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岭南饮食文化》广味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时光倒退数百年,无论是“广味”、粵菜,还是其背后的广州饮食之道、岭南饮食文化,都远没有如今的美誉度。从先秦的南越王饕餮盛宴起步,到明清时一口通商带来的推动助力,再到民国时期真正形成“食在广州”这块金字招牌,“广味天下知”的背后,既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也是世界文明传播与交融的见证。作为“岭南文化读本”系列的《岭南饮食文化》,既从历史事实出发也从文化发展角度着眼,对岭南的饮食文化进行甄辨、梳理,重点介绍了南食的形成、食在广州、潮州菜、客家菜、番菜、海鲜、白切鸡等,还从西食东渐与东食西渐两个方面,彰显岭南饮食文化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史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食在广州”如何兴起?
   本书的第二章是《食在广州》。“食在广州”常常被人说起,但是它如何兴起?作者周松芳从“走广”写起。所谓“走广”,乃是明代基于一口通商形成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独特格局。兼之中国经济大势南移,在广东经济文化崛起的历史趋势之下,岭南饮食文化渐渐脱去其蛮荒猎奇,进而笑傲美食江湖。当然真正“食在广州”时代的到来,得经由清代另一个一口通商机遇期之后,特别是随着上海开埠,粵商北上逐鹿,粵菜相伴相继,渐渐征服这一新型商业文化中心的各路诸侯之后,“食在广州”才最终成立。
   让人大开眼界的史料
   作者周松芳“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所挖掘的史料让人眼界大开。试举波士顿醉香楼一例。1923年,赵元任欲辞哈佛大学哲学系教职回国,系主任提出必须找一个哈佛毕业的人代替其职,赵元任便致函陈寅恪相邀。杨步伟在《杂记赵家》中说:“他回信才妙呢,他说对美国一无所恋,只想吃波士顿醉香楼的龙虾,这当然是不要来的开玩笑的说法了。”而陈寅恪的好友吴宓对醉香楼有过详细的描述:车站旁,狭隘、污秽、杂乱、喧嚣之小街中,有广东人所开之小饭馆,名日“醉香楼”(实只一层,无楼)……此乃真正之中国饭馆,食客全系中国人,美国人无至者。中国器具,中国肴馔,中国吃法……又饮中国之黄酒(绍兴酒)、白酒(高粱酒),而高呼猜拳,真同回到中国内地也者!一般中国同学们皆喜赴“醉香楼”。醉香楼内中国学生云集,许多后来的名人便纷纷“出镜”。如大诗人徐志摩,中国航空工程奠基人之一的钱昌祚,十九路軍军长蔡廷锴等,在美时都经常光顾,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也曾在醉香楼宴请胡适。
   厚积薄发的作者
   本书作者周松芳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良好的学术训练和严谨的学风造就了他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展现了良好的学术成绩。同时,他也长期为大众媒体撰稿,曾长年在《南方都市报》等知名报刊开设专栏。所以当他致力岭南学术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便别开生面:在《南方都市报》开设饮食文化专栏,以及结集出版《岭南饗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以及《广东味道》《岭南饮食随谈》等。
   书讯:    《岭南饮食文化》
   作者:周松芳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定价:69元
   好物推荐:
   好的鱼胶,是可以收藏不坏了,而且确有收藏价值——十几年前一千多元一斤的鱼胶,现已涨至逾万。
   最具特色的潮汕菜,连《舌尖上的中国》都热捧的,就是海产的紫菜;广东市场所售,大抵出自潮汕。在广州,多是用来煲个汤,或者做寿司。
   海参在粤人跟里,更有妙用,就是海参胜良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