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體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了水、水泥、石子、砂等多种材料。从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种类通常包含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类型。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的规范性。
  1.2  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性能、抗腐蚀性、整体性、可塑性等优势。整体性主要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浇筑成为整体性结构。可塑性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几何结构形式等的科学设计。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获取方便、整体造价较低,能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经对已建建筑工程应用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因施工技术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麻面。混凝土麻面是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其表面会存在一些细小麻点、凹坑以及气泡等问题。不仅会增大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还会导致孔洞密布现象出现。究其原因,成型混凝土使用的模板并未得到有效清理、模板拆除作业存在二次破坏以及未对浇水养护湿润处理作出定义。
  (2)混凝土蜂窝。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其表面会出现疏松现象。经分析,发现骨料聚集会使砂浆无法达到及时覆盖,使骨料间因长期受空气侵蚀影响而出现蜂窝孔穴。此问题,与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骨料与砂浆间的离析、模板移位与破损带来的浆液渗漏密切相关。
  (3)混凝土裂缝。裂缝,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质量缺陷,经分析统计,裂缝可被分为横向与纵向裂缝。产生原因:施工过程温度调节所带来的影响;养护施工并未按照既定规范;外部作用对结构造成的损伤。上述问题控制,需从施工技术入手,通过提高施工技术的处理操作效果,来强化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如此,才能满足用户对建筑物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需求。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3.1  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3.2  拌和技术
  通常情况下,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冬季混凝土拌和作业需要控制在3min以内,其他季节混凝土拌和时间约2min。
  3.3  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普遍采用分层的施工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在第一层浇筑全部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第二层的浇筑,如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成,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分层处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并且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尽量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逐步进行混凝土浇筑。
  3.4  振捣技术
  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振捣技术,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及时排出混合料中的空气,确保其密实性,避免出现局部混凝土缺失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下沉变慢、无气泡问题时,说明振捣到位。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实际情况,将振捣作业划分成机具操作和人工操作2种形式,均匀地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实现上下层混凝土的融合,减少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作业持续时间是20s,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就位。
  3.5  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14d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湿润的草帘和麻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基于混凝土施工建设现状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为依据,从做好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配比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4.1  做好资源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好施工资源管理工作,所谓施工资源指的就是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需求科学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泥,针对粗细骨料的参数规格与质地等,也需要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其他杂质因管控不到位掺入其中,影响混凝土拌合与质量。同时,还需要针对水质量进行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的水才能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所有在施工现场中使用的设备,都要有相关出厂证书、规格型号等,从而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做好质量管理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确保施工行为的规范化和施工质量。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还能把施工质量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身上,促使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施工中。同时,还可以把施工人员的工作绩效和施工质量管理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质量管理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创设专门质量检测小组的形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的问题进行管理,确保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开展。
  4.3 做好配比管理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
  5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尤其是要把控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10):193~194.
  [2] 何志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8):175+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0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