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阅读与微格仿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爱玉

  【摘要】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令人堪忧。从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采用微格仿写的日常化习作指导方式,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瓶颈,在指导内容和时机两方面进行更灵活的安排,进一步提高阅读课语用实践的效率,让“写”成为一种习惯,摆脱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习作;仿写;微格;日常化指导;针对性;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081-02
  在农村小学,提起作文,师生的共同感受是一个字——“怵”。在高年级,能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真情实感的习作寥寥无几。几近全篇“借鉴”或机械拼接的习作比比皆是。高年级习作出现这种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尤其是起步阶段打基础的习作教学。
  一、梳理问题及归因
  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学生从写句过渡到写段,普遍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达;二是表达顺序混乱。而在农村小学中,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相比城区学生的习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句子不规范;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句子中表达明确的意思,七拐八弯,不知所云。我认为造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农村小学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规范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农村小学生之中极少数是在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极少阅读图书。近年来各学校的图书馆增加了一些藏书,但基于种种原因,使用率很低。总的来说,城区小学的学生在习作初始阶段,因为生活的环境和课外读物的影响,在语言规范化表达方面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这对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道难关。
  (二)对背诵的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养成积累与运用的习惯
  课文中有许多要求学生背诵的优秀片段,学生通过“背书”,既可增强语感,又可积累优美语句,还可借鉴其中的结构与写法,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甚至教师则更多考虑到考试出题,使其成为与习作无关的应考式背记,考过便放下,没有成为语言及素材的积累。有的老师也可能跳过背诵的指导,致使学生完全体会不到句子安排的层次性和条理性,一味地机械背记,在语用方面最终一无所获。
  (三)农村“放养”的育儿模式造成孩子“目空一切”
  相较于城市儿童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会忽视陪伴,所以根本就无法像城市家长那样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让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所以孩子缺乏观察身边事物、感受身边事物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达是一种基于倾吐或诉求的需要,如果“目空一切”,自然就失了表达的动力,更何谈追求表达的魅力呢?
  (四)传统的习作教学与学生学情感契合度小
  小学阶段传统的习作教学是每周安排两课时习作课,教师对这两节课安排的流程一般是集中指导学生作文——学生习作——片段评价——修改并交习作。在三年级使用这种习作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是学生无法在当堂完成习作,最终是将习作带回家“继续”完成。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下笔难,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第二,学生潜意识中放大习作的困难,拒绝融入,不愿意动笔;第三,学生组织语言材料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今我们区域内各农村小学进城务工子女的占比基本超过50%,很大一部分学生家庭学习的管理和帮助是严重缺失的,学生把习作带回家完成,不仅质量没有保证,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根本写不成。
  二、改变现状的思考与设想
  我们面对的学生,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是极度需要教师指导的。从学生家庭学习和课外阅读现状的角度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依托阅读教学课堂,以课文为载体。
  教师目前的作文教学模式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会写→怕写”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近年来读写结合、仿写等写作指导方式的探索还只是停留在语言表达层面,因而显得比较零散,缺乏核心目标,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写作知识体系。
  要改变学生作文難、怕作文的现状,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知识是关键,培养“写”的意识和习惯是核心。因此,对写作指导的时机也要做调整,最好能将习作指导与训练贯穿到阅读课堂,不能只以每学期八篇的作文正规指导课为重点。
  三、阅读课微格仿写的定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学生每堂语文课都写,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就会简单多了。“基于阅读课堂的微格仿写”的构想就是在这样一种需要中建立起来的。
  仿写是三年级习作入门指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架起了从“读”到“写”的桥梁。学生从精选的范例中感知、理解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运用,会带来极其明显的效果。
  “微格仿写”的“微格”一词,源于“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给我的启示就是“微化”。缩小教学目标即目标的微化,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化了。在这一个前提下,实现解决问题的用时微化——教师可以用远远低于正常课程安排的时间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要领并进行练习实践,物化学习成果。也就是说“微格仿写”的作文指导方式完全可以在每堂阅读课上加以落实,使习作指导日常化。
  “微格仿写”与常见的“仿写”最大差别就在于“微格仿写”是“微化”的“仿”,其核心就在于“微”:首先要微化目标,将习作按照要达成的目标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各个独立的小块,逐个击破。其次,每堂安排7至8分钟训练(时间微化)。采用这种习作指导方法旨在突破传统习作指导的瓶颈,在指导内容和时机两方面进行更灵活的安排,也进一步提高阅读课语用实践的效率。   四、微格仿写习作指导操作流程
  微格仿写习作指导操作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级:定格(指导)——入格(模仿)——出格(训练)——破格(形成能力)。
  在微格仿写习作指导中,“定格”是关键。定格是为了针对性地指导与训练,也是微格仿写取得成效的前提。新课标对学生第二学段的要求首先是重情感态度,即学生在写中感受快乐,获得信心。其次在内容方面注重学生的“观察” 与“感受””;同时强调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我根据三年级教材教学目标、教材单元习作的安排及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考量,从三个维度给三年级习作微格仿写指导进行定格。
  第一,定体裁:记叙文;第二,定内容:基于观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具体;第三,定写法:叙述、描写、对比、想象。
  指导目标确定之后,要做的就是从课文中精心筛片段范例。引导学生入格仿写。片段的选择应嵌入为单元习作铺垫的思维,提高指导的针对性。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课外生活的,我在这一组课文中选择了这几个仿写片段。
  《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这一段通过写兄弟俩一次玩蒲公英花时互相嬉闹的语言和行为动作,表达自己的快乐。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自然段意思段落内容后,安排的仿写任务是:看课间活动视频,出示仿写题目:踢毽子真快乐             。要求:模仿课文片段,写写你当时玩的花样和兴奋的话语(至少用上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个片段仿写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素材,将内容写具体。
  《槐乡的孩子》第三自然段第二层片段,这一片段通过写孩子削槐米、捡槐米、满载而归的劳动情景表达课余生活的快乐,教师将语段句子打乱,要求孩子给乱句排序后,安排“我能把过程写具体”的挑战。利用多媒体播放孩子社会实践磨豆浆的视频,题目是《磨豆浆》,过程提示是“放豆—磨豆—接浆”,这一片段训练是针对有序观察一组动作和按照顺序写具体。
  《爬天峰》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小作者通过对天都峰的描写,突出山峰的高而险,自然抒发害怕之情。通过描写,“有感而发”,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使表达更生动。教师在阅读感悟及写法指导后,出示西湖一角图片与仿写题目:西湖可真美               。要求:观察景物,写出景物的颜色和形态,如果你能展开想象,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那就更棒了。
  在一个单元系列的片段仿写中,学生尝试了写玩一项运动、做一件事情、看一处风景的片段,这些是比较切合学生课外生活的素材,也为学生单元习作的选材提供导向。当学生迎来了单元的习作,学生在习作中根据要求,自由表达对课外生活的感受:快乐的、有趣的、郁闷的、忙碌的、自由自在的……这就是一次出格的训练,此时,教师不再于中心与内容选择方面进行设限,重要的是学生要做到围绕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选取生活中的材料写具体,做到语序通顺,有感而发。
  这样将每个单元主题的习作指导化整为零落实到阅读课堂,将每一篇课文成为学生习作入门的引绳,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确定了阅读的另一重要目标——学習写。当学生的阅读意识能自觉与片段仿写相融合时,学生语言积累与生活素材积累的热情也会因任务的驱动而点燃,在这样日常化的“写作”中逐渐远离对习作先入为主的畏惧情绪。
  持之以恒,集腋成裘,当写成为一种习惯,当学生从容微笑地面对习作时,那破格创新的习作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简介:林爱玉,职务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