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迎春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对陶冶小学生情操、净化其心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内涵和作用入手,探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应用策略,从而有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58-02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环境的创造,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通过有效的学习,提升个人的认知与情感。通过对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激发其学习力与创造力。在情感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小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主要还应以教材为主,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领会课文的精神实质,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从而有力提升教育的质量。
  2.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文中,通过对不同文章的学习,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教育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有效探索课文中体现的情感思想,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对于事物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时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浓厚的师生情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控制小学生的情感思想,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充满活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1]。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探析
  1.找准文章的情感部分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尽管小学生的课本知识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要让小学生能充分认清所体现的具体涵义,表达的中心思想,相对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若教师不能正确找准课本知识情感表达的关键点,就会影响教育质量的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应在加强对课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适时增加情感教育的成分,让学生与作者引起心灵共鸣,讲课时,要交代相应的写作背景,想表达感情的关键点,通过文中情景,山水景色等知识的理解,跟着作者的内心与进行递进,互动,升华,引导学生在意境中体验,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效果。比如,在讲解秋天景观课文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秋天景色图片和小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感觉。
  2.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穿插,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帮助小学生在深刻的思想教育中获得知识的学习与良好情感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小学生的情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还可以加强语文教学的创新,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中,提升融合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師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书中片段的表演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体验情感,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情感[2]。
  3.重视教材内容的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前备课,整理好每一节课要讲的重点,也可以在实际运用中加入一些个人的情感领悟,在满足学生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对学生情感观念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教师还可以在教育中拓宽安徒生童话等其他故事,加深学生与作者及童话故事的理解。
  4.走出课本外开展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宽课外阅读,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其实践能力。例如对《江南春》一文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对书中春天句子的了解掌握,还要鼓励其参与课外阅读,积累与春天有关的句子,比较作者描写春的情感异同,教师根据实际进行情感解读,引起学生心灵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结束语
  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立足语文教育学科的特点,通过在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中,陶冶学生情操,在培育情感观念中提升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常斗萍.小学语文教学对情感教育的应用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0):318-319+336.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