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增长与就业相背离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大虎 许晨曦 李飚

  摘 要: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总体就业形势却并未如预期那样恶化,以致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长与就业相背离”的现象。本文试图解释“增长与就业相背离”这一现象的发生。通过利用相关数据并构造科学的方法计算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失业率,以此判断中国经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是否与就业相背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增长与就业并没有相背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就业优先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下行;增长与就业相背离;失业率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3-0042-09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中国经济最近一轮的下行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濟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努力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同时,我们对自身发展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年均10%以上高速增长。如图1所示,自2000—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但是,随着2008年开始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重创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后,也造成了中国经济的滑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跌,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在此后一段时间(2008—2012年),有效稳定了经济下行趋势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复苏,这在国际上为中国政府赢得了应对及时和反应迅速的美誉。而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再次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因此,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分别经历了两个阶段但程度不同的下行趋势。
  (二)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就业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从公布的城镇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总体就业形势并未如预期那样恶化,反而表现尚好,以致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长与就业相背离”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抑或我国政府秉持的积极就业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上述现象给予解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对以下问题给出判断:即便在经济下行初期出现了“增长与就业相背离”现象,那么这一现象可持续吗?会贯穿整个经济下行期吗?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分别对经济增长速度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经济增长速度与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经济增长速度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变化关系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中国特有的失业统计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60岁以下、女5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1](P235)。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状况决定了就业状况,经济高速增长会带来就业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则是引发高失业率的根本原因。但是如图2所示,我们发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趋势,然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出现下滑趋势。这似乎表明经济增速的下滑并不会造成较高的失业率。
  2.经济增长速度与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城镇就业人员变动数据是反映就业工作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根据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城镇就业人员变动数据测算暂行办法》,本文对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进行了计算,具体的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等于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除以上一期城镇就业人员数的比值1。如图3所示:我们发现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在2008—2012年基本稳定在3.5%左右。而自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下行趋势后,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出现了不断下降的态势,这符合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正相关关系的理论预期。
  (三)问题提出:经济增长与就业相背离了吗?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出台相应的经济刺激措施后,从“四万亿计划”经济刺激到“GDP保八”,再到近期有学者提出的“GDP保六”。虽然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维度的理解和诠释,但是稳定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稳就业的目标,从总需求管理的角度来看,合意的经济增速应该是与就业目标紧密相关的。
  从以上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变化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典理论“奥肯定律”相符合,但是作为衡量就业关键因素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却出现了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一致的现象。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表明,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情形并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下滑而下降,就业市场似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与之前政府为了保就业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GDP保八”等经济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并不符合“奥肯定律”。那么,如何客观评价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如何理解经济持续下滑而就业却“异常”稳定的现象?为此,本文尝试从不同途径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以及科学计算方法测度的中国城镇失业率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剖析。从而,为科学衡量中国就业率以及正确判断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等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经济增长与就业相背离了吗?   ——使用不同来源城镇失业率指标的考察
  (一)衡量就业(失业)指标的确定
  1982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公布《关于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统计的决议》指出,就业(失业)的定义是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期内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并在特定的时期内寻找带薪工作或自主就业的所有人。2013年第十九届国际劳工统计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作、就业和劳动利用不充分统计的决议》又对相关定义进行了修正。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在各国的统计实践中均得到执行。通常来说,衡量一个经济体就业(失业)的标准为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重。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使用人社部门的登记失业率统计、官方估算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统计以及社会保险统计数值来估算一个经济体的失业率。其中,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国际上目前最通行的失业率统计方法,对于反映就业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由失业率所代表的含义,即一个经济体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失业)状况来进行计算的。因此,国际上目前通常使用调查失业率来计算失业率。我国自1994年开始使用“失业”“失业率”的概念,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会定期发布城镇登记失业率,而在2018年4月之后,我国国家统计局开始按月定期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在此之前,并不公开发布城镇调查失业率。
  单就失业率的计算方法看,是比较简单的。但何为就业人口,何为失业人口,不同的人则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为保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可以用来比较,则必须对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定义作出统一的规定。国际劳工组织为规范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统计,保证各国劳动力市场数据可以相互比较,制定了标准的就业、失业指标定义。
  我国劳动力调查同样采用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失业的统计标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16岁及以上才可以合法工作,所以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16周岁及以上,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口,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员。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在三个月内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由于采用了国际标准的就业和失业定义,保证了我国调查失业率数据与其他国家数据的可比性,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此外,我国劳动力调查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统计对象,且不论其是否进行了失业登记,均按国际标准进行就业失业状态的认定,使得我国调查失业率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态。
  接下来,我们分别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的变化和一些学者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二)使用不同来源的城镇失业率指标对我国就业情况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的变化
  按照吴要武和陈梦玫的考察,认为国家统计局在2017年以前并未公开城镇调查失业率,但是可以从一些领导讲话以及各种文章中得到这样的数据信息,即2013年以来(是本轮中国经济下行阶段),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发出就业形势良好的信息,指出中国保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2]因此可以认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信息,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相互背离的。
  2.一些学者估算出的我国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
  蔡昉和王美艳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得出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于指标包含的年龄范围较窄(仅包括16岁到50岁之间的男性和16岁到45岁之间的女性),且没有把享受下岗生活补贴人员中的失业者,以及處于失业状况但并未进行登记的人员包括在内,这样大大低估了中国城镇的真实失业水平。而国家统计局城镇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得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虽然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就业定义,可以计算得到比较准确的调查失业率,但是该调查的结果并没有全部公布,因此,也不能获得实际失业率数字。[3]于是,他们就尝试使用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城镇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数据中提供的信息估计调查失业率,即用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减去城镇就业人口(这样可得出失业人口数)。具体的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系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城乡加总数,减去农村就业人口数得出1。按照这一方法,他们估算出来1995—2002年中国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水平。进一步,张车伟和蔡翼飞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估算出来1990—2009年的中国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水平[4],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观察表1可以发现,1990—2009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在不断提高,由1990年的574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1817万人。观察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在1990—2009年考察期间的变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在这20年中,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稳定、小幅变化相比,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的变化幅度明显,尤其是1997年之后更是如此。而且,观察1997年之后的变化情况,可明显发现几个突变点与我国经济增长受到的几个国内国际冲击显著相关。1997年的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突然由之前的稳定变化跃升了0.57个百分点,达到了4.50%的水平,显然与当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有关;2000年的失业率水平达到历史高点(7.61%),则受到所累积的始于1998年的国企脱困、减员增效政策所导致的下岗失业职工大量增加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2005年前后,才慢慢消散。1另外,张车伟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所计算的200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29%[5],这也进一步证明采用此方法估算的城镇失业率是较为准确的,而如果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2000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1%)来判断失业状况则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更为重要的是,将城镇“真实”调查失业率的变化与同期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则可以发现其结果与通过观察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能得出的增长与就业之间是相互背离的结论截然相反。   综上,我们认同蔡昉、张车伟等学者的这一估算方法。接下来将遵循他们的估算方法计算城镇失业率,并重新考察增长与就业是否相背离的核心命题。
  三、对我国城镇失业率水平的测算
  首先,我们采用蔡昉和王美艳、张车伟和蔡翼飞的方法对2008—2018年近两轮经济下行阶段的城镇失业率进行估计。[3][4]具体的: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乡村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乡村就业人员)
  (其中,乡村就业人员≈乡村经济活动人口)
  计算出结果如表2所示:
  具体的2008—2018年中国城镇失业率趋势图如下。如图4所示,我们发现城镇失业率从2008—2012年呈现出先增后降变化,这与2008—2012年中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相符。城镇失业率2013年以后在较高的区间运行,这也与中国从2013年后进入新一轮经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变化一致。尤其是2016年的失业率水平达到这11年的最高点(6.94%),我们认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政策所导致的失业风险骤然加大之间有重要关联。
  接下来,为了对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我们还需要对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考察。
  与蔡昉和王美艳、张车伟和蔡翼飞一致,我们同样从1990起开始估算城镇失业率,结果如表3和图5所示。可以发现,我们的测算结果与这两篇文献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进一步,我们将时间向前提至1978年,看看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镇失业率的变化情况。通过1978—2018年中国城镇失业率的计算,以对方法的稳健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具体结果如表4和图6所示。重点看一下1990年之前的情况:从几个失业率高企的时间段,或突然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变化的时间点,例如1978—1980年、1984年、1989年,并凭借记忆将我们拉回到那几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间点,它们或者凸显了知青返城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或者反映了城市改革的启动或经济增长的波动对就业形成的直接影响,都与我们的经验判断相符。因此,一个初步判断是,我们所采用的估算方法是科学稳健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增长与就业之间并不是相背离的。
  四、将我们得出的城镇失业率估算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及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对比
  第一,将我们估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其他相似研究比较。我们将估算结果分别与吴要武和陈梦玫、杨紫薇和邢春冰(见表5)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我们的估算结果与吴要武和陈梦玫的研究结果相比,城镇失业率的走势和重要节点上的情形高度一致1[2],数据结构与杨紫薇和邢春冰的结果也高度一致[6]。
  第二,将本方法估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比较,如表6和图7所示。通过对比,我们发现1978—1999年本方法估算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高度一致,但是2000年以后,采用本方法估算出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差异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指标选取问题导致的[3][4][7]。
  五、重新考察:增长与就业相背离了吗?
  行文至此,我们就可以重新考察本节需要完成的中心任务了。如图8所示,如果依据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则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失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经典理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判断。一方面,这是由于国际社会比较公认的衡量就业的指标为调查失业率,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镇调查失业率本身在內涵、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所得结果方面就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在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核算方面存在一些误差,与国际社会就业核算指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进一步,如图9所示,依据我们采用的估算方法所得到的城镇失业率,在1978—199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失业)之间的关系同样与经典理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判断不符。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失业率之间的变化逐步趋同,联系愈来愈紧密,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阶段更是如此。
  综上,我们认为,在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增长与就业并没有相背离。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绝大多数时期一样,经济增速的下滑不可避免地带来就业的困难,失业风险的增加,甚至就业状况的恶化。在持续至今的本轮经济下行阶段,必须进一步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刻理解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的重要意义,防范失业风险,尤其是要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进一步增强政府决策部门对于失业问题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社会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吴要武,陈梦玫.当经济下行碰头就业压力——对中国 城乡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分析[J].劳动经济研究,2018 (3):54-74.
  [3] 蔡昉,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 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4):68-79+207.
  [4] 张车伟,蔡翼飞.中国城镇化格局变动与人口合理分布 [J].中国人口科学,2012(6):44-57+111-112.
  [5] 张车伟.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J]. 世界经济,2003(5):47-54+80.
  [6] 杨紫薇,邢春冰.教育、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J].劳动经 济研究,2019(2):60-77.
  [7] 任栋.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之差异辨析[J].中国人 口科学,2013(2):42-48+127.   Has the Growth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Downturn Departed from Employment?
  MENG Da-hu1,XU Chen-xi2,LI Biao3
  (1.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2.School of Accountancy,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3.Business School,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s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 downturn phase,the growth of China economic has shifted from high-speed to medium-high speed. According to official data,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not deteriorated as expected,leading to the view that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has experienced the phenomenon of growth departure from employmen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divergence between growth and employment. By using relevant data and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unemployment rat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during the downturn,we can determine whethe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hinese downturn is inconsistent with employment.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we find that growth and employment have not deviated in this round of economic downtur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PC’s policy on employment priority.
  Key Words:economic downturn;growth depart form employment;unemployment rate
  責任编辑:赵 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3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