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启示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契合了初中新课程建设内核,苏州文化积淀丰厚,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乡土音乐特色鲜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延伸了教学课堂,也滋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乡土音乐;课堂;启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219-01
  【本文著录格式】徐庆科.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启示与探索——以阳澄渔歌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8):219,22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他提倡的新教育是“生活”教育,现实和教育是紧密结合、密切配合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拓展教学课堂,充分利用本地区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音乐文化资源,采用灵活丰富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现实意蕴
  陶行知曾经说过,为了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如果以书本为一切源泉,就犹如坐井观天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们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情感体验感受并理解作品,才能真正认识和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众所周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乡土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乡土音乐,从小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和普及,才能建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意识,感受到中国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建议与指导,提出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这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又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而乡土音乐正是植根于民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外课程的主要资源。当前的音乐教育应该根据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对乡土音乐的传承作用,乡土音乐走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苏州乡土音乐资源的现状分析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会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乡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将乡土音乐引入课堂,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对乡土音乐有深入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进一步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既加强了对乡土音乐文化的认识,也提高了爱国热情,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苏州历史悠长,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苏州人既创造了富饶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吴歌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水乡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世世代代口头相传,影响甚广。以其清雅秀丽的风格、婉转的旋律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唱腔,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吴歌采用了方言演唱,口头创作,口语化的演唱方式,温柔敦厚,婉转起伏,如行云流水,悠扬动听,“远听好似银铃声,近听胜过凤凰鸣”,犹如“天籁之音”。
  本校处在苏州相城区,相城区的阳澄渔歌更具江南水乡特色和原生态特点。中国民歌按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調,是劳动中创作出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渔歌是山歌的一种,阳澄渔歌作为阳澄湖地区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湖中捕捞及表达情爱时的生活方式,从有记载的数百年来,被人们口口相传、广泛传唱。阳澄湖有句人尽皆知的俗语:“不会摇船,不会唱渔歌,就不是阳澄湖人。”阳澄湖是渔歌的普及之乡,更称为“音乐之乡”。
  三、阳澄渔歌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音乐是一门既有技能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中国的音乐课堂现状是长期受着“教唱式”课堂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和陈旧,制约了音乐教学的多元化的发展。乡土音乐进课堂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会唱一两首歌,而是通过学唱地方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乡土音乐的的艺术魅力,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既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浩瀚精深,也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依据陶行知教育理念之一生活即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同时也受艺术的教育与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引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将乡土音乐融入到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尝试着将乡土音乐引入我们的课堂生活。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将音乐学习内容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将乡土音乐引入课堂,穿插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根据相关课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活动,加强课程学习。相城区政府非常重视渔歌的传承,将渔歌普及到当地中小学教育课程中等,并在有个学校专门开设了渔歌课,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们都学会唱渔歌。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阳澄渔歌进课堂,并取得一定效果。
  (一)走出去
  传统的学习观注重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的认知活动,陶行知先生则一生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实践与认知的关系,音乐教学仅立足于“关起门来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苏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去收集周边的乡土音乐资料,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走进社区,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文化站,走访当地民间艺人,通过实践的形式真正认知乡土音乐文化、了解其生成现状。如前面提到的阳澄湖渔歌,要让学生们从现实的生活中接受阳澄湖渔歌,组织学生去观看阳澄湖渔歌表演或者是参与阳澄湖渔歌的相关活动。身临其境、零距离的接触才能真正领会阳澄渔歌的真正魅力,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阳澄湖渔歌的传承和发展。
  (二)请进来
  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已经体会了阳澄渔歌魅力,接下就是利用学校音乐课堂将阳澄渔歌引入教学中,阳澄渔歌吴侬软语、清新自然且悠远深长,宛若“天籁之音”,这时候就需要邀请渔歌手亲临指导,确保同学们能够学到原汁原味的阳澄渔歌并更加快速地掌握阳澄湖渔歌的曲调韵味,更加深刻地认识阳澄渔歌,再组织一支有学生构成的渔歌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唱和再创作,每个学期都安排一个小型的汇报演出,这样可以吸收更多同学的加入,进一步壮大渔歌队伍,利用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使阳澄渔歌得到很好发展和传承,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融入乡土音乐,延伸了音乐课堂,现实和教育紧密结合、密切配合、知行合一,最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音乐,并能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音乐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志剑.教学做合一——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8):6-8.
  [2]张计.传承乡土音乐与创新音乐教育[J].知与行,2017 (12):80-83.
  [3]韦兰甜.让爱的音符走进孩子的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7,37(20):211.
  [4]张婷.音乐课堂中的德育因素[J].北方音乐,2014(3): 103.
  [5]罗军.以乡土音乐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J].民族音乐,2010(6):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8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