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萨仁高娃

  摘要:本文就牛口蹄疫的发病原理、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手段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降低牛口蹄疫发病率、提高整体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牛的生长健康、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蹄疫;诊断方法;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1 牛口蹄疫病原
  从病毒类型角度来分析,口蹄疫为微核酸病毒科。此种类型的病毒主要存于病畜的皮内或淋巴液中,病毒会随着病畜血液的不断循环,散布到病牛全身各个部位,严重威胁牛的生命健康。发病初期,病牛的排泄物及体液中会含有大量的病毒,此时的病毒具有较强的毒性,极易发生变异。根據临床医学研究发现,这种病毒主要包括7种类型,亚洲多为Ⅰ型,南非多为1、2、3型,此外还有O型、A型和C型。这些病毒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抗原,无法相互免疫。
  2 诊断方法
  2.1 病原学诊断
  在运用病原学诊断法对口蹄疫进行诊断时,需要预先取出患病牛口蹄疫部位的水泡液,而后选择0.01摩尔/升磷酸盐缓冲液将水疱液制成悬液。并运用微孔滤膜对悬液中的细菌和杂质进行过滤,在2公斤的环境下,选择超速离心技术纯化病毒,采用电镜法对清液中的病毒颗粒进行有效的分辨,而后再进行科学诊断。
  2.2 血清学诊断
  在运用该方法对牛口蹄疫进行诊断时,主要运用血清中抗体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细胞的目的。通过血清诊断法的有效运用,极大的消除了感染力。虽然血清学诊断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血清学诊断法只能够在实验室进行,并且无法对感染体与免疫体进行区分。
  2.3 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的鉴别
  灭活苗是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所使用的口蹄疫疫苗。灭活苗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去除了病毒非结构蛋白。免疫动物后,病毒不会在牛体内增殖,不会产生非结构蛋白,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对牛口蹄疫进行研究,非结构蛋白3AB和3ABC的抗体检测是最可靠的指标,国内外已有相关的检测方法,如NSP-3ABC-ELISA技术等。
  3 临床症状
  根据研究发现,牛口蹄疫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2~4天,最短甚至可在1天内发病。牛体一旦感染口蹄疫发病,患病牛体温可升到41℃以上,同时还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等现象。当患病牛发病2天后,其口腔黏膜、舌头、齿龈、嘴唇内侧等部位会出现水疱,同时,患病牛口中还会流出大量白色泡沫状分泌物,呈线状悬挂在嘴边。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水疱往往会发生破裂现象,此时病牛体温开始下降,直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得到好转。犊牛相对于成年牛感染口蹄疫后死亡率会更高,主要因为犊牛抵抗病毒能力弱,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如出血性肠炎、心肌炎等。
  4 防控措施
  4.1 定时接种防疫
  接种疫苗为预防牛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措施。接种疫苗可以增强牛体畜群的整体免疫水平,增强牛体抵御病毒的能力,减少牛体感染口蹄疫的可能。因此养殖户要树立科学的养殖意识,根据疫情及防治政策接种疫苗。常见的疫苗品种为口蹄疫灭活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基因工程苗等。
  4.2 阻止疫情扩散
  牛口蹄疫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因此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发生的范围、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对疫区进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车辆等进入,严禁疫情扩散。通常情况下,以牲畜发病所为疫点,周边3公里的范围均视为疫区,周边5公里可划定为受威胁区。病牛的排泄物和饲料需要采用无公害化处理,选择浓度10%的福尔马林进行消毒,病死牛可选择焚烧或深埋等方式进行绿色处理。
  4.3 消毒
  在牛口蹄疫防治过程中,一旦发现牛体感染口蹄疫,应当选用2%醋酸溶液或者0.1%高猛酸钾对患病牛口腔进行清洗,2~3次/天。清洗后还需要用冰硼酸和3%的紫药水进行涂抹。选用1%硫酸铜或3%来苏儿水对患病牛蹄部进行清洗,清洗后,用松馏油或10%碘酊对牛蹄部位进行涂抹。如果牛蹄病变严重,可将蹄部进行包扎,这样有利于牛蹄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牛口蹄疫作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牛口蹄疫发生,养殖户需要做好相关防控措施,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减少口蹄疫病毒流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通风,及时清理掉牛舍内的垃圾和排泄物,确保牛舍内整体清洁,为牛体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