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射阳县水稻、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关键因子,开展病虫害防控,保障其产量、品质和效益十分重要。江苏射阳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制定以水稻、小麦高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为目标,重点防控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思路,加大对农药减量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加强种子处理,选用抗耐品种,实现群体调控,开展生态控害、诱杀虫害、杂草化除、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减轻农药使用的污染,提升水稻、小麦整体经济收益。
  关键词:绿色防控;生态控害;农药减量;统防统治;科学用药;化学除草
  谢忠萍,孙登娥,赵 阳. 江苏射阳县水稻、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增效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2):32-3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愈来愈被社会大众关注。射阳县是农业大县,地处苏北东部沿海,以水稻、小麦两熟为主要栽培方式,常年种植小麦122万亩、水稻110万亩,蔬菜65万亩次,菊花、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产粮县之一。
  近年来,受种植方式、栽培技术、品种更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水稻、小麦的病虫草害发生有了显著的变化。总的趋势是杂草发生加重,恶性杂草比例上升;病害发生严重,成为制约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虫害稳中有降,部分害虫危害仍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水稻种植中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局部地区大螟等病虫呈重发态势;小麦种植中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流行频率显著增高,小麦纹枯病、局部地区麦粘虫、蚜虫呈回升的趋势,对水稻、小麦稳产高产和质量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农药的用量和次数增加,病虫抗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面临较大压力。
  一、绿色防控思路
  以水稻、小麦高质量生产、绿色产品为目标,以农药用量负增长为追求,优化集成技术措施;从创造水稻、小麦生长有利环境,增强抗耐病虫能力出发,应用物理、生物诱杀措施,推广综合技术,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实现农药减量。
  小麦以赤霉病为防控重点对象,改小麦赤霉病初花期防控为“见花打药”,打准第一次药,可提高防控效果,减少施药次数。随着近几年来白粉病年年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发生也较重,穗期防控白粉病常造成农药用量大、用药次数多仍达不到理想的防控效果,可以改白粉病穗期防控为白粉病初期用药,同时兼治纹枯病。
  改水稻病虫全程防控为“放宽前中期防控,重防后期”。充分利用水稻前期补偿能力强和蜘蛛等天敌的控虫作用,放宽四(2)代稻纵卷叶螟、五(2)代白背飞虱和褐飛虱的防治,减少前期用药。分蘖拔节期在水稻纹枯病发生重的年份适当用药控制,防控重点时期后移到抽穗前后。
  改杂草茎叶处理为“一封一杀”,即由原来的在杂草出苗后连续喷药防除,改为土壤封闭一次+茎叶处理一次,达到既减少除草剂用量,减少用药成本,又保障控草效果和水稻、小麦产量。
  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1、推广种子处理技术,减轻苗期病虫发生和危害
  小麦种子处理可有效防治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的发生,使用苯醚甲环唑拌种剂对三种病害有兼治效果,还可选用戊唑醇拌种剂防治黑穗病、纹枯病,选用硅噻菌胺防治全蚀病。对地下害虫及蚜虫等,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悬浮种衣剂;对病虫混合发生田块,可选用苯醚·咯·噻虫、戊唑·吡虫啉、烯肟·苯·噻虫、吡虫·咯·苯甲等悬浮种衣剂。
  过去水稻种子处理一直使用咪鲜胺及其复配剂,随着恶苗病菌普遍对咪鲜胺产生抗性,播种前采用17%杀螟·乙蒜素、20%氰烯·杀螟丹浸种,可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2、推广综合防控技术,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采用“抗耐品种+群体调控+生态控害+理化诱杀”的控害减量技术。
  (1)选用抗耐品种
  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和调查,小麦选用宁麦13、扬麦系列、镇麦系列等抗耐赤霉病较好的品种,减轻化学防治的压力,慎重种植赤霉病流行风险大的烟农系列、矮抗58、郑麦9023等高感品种。水稻优选较耐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淮稻5号、南粳9108、苏锈867、盐粳15、金粳667、镇稻21,或其他生育期短的品种,以利避开抽穗扬花期不利天气的影响,减轻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减少用药数量和次数,提高防病效果。
  (2)实现群体调控
  小麦通过推广机条播技术,控减用种量。适期播种的亩播种量为9-10 kg,延迟播种的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但不超过15 kg。控减基本苗,防止后期麦苗密度过高,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
  水稻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基础,通过合理密植能协调植株群体与个体矛盾,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密度上,通过适当缩小株距增大取秧秧块面积(亩栽不少于30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行距25 cm,株距10-13 cm,亩栽1.9-2.2万穴,基本苗6-8万为宜。
  (3)开展生态控害
  在项目区或有条件的地区,在稻田四周种植显花植物引诱天敌繁殖,可充分利用天敌控制稻田害虫发生。在稻田四周种植香根草,诱集大螟、二化螟成虫产卵,可减少稻田落卵量和减轻危害。
  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开展稻田养鸭、养鱼、养龙虾等,可减轻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一定程度上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和减少肥料用量。
  (4)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
  可以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等成虫;用纵卷叶螟和大螟性诱剂诱杀雄虫,降低成虫交配率,减少田间落卵量。
  (5)推广对路药剂,提高药剂防控效果
  根据近年来试验,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较好的品种有25%氰烯菌酯100 mL/亩、80%戊唑醇22.5 g/亩、25%咪鲜胺72 mL/亩、1%申嗪霉素120 mL/亩、48%氰烯·戊唑醇60 mL/亩、45%戊唑·咪鲜胺50 g/亩、75%戊唑·百菌清100 g/亩。   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好的有三环唑、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防治蚜虫效果好的有共5种,分别为10%烯啶虫胺40 mL/亩、25%噻虫嗪16 g/亩、25%吡蚜酮30 g/亩、350 g/L吡虫啉22.9 g/亩。
  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好的药剂有40%丙環戊唑醇20 mL/亩、5%己唑醇80 mL/亩、30%戊唑醇35 g/亩、12.5%烯唑醇50 g/亩、40%腈菌唑15 g/亩、400 g/L氟硅唑10 mL/亩、12.5%四氟醚唑40 mL/亩、50%醚菌酯10 g/亩。
  在应用药剂的同时,应用有机硅、激键、醋酸等助剂,也有利于防效的提高和农药用量的减少。
  (6)推广“一封一杀”杂草化除技术
  农田杂草发生越来越重,已经成为影响水稻、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恶性杂草比例高、抗性杂草上升,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上一大难题。加强土壤翻耕、沟细配套、清洁田园、在沟渠进水口加设筛网等措施,可以减少出草量和田外杂草种子进入农田,提高化除效果。
  在化学药剂应用上,麦田采取冬前60%异丙隆·吡氟酰胺封闭,杂草三叶一心、气温在5°以上时,选用双氟·氯氟吡或氟吡·双唑酮杀灭。稻田杂草可选用35%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封闭,在水稻播种或栽插20-25天选用10%噁唑酰草胺乳油+10%氰氟草酯乳油杀灭。
  (7)推广统防统治,应用高效植保机械
  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实现绿色防控的有效保障,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2015年以来,全县统防统治面积不断扩大,覆盖率不断提升;2019年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95%,水稻病虫统防统治覆盖率也达到了62%。工作重点是因势利导,调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利用项目、资金扶持,更新施药机械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控效果,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参与社会保险,防范风险,解除后顾之忧。
  三、绿色防控效果
  1、水稻、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项目引领、示范区建设、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考察等措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非化学防治措施应用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全县绿色防控面积830万亩次,占防控面积的62%,非化防控面积215万亩次,占防控面积的16%;2018年分别达到937和250万亩次。占防控面积的71%与19%;2019年达到1038和270万亩次,占防控面积的80.5%与21%。不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扩大,农民病虫防控的观念也有了根本的转变。
  2、水稻、小麦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三年来,在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了病害。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调查,平均病穗率2017年为0.65%,2018年为0.56%,2019年为0.32%。水稻穗颈稻瘟病的病穗率调查,三年平均为0.03%、0.09%、0.16%。水稻、小麦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3、农药用量持续下降
  据统计,全年农药使用总量,2017、2018、2019年分别为1715吨、1710吨、1700吨,比2015年的1750吨分别下降了2%、2.3%、2.9%。小麦穗期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统一发放48%氰烯·戊唑醇、45%咪鲜胺·戊唑醇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控小麦赤霉病,每亩用量50-60 g,比40%多·酮亩用量少100 g。在农药总量下降的基础上,农药使用的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变,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由2015年的48:36:16发展到2019年的35:42:23。
  4、经济效益明显
  小麦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小麦平均每亩挽回损失25 kg左右,水稻平均挽回损失40 kg左右,平均每亩年挽回经济损失160元,加之节省农药用量,减少防治用工等,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