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作和仿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研究内容,探讨了仿写对写作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写作能力和教学效果,但面对真实环境的写作,仿写似乎作用甚微。这给写作教学提出新的建议,写作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应试写作,而应为真实语言交际作准备。
  【关键词】模因论  仿写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95-02
  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输入型的听力和阅读学习而言,写作作为输出型的任务长期困扰着学生。
  一、模因论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诠释了文化具有传承性这一本质特征。Blackmore为代表的学者将模因论引入语言进化的研究领域。Blackmore(1999)指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当某一语言信息出现并被复制或被重复得以传播、仿制,这一语言因子便成为语言模因。“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何自然,2007)。复制性是模因的本质特征,模因作为信息模式,能够被无限地复制,形成新的模因。但是,模因的复制不是单纯的“克隆”,而是在继承前一模因“基因”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保留其部分特质,同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新的模因或模因复合体,以求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二、实验设计与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持续10周,分前测和后测,被试进行2种写作练习——自由写作和命题写作。被试分成2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增加仿写的内容,而控制组在教学中不涉及仿写。问卷和访谈用来了解写作中的困难、写作策略、写作频率等内容。被试来自华东某一本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共126名学生,均来自同一英语等级的班级。
  前测中,83%被试表示不喜欢写作,91.2%被试表示对写作没有信心, 52.5%被试表示在听说读写中写作最困难,58.7%学生认为写作水平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36.1%被试表示写作后跟同学进行交流,72.5%被试认为写作模板很重要。
  在跟被试和教师随机访谈中,56.1%的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基础太差,16.2%的学生认为写作差与老师训练较少或占考试分值不大有关,32.5%的学生认为英语写作费时费力收效不高,58.3%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写作的内容教授得最少,55.2%的学生偶尔为了四六级考试才练习写作,40.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练习写作,89.2%的学生认为批改作文主要是拼写和句型等语法错误,34.7%的学生反应教师批改作文中会指出内容、连接、连贯等方面的错误,95.3%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分析范文和讨论作文题目对写作有帮助,73.1%的实验班学生表示不喜欢背诵范文。
  三、讨论
  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可以看出仿写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通过模仿、引用、移植、嫁接等手段,将输入的语言材料迅速转移到大脑中,缩短了从理解到产出的过程,通過强化训练,从而帮助学习者迅速进入表达和输出的阶段。教师可根据模因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结构上对范文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另一方面,实验组接受仿写训练后,在自由写作时受到仿写训练的影响,文章内容单一,结构单调。仿写能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水平,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的模式也会受到一定的禁锢。实验组在命题作文中,文章结构和词汇比较雷同。很多学生把作文模板视作救命稻草。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反应不会写电子邮件、邀请函、说明文、记叙文等文体。仿写或写作模板能帮助学生应付考试,然而面对真实生活和工作,应试写作却派不上用场。
  四、结语
  写作的目的是帮助作者自由地表达其思想或观点,无论是否以应试为目的,写作都应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仿写固然能帮助学习者应对考试或应用型之类的写作,而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能灵活运用目标语。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考试写作上,而应该根据学生需求,让学生自如的用写作方法和语言技能来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文献:
  [1]Susan Blackmore.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
  [2]丁言仁,戚众.语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4]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莉(1979.9-),女,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