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一些不良信息的散播对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造成了影响。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开展对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探究,以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1-0091-03
  青年人作为民族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若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极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网络时代的来临,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结交到海内外的朋友,也能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大学生需正确对待,保持理智的头脑,去积极应对。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对网络拟态环境的特征有一定的把控,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网络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1.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
  大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经历过高考的大浪潮,步入大学后他们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在大学校园中,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同学是他们的伙伴。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高校教师就是主要的教育主体,学生则是受教育者。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具有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性可想而知。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在逐渐被削弱,学生想要获取相关信息无须等到上课去请教老师,只需一台电脑或者是一部手机即可掌握到全面的信息资源。大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络上自主地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1]。这样在课堂中也可与教师就某一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在此期间,大学生一方面可将与教师交流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另一方面还能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质疑,增强自身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权利,他们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相关教育资源,甚至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强于教师,使得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力不断削弱。
  2.增加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环境对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面对生活也会充满了积极与乐观,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不仅包含政治、文化环境,而且也包含相关社区与学校环境等,但不管属于哪种环境,他们都呈现出动态化、广泛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出现在了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大学生可借助网络进行交友、购物,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到一些感兴趣的知识,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若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则极容易误入歧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加快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各种电子产品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人们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只需借助一部手机即可买到心仪的物品,了解当前的社会动态。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高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多元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即便是在课外,学生遇到的难题也可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与行政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打造浓厚的网络文化氛围,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我国应将高校网络打造成集师生交流、科研创新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将网络的功能与特色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2.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网络属于一种新型信息传播途径,也是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的正面效应,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也应转变传统的认知,在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中的优势资源,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应坚决抵制,对不良诱惑说不,做时代的佼佼者,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三、网络拟态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存在认识偏差
  大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从小到大就對考试科目过分关注,而对一些非考试科目则只是应付,这种传统的思想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首先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大学生不重视这些非专业课程,认为这些课程只是浪费时间,不去上课。即便去了教室也不听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等来打发时间。其次,有的学生只是将参加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当作是一种取得全勤的方式,纵观各大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讲,与同学闲聊,有的学生甚至上课连课本也不带,做着与上课无任何关系的事情。最后,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在考试中作弊,对大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2.教育内容缺乏深度
  网络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多元化价值理念也会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非官方的组织也会借助网络这一媒体向大学生传递他们的思想文化与价值理念,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大學生真假难辨,若不能理性对待极容易误入错误的理论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高校教师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对待事物能够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与处理,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作一门选修课,一周只开设一节,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课堂中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切合实际,使得课堂实效性大打折扣[3]。此外,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投入力度不足,有的高校所选择的课本已沿用好多年,内容早已过时,但教师仍旧在课堂中讲解,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较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教育的成效性不高
  尽管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效性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教师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但都较为浅显,只是对基本内容给出了一定的阐述,很多大学生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流利说出,但具体的含义却理解得不够透彻,只是将其认为是一种口号,缺乏对其深层次的理解。其次,从认知层面来分析,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为了追逐利润,也变得更加现实,社会上所出现的很多现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相背离的,这也极容易误导大学生,他们会因此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不大,对其的认同感也会不断降低。
  四、网络拟态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策略
  1.激发和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只有具备一定的网络主体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坚决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才能将网络资源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由于大学生未真正步入社会,认知能力有限,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对于一些事情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作为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了解他们的价值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在日常教学中,教育者还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特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构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让大学生愿意接近并与其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事情,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2.把握学生个性需求,利用网络载体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在对大学生专业划分方面也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艺术系底下就划分了好多不同的专业,美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音乐专业。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在网络日益发展的当下社会,这种需求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若采取传统的按部就班式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化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也会大大降低。而网络教育载体的多样化与丰富性等特征则恰好迎合时代发展所需,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因此,高校教育者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借助现代新型媒体比如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可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去深入了解,或者播放一些时事新闻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成效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网上作业,比如自制相关动画视频或者是PPT等方式,让学生借助网络载体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增强。
  3.增加实践教学,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先前的只注重人才理论知识能力已转变成为注重人才的综合技能与实践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转变传统观念,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技能,更好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开展实践教学中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的地方:第一,实践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高校应吸纳各方面的社会资源,选择一些与大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或者是以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更好地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通过参观烈士陵园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能够以这些烈士为榜样,未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力度,让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当前,一些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实践活动,但实效性不高,所选择的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这些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提高认识,严格杜绝形式化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有所提高。第三,高校还应意识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应循序渐进,多次开展,可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使实践活动开展得常态化。第四,高校还应利用地方优势,与相关企业、社区等相互合作,构建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大学生能否得以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长久发展。各大高校应将重心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需求,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教育理念,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此外,高校还应借助社会、家庭等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只停留在课堂中,而是贯穿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更好的成长与成才,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8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