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河池市宜州区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基于此,对近两年广西河池市蚕业的发展趋势和蚕种市场进行相关的调查,对宜州区蚕种站制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以制出质量更优的蚕种,并在蚕种市场更具优势,提高蚕农的收入。
  关键词 制种技术;蚕种市场;改进措施;河池市宜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94
  河池市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在19.6~22 ℃,年均降雨量1 300~1 325 mm,年无霜期323 d,非常适合种桑养蚕。宜州区域面积3 869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1 宜州区种桑养蚕现状
  2006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区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自2006年以来,宜州区桑蚕产量已连续14年蝉联全国第一。牢牢把握“东桑西移”和建设广西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的重大机遇,2018年宜州区桑园面积已超过2万公顷,年产鲜茧5万吨。
  宜州区蚕业的发展给蚕种站带来了机遇。同时,最近两年由于茧丝绸市场不景气,还有蚕种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要求蚕种站在制种技术上进行相应完善,保证繁育蚕种质量。
  2 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综合管理,严格贯彻执行消毒防病制度
  蚕业消毒是在养蚕、制种生产中杀灭环境病原微生物,控制各种蚕病发生的重要措施。蚕种生产上消毒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保证蚕种繁育环境的无污染、无毒,是保证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手段之一[1-2]。
  养蚕前和制种结束后,应对原蚕区的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制种室及制种区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抽检,经检验无毒后才能进行生产。主要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制种环境、制种用具、种茧保护室、产卵室和制种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消毒。现今蚕种站使用最普遍的化学试剂是含二氧化氯的菌毒快克,以100 g的菌毒快克溶解于1 kg的水中,作为原液,再按10~15倍稀释,用消毒机对墙壁、门窗、地面、用具缝隙等进行喷洒,密闭门窗3 h以上。再用清水进行清洗,最后再进行一次消毒。待室内清爽干燥后,还可以用三氯异氰脲酸烟熏剂以熏蒸法在密闭种茧室内烟熏12 h以上。
  2.2 掌握好种茧收购时间,完善种茧收购制度
  熟蚕上簇后,春期和晚秋5~6 d采茧;夏秋高温季节4~5 d采茧。按上簇先后,先上先采,迟上迟采。采茧动作应轻放,各类蚕茧分开放置,装茧容器应通风通气,避免采茧、运茧过程中种茧密闭不透气。在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时段,装载车中应装备降温设备,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热。
  为了使蚕农养蚕做到良桑饱食,并保证优胜劣汰,保证繁育蚕种质量,蚕种站实行种茧单价与死笼率挂钩办法。在制种工作过程中对于每一户的蚕种量进行记录,并在制种结束后对饲养成绩突出的蚕户进行奖励,劳务费给予增加;相反,对于不按照养蚕规程饲养而饲养成绩差的蚕户,不予发放劳务费[3]。
  2.3 做好种茧保护,加强对削茧、鉴蛹、铺蛹的管理
  种茧期是蚕的变态时期。种茧保护可视为是蛹体内的蚕种保护,必须十分重视。温度是环境因素中对蛹体发育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湿度。种茧保护期间,一般认为保护温度以24 ℃为标准,23~25 ℃为适温,21~27 ℃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湿度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0%为中心湿度。
  2.3.1 削茧
  削茧在复眼呈现深黑色方可进行,且尽可能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削茧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伤蛹;但又不可过迟,以免出蛾。削茧按照“一削二倒三轻放”操作。削得的蛹接在不拿刀的手上,確定是健康蛹后再轻放至叠几层的蚊帐布上,避免不好的蛹体污染了其他健康的蛹。为了确保蚕茧可以在最合适的时间段内削完,同时为了避免削伤削死,特别制定了相关规定:每簸箕4 kg的蚕茧,削伤或漏倒5~10个,扣除2元;10~20个,扣除4元;20个以上,一簸箕的工费10元全部扣完。这极大提高了削茧工人的效率,也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2.3.2 鉴蛹
  鉴蛹分为初鉴和复鉴。蚕种站于2018年实行计件模式来鉴蛹,要求鉴蛹人员尽量将公蛹、母蛹区别开,每簸允许漏选6个。超过部分则每簸扣0.1元/个,超过20个以上的,整簸扣完。
  2.3.3 铺蛹
  用筛好的木糠均匀铺垫在簸箕上,再将鉴好的蛹均匀铺放在木糠上,初出苗蛾时再盖上蛾布。避免堆积,保证蛹发育干燥,不被已出蛾的尿液感染。木糠一般用两次即弃掉。若检查出哪一户有严重的脓病,则立即清理此户铺垫的木糠。
  2.4 加强雌蛾雄蛾的巡视管理
  及时感光,注意出蛾、捉蛾,理对后保证交配时间。
  2.4.1 出蛾
  一般中系出蛾齐,在温度24 ℃、湿度75%保护下,只需6~7 d,盛出蛾日期在出蛾第3~5日,涌出比例高,最多一日出蛾量可达总数的40%~50%。日系出蛾日数长,持续7~8 d,盛出蛾在出蛾第4~6日,最多一日出蛾量为总数的30%~40%[4]。
  2.4.2 感光
  光线是影响出蛾迟早与齐一的因素之一,一般使用感光的手段使每日出蛾量集中在早晨6:00大量涌出。春期蚕蛹室可在清晨3:00左右开灯感光,使蛾早出。中晚秋制种时气温偏低,可于4:00—5:00感光。
  2.4.3 捉蛾选蛾
  捉蛾可先捉雌蛾,投放于簸箕中,每簸100~150头。雌蛾捉好半数,分出人力捉雄蛾,或雌雄蛾同时捉取,随捉随交。下午如仍有雌蛾羽化,则捉出后放在12~15 ℃   低温中抑制,待次日清晨交配。选蛾是提高蚕种品质的必要措施,必须认真淘汰苗末蛾,注意淘汰不良蛾。
  2.4.4 交配理对
  雄蛾可用颜料染色,但染料颜色要浓,喷量要少,以免影响雄蛾的活动能力。而后均匀地捉取多于雌蛾5%~10%的雄蛾于装有雌蛾的簸箕中,使其完成交配。调查结果表明,交配时间控制4~5 h,既能增加产卵量,又能加快产卵速度[5]。再将雄蛾投入雌蛾簸箕中10~20 min
  后依次理对。理对是将散对或者没有交配的雌蛾捉出重交,对多余的雄蛾送至冷库冷藏。交配后的雄蛾分品种、蛾期和交配次数放置,由于中系日系比例一般为6∶4,故中系雄蛾一般当日配完不用再交;日系雄蛾如需再交,新鲜雄蛾交配控制在4 h左右,以保存雄蛾体力,用再交的雄蛾时,尽量延长交配时间。
  2.5 控制好产卵室温度、湿度,加强巡蛾,控制产卵时间,做好蚕种保护
  产卵室属多湿环境,容易产生不受精卵,尤其是反交品种。若遇高温高湿天气,需要空调机降温,用抽湿机抽湿。若遇低温高湿天气,可加炭火加温排湿。使产卵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温度保持在25~26 ℃。产卵期间应及时巡蛾,保证蚕卵均匀产在蚕种纸上。
  由于正交品种要保持暗处理,蚕种站几年前正交产卵室使用的办法是将产卵板叠起来,然后两人对着巡蛾。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黑暗,但是万一巡蛾不及时,由于蛾的趋光性,往产卵板边上爬动,易造成蚕种纸上的产卵一边厚一边薄;而且产卵空间密闭闷热,蛾毛粘在卵粒之间,使得后续蚕种在浸酸过程中易脱落。因此学习其他单位的做法,将正交产卵室改造,产卵板放在架子上,整个房间用不透光的黑布钉紧。在巡蛾时开灯,几个工作人员一同进入迅速巡蛾后关门关灯。结果证明,蚕种变得均匀而干净,蚕卵黏附性好,浸酸时不易脱落。
  产卵时间应严格控制,即时浸酸种的产卵时间应控制在7~8 h,冷藏浸酸种的产卵时间应控制在10~12 h。要抓紧时间杀蛾,需要补种的蚕种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后期浸酸时超过时间的部分蚕种过嫩,孵化不出。
  蚕卵产下后从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裂、以至形成胚子,会发生一系列发育变化。将蚕种装框后,放置于蚕种保护室中保护,原则上要保证通风;同时以温度24 ℃、湿度75%~80%为保护标准,避免接触27 ℃以上的高温。按照蚕种出库时间保护相应的天数后,将蚕种入库冷藏。
  3 结语
  合格的蠶种质量离不开蚕种催青、原蚕饲养过程中的规范运行,更离不开繁育工作中规范的制种技术。在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有可能将蚕制种工作做好,将产业做强。
  参考文献:
  [1] 门雷.寒地桑蚕种制种技术[J].新农业,2019(16):19-21.
  [2] 罗朝斌,岳宣,孙运朋,等.全限性桑蚕新品种贵蚕10号原蚕的性状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07-110.
  [3] 胡炜.桑蚕良种二级繁育三级制种体系试验初探[J].四川蚕业,2016,44(1):21-22,25.
  [4] 王中月.桑蚕原种茧死蛹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方法[J].河南农业,2018(22):16.
  [5] 肖立新.广西桑蚕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1-12
  作者简介:韦柳利(1991—),女,壮族,广西都安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蚕种繁育。E-mail: 652752181@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0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