏代表性,千篇一律的钥匙扣、冰箱贴以及明信片,诸如此类的产品与当地文化联系少,观赏性不足,代表性不强,附加值低。
  4 塘东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4.1 基本概况 塘东村处于围头半岛的西南隅部位,两面靠海,三山环抱,拥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海陆交通发达。整个村子的面积有3.5km2,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试点村,“全国休闲农业暨乡村旅游”三星级单位、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闽南著名侨乡。
  近年来,在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等各级政府和海内外乡贤的支持下,塘东村紧抓“滨海旅游和传统古村落保护”这一主题,对村级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塘东村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力度发展乡村的旅游,根据塘东村本身的资源优势去打造“山海一体、闽侨同源、中西交融的闽南文化传统村落旅游胜地” 为了实现计划,用生态文化旅游去实现各个产业的发展。
  4.2 生态旅游资源 晋江金井塘东村为革命老区的基点村落,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可经济不够发达的千年渔村。塘东位于海边,景色和晋南其他海边的村落不同,它有一个独一無二的沙堤,被当地人称作是“塘东沙堤”。塘东的水质透亮,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活化石—鲎。沙堤还包含内海滩涂,是候鸟在此栖息与找寻食物的最佳场所,成群的候鸟也是塘东的一个风景。近年来,塘东村有规划地利用资源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实现公共设施配套,完成了塘东海鲜市场1期与海鲜美食城、滨海的休闲公园、滨海大道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从食、行、娱、美、游、住、购这7个层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体系,其中,“游”是塘东村吸引游客的重中之重,分为4个部分——发现之旅、乡愁之旅、祈愿之旅、生态之旅,4个旅途紧密联系了塘东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4.3 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4.3.1 塘东村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泉州市和县区、厦门、福州、漳州、南靖、平和、漳浦等地有很多场次的班车能够直接到达晋江金井汽车站,塘东村的主要客源还是来自于本省居民,但仍然存在2000余名的潜在客源,包括旅居海外的侨乡以及港澳台的同胞。因此,塘东村的客源市场并不局限于福建省本地居民,海外的侨胞也是难以忽视客源市场。
  4.3.2 塘东村生态游客消费结构分析 能够有针对性对乡村生态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开发和利用,塘东村的主要消费点在于当地特色食品、风情体验以及旅游伴手礼等。游客可以在垂钓休闲基地体验海上垂钓,参与捕鱼游乐项目,还可以品尝新鲜无污染的野生海鲜,在旅途结束之时捎上鲍鱼、紫菜、海蛎等伴手礼赠送亲朋好友。
  4.4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4.4.1 生态资源保护型旅游发展模式 塘东村作为滨海渔村,最应该守护的是其巨大的生态财富——海滩。塘东的沙堤、旧民宿、西资岩、华侨、对台优势、绿色农业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应该进行利用,要在保护当中大力发展,不仅要实现百姓富同时还需要实现生态美,加强规划,找到一个好的定位。塘东村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被定位作为滨海历史文化名村,有关部门应成立一个专业的规划团队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规划和发展,强化基础设施的创建,完善公共设施的配套,抓住重心,确立目标计划,赋予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同文化产业结合去实现一个湿地文化旅游的形象。抓住海洋生态价值的科普教育意义,通过专业影视动画去宣传塘东村,唤起大家对保护家乡的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古建筑的意识。
  4.4.2 创意乡土文化发展带动型 文化是农业、乡村旅游业、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基础,创意农业目前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CCTV频道《记住乡愁》对塘东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影视作品《左耳》、《美人鱼》中塘东村作为取景的一部分呈现,增加了塘东村居民的自豪感,也让村民以及其他人了解塘东村,形成保护家乡的文化。参加创意农业,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作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塘东村的一个发展方向,也丰富了塘东村的产业结构。
  4.5 生态旅游观念培养 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认识与观念都十分落后,经营者通常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活动让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但缺少科学引导,乡村文化发展较差。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很难使生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建设要培养当地居民的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
  4.6 生态文化建设策略
  4.6.1 保持塘东村原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原有生态文化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必须强化对塘东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当地居民以及游客认识到塘东村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保持塘东村原生态文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塘东村文化在各个方向上的发展。
  4.6.2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在有关方面的人才需求上十分严格。如导游在接收游客时,也需要指引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塘东村的经营管理者也应以高标准来要求,提升旅游接待的水平。
  5 结语
  生态乡村旅游将会是福建省在未来乡村旅游发展上的主体方向,在我们国家对生态振兴的乡村建设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也需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事业。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塘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福建省的乡村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福建其他乡村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发展的蓝图。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研究[J].2017.
  [2]刘小琴.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开发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4.
  [3]丁丽英.福建省休闲体验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1):17-19,52.
  [4]阚越.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黑龙江生态乡村旅游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15-16.
  [5]程晓明.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思考[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8(1):30-39.
  [6]张航.生态文明视域下黑龙江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富裕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为例[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4.
  [7]林秀婷.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34-36.
  [8]梁广林,张林波,李岱青,等.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04):74-78.
  [9]陈翠蓉,叶菁菁,刘伟平.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313-314.
  (责编:张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5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