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霜

  摘要: 为了填补浙江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浙江省民宿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规模度指数、人均占有率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浙江省空间分布特征与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结构两方面对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结构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精品民宿总体呈现集聚型分布,金华市、绍兴市、温州市3个地级市呈现均匀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均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和海边;浙江省精品民宿整体规模度呈现“人”字形分布;浙江省整体人均占有率空间呈现三市鼎立之势;湖州市的整体空间分布最优,绍兴市和台州市较差;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形成因素中,自然要素主要分布在386~637 m的低山和丘陵处以及浙江省海岸线;人文要素主要是茶文化、本土文化、禅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海文化、归家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
  關键词: 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析;分布特征;形成因素;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规模度;人均占有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F592.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013-07
  近年来,乡村民宿作为新兴的旅游业态,城市中产阶级生活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回归自然、回归家乡的情怀日益显著,大众旅游的焦点再次由城市回归乡村。这一转变推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浙江省民宿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全面建成‘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可见,民宿对浙江省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民宿的研究较多,基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民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显示3 959条数据(图1),最早的民宿研究在1984年,2005年以前关于民宿的研究在10篇以下,2015年以前民宿方面的研究在100篇以下,关于民宿的研究从2015年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2018年呈现最高峰,为1 276篇,由此可见伴随着民宿的快速发展,民宿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
   学者对民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宿产业、民宿设计、“农家乐”、民宿旅游、民宿经济、乡村民宿旅游、民宿发展、传统村落、莫干山等方面,其中“空间设计”方面有45篇文献,而“民宿空间分布”仅有11篇,中文核心仅4篇(图2)。龙飞等对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1];王珺玥等对福建省厦门市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优化进行了思考[2];赵雅萍针对浙江省湖州市民宿空间集聚及发展进行了研究[3];郝诗雨等对厦门市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4];Chen等主要针对中国台湾游客对民宿家庭的选择进行研究[5]。国外学者对民宿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Hultman等对民宿主客在时间、社会和空间上进行了研究[6];Getz等对澳大利亚西部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目标与生活方式和家庭相关[7]。而浙江省[CM(21]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
   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发展民宿推进全域旅游会议精神,提升浙江省乡村民宿行业发展水平,引导浙江省民宿向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以及填补浙江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因素研究的空白,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规模度指数、人均占有率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采用DEM高程合成数据和数理统计分析浙江省精品民宿的形成因素,以期为浙江省民宿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中的精品民宿是指根据《浙江省旅游条例》和《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给予的白金宿、金宿和银宿的总称。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截至2019年6月,浙江省精品民宿共有320个,白金宿26个,金宿68个,银宿226个。其中,杭州市有52个,湖州市44个,丽水市41个,宁波市32个,舟山市29个,衢州市25个,嘉兴市22个,金华市22个,温州市20个,台州市18个,绍兴市15个。在各地级市差异分布中,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所占比重较高,分别是16%、14%、13%;温州市、台州市、绍兴市所占比重较低,分别是6%、5%、5%。浙江省精品民宿等级差异中,银宿所占比重最大,占71%,金宿占21%,白金宿所占比重最小,仅占8%(表1)。
  1.2 数据采集
  1.2.1 数据来源与选取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http://ct.zj.gov.cn),对从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舟山市旅游部门网站上查找的浙江省精品民宿数量等数据进行甄别、整理并剔除3个重复数据。借助Google Earth精准定位,建立浙江省精品民宿数据库。浙江省DEM高程数据(30 m)。本研究对象为浙江省320个精品民宿(所有数据截至2019年6月)。
  1.2.2 数据处理
  首先,利用浙江省DEM数据和320个精品民宿制作浙江省精品民宿分布图。其次,在浙江省精品民宿分布图上计算出实际最邻近距离,并计算相关数据。最后,用核密度、空间结构、规模度、人均占有率等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得出结果。
  2 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
  2.1 最近邻点指数分析
  最邻近点指数指实际最邻近距离和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8]。计算公式如下。
  rE=1 2n A=1 2D。(1)
  式中:rE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A表示所研究区域的面积;n表示测算点数;D表示点密度。
  最邻近点指数R表示实际最邻近距离(ri)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计算方法如下[9]。
  R=ri rE。(2)
   利用ArcGIS 10.2分别计算出浙江省精品民宿最邻近点指数和各地级市最邻近点指数(表2)。    由表2可知,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台州市、舟山市和浙江省的最邻近点指数均在0.22~0.80之间,表明浙江省和8个地级市均处于集聚状态。衢州市、宁波市、杭州市、丽水市、舟山市最邻近点指数较大,接近1,其中衢州市为0.80,精品民宿空间分布过度集中。而嘉兴市最邻近点指数较小。金华市、绍兴市、温州市实际最邻近距离均大于理论最邻近距离,最邻近点指数均大于1,表明这3个地级市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分布。
  2.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是清晰反映浙江省精品民宿在空间上的分散和集聚的特征以及形态变化。其公式为:
  式中:s表示浙江省精品民宿的位置;si表示所在以s为圆心的区域精品民宿;h表示半径空间范围内第i处乡村精品民宿的位置[10]。
  为了进一步研究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集聚的变化,采用ArcGIS 10.2对浙江省精品民宿的空间核密度进行分析(图3)。浙江省精品民宿核密度最高的区域在杭州市西湖景区附近、嘉兴市西塘景区附近。湖州市德清县、安吉县交界处和长兴县的核密度也相对较高,丽水市区和舟山海边核密度有所显现,其他地区较低。
   对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舟山市11个地级市核密度进行分别测算,结果见图4至图14。
   由图4可知,杭州市西湖景区周边核密度最高,桐庐和淳安千岛湖附近核密度也相对显现。由图5可知,湖州市南浔景区附近和长兴水口和小浦镇附近核密度最高,德清莫干山附近和安吉天荒坪镇核密[CM(21]度也相对显现。由图6可知,嘉兴市嘉善西塘古镇周边核密度最高,桐乡乌镇景区附近核密度也相对显现,其他区域核密度较底。由图7可知,金华市核密度分布较多,其中东阳市、兰溪市和浦江县核密度最高。由图8可知,丽水市云和县和缙云县仙都风景区附近核密度最高,宁畲族自治县和遂昌县核密度也相对显现。由图9可知,宁波市象山县和宁海县的海边核密度最高。由图10可知,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附近核密度最高,开化县和衢江区核密度也相对显现。由图11可知,绍兴市柯桥区和新昌县核密度最高,其他出现零星分布。由图12可知,台州市临海市括苍镇黄石坦村和仙居县淡竹乡神仙居景区附近核密度最高,其次天台县街头镇天台山景区附近核密度也已经显现。由图13可知,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附近核密度最高,其他区域也有零星显现。由图14可知,舟山市普陀山景区附近和嵊泗县海边核密度较高,岱山县海边核密度也有所显现。对浙江省各地级市核密度进行分析可知,核密度最高的区域均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和海边。
  2.3 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结构
  通过分析浙江省各地级市精品民宿的数量,发现白金宿杭州市最多,嘉兴市、绍兴市、舟山市最少。金宿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最多,温州市最少。银宿杭州市、湖州市最多,绍兴市和台州市最少。总体精品民宿以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居多,绍[CM(21]兴市、台州市较少。仅从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结构并不能完全分析浙江省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为了更加合理和规范,还采用规模度和人均占有率指标进行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的对比研究(图15)。
  2.4 规模度分析
  规模度是指区域内精品民宿数量与区域面积之比,能够更好地体现浙江省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结构(表3)。
   由表3可知,浙江省白金宿规模度较高的是舟山市、湖州市,金宿规模度较高的是舟山市、湖州市、嘉兴市,银宿规模度较高的是舟山市、湖州市、嘉兴市。浙江省精品民宿规模度较高的是舟山市、湖州市、嘉兴市。浙江省精品民宿整体规模度呈现“人”字形分布,呈现“北—西”和“北—东”走向,中間区域的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规模度较低(图16)。
  2.5 人均占有率指数分析
  人均占有率是指区域内精品民宿数量与区域人口数之比,能更准确体现浙江省精品民宿是否可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进而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表4)。
   由表4可知,浙江省白金宿人均占有率以丽水市、湖州市、舟山市较高,金宿人均占有率以丽水市、舟山市、湖州市较高,银宿人均占有率以舟山市、丽水市、湖州市较高,浙江省精品民宿人均占有率以舟山市、丽水市、湖州市较高。从浙江省整体人均占有率空间分析可知,其呈现三市鼎立之势,以北湖州市、东舟山市、南丽水市最高,以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最低(图17)。
   通过对比分析浙江省精品民宿各地级市空间结[CM(21]构、规模度和人均占有率可知,湖州市精品民宿整体空间分布最优,绍兴市和台州市较差。
  3 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1 浙江省精品民宿形成因素的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民宿空间分布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其发展的基础条件。运用ArcGIS 10.2将浙江省乡村精品民宿空间分布和浙江省DEM(30 m)高层数据叠加分析,可见浙江省乡村精品民宿在平原区域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黄色部分附近和海岸线附近(图18)。浙江省乡村精品民宿主要分布在10级自然间断分级的第5、第6级386~637 m 的低山和丘陵处,以及浙江省海岸线。因此,浙江省乡村精品民宿分布总体上与地形有着高相关性。
  3.2 浙江省精品民宿形成因素的人文要素
  对浙江省320个精品民宿人文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浙江省精品民宿主要人文要素有茶文化、本土文化、禅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海文化、归家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此外还有耕作文化、守旧文化、书法文化、酒文化、爱情文化、瑜伽、环保、孝道文化、银杏文化、姜文化、廊桥文化、诗经、花文化、青瓷龙窑文化、畲族文化、摄影文化、船文化、渔文化、移民文化(图19)。
  4 结论
  利用ArcGIS 10.2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规模度指数、人均占有率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浙江省空间分布特征与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结构2个方面对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结构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第一,浙江省精品民宿处于集聚状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台州市、舟山市均处于集聚状态。金华市、绍兴市、温州市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分布。第二,浙江省精品民宿核密度最高的区域均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和海边。最高的区域是杭州市西湖景区附近、嘉兴市西塘景区附近。湖州市德清县、安吉县交界处和长兴县的也相对较高,丽水市市区和舟山市海边核密度雏形正在形成。第三,浙江省精品民宿各地级市空间结构呈现杭州市、湖州市、丽水市多,绍兴市、台州市少。第四,浙江省精品民宿整体规模度呈现“人”字形分布,呈现“北—西”和“北— 东”的走向,中间区域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规模度较低。第五,浙江省整体人均占有率空间分析呈现三市鼎立之势。以北湖州市、东舟山市、南丽水市最高,以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最低。第六,对比分析浙江省精品民宿各地级市空间结果、规模度指标和人均占有率指标可知,湖州市精品民宿整体空间分布最优,绍兴市和台州市较差。第七,浙江省精品民宿的空间分布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影响。浙江省精品民宿分布总体上与地形有高相关性,主要分布在386~637 m的低山和丘陵处,以及浙江省海岸线。主要人文要素有茶文化、本土文化、禅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海文化、归家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龙 飞,刘家明,朱 鹤,等. 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2019,38(4):950-960.
  [2]王珺玥,马 妍,沈振江,等. 厦门市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布局优化思考[J]. 规划师,2019,35(1):71-76.
  [3]赵雅萍. 湖州市民宿空间集聚及发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郝诗雨,赵 媛,李 可. 厦门市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2(6):916-924.
  [5]Chen L C,Lin S P,Kuo C M.Rural tourism: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bed and breakfast industry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3,32(3):278-286.
  [6]Hultman J,Cederholm E A.Bed,breakfast and friendship:intimacy and distance in small scale hospitality businesses[J]. Culture Unbound,2010(2):365-380.
  [7]Getz D,Carlsen J.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of family and owner-operated businessesin the rura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sectors[J]. 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547-560.
  [8]程海峰,胡文海. 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J]. 地理科学,2014,34(10):1275-1280.
  [9]黄远水,陈钢华,伍 弦. 福建省旅游景區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 经济地理,2010,30(7):1195-1199.
  [10]王洪桥,袁家冬,孟祥君.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2017,37(6):895-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