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银年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后,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各种行为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学科为研究对象,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仅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60-02
  引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光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还能帮助学生语言技能、写作技巧等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需要对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一、思维能力的萌芽: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習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为了了解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物而进行主动学习。这一主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因此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可作为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策略,并以引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创新[1]。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课前准备有关绍兴当地传统民居、文化习俗的视频,以及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的视频。课中,首先以视频讲解的形式对作者的生平、生活背景等内容进行讲解,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开始正文的讲读。讲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对文中一些叙事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引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例如“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此时就可稍微停顿,在班级内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询问学生童年时玩过哪些类似于鲁迅小时候这样有意思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维发散。这样的讲课小技巧往往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互动就可以完成,但其带来的提升语文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确实非常明显的。
  二、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建立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知识、现象等产生疑问。此时,授课教师就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疑问、自主探究。只有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才能实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因为语文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例如课文《苏州园林》中:“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在讲到因地制宜和自出心裁这两个词语时,教师可首先提问这两个词在文中形容的是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浏览本段,浏览完成后学生可自由起立说一说词语相对应的内容。学生回答完毕后再提问,这两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是什么。有了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与思考,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甚至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能明白其中含义,而授课教师只需要对其中细节进行规范即可。这一引导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其中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授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点”,并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递进式的引导,让这一“点”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发展成“面”,以自主思考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2]。
  三、思维能力的强化: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进行思维能力的强化,主要是处于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完全跳出课堂学习中依靠老师引导、帮助进行思维发展的环境,在将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转化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在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借助实践中得天独厚的知识全自主获取渠道,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论诞生的全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思维流程,实现思维能力的强化。例如,讲解《伤仲永》这篇古文时,可组织学生针对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开展辩论活动。将学生分为四组,其中两组为正方,两组为反方,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辩论材料,并在课上展开辩论比赛。通过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并借助辩论赛本身带来的思考机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论: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在语文教学中,授课教师要从兴趣的培养、主动思考习惯的养成、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逐渐传递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9(10):78.
  [2]蒋双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漫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