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质两系中籼杂交水稻组合惠两优369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惠两优369系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母本不育系惠34S与父本R369杂交配组选育的中籼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24t/hm2和9.39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7.1%和8.7%。2013年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产量9.36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9.58%。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优质、抗倒伏、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适宜在安徽省全省种植。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惠两优369;选育;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530011
   自1973年石明松发现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来,两系杂交稻以育种周期短、程序简化、配组自由等优点成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1]。目前,我国主要利用的是籼型两系杂交稻,在全国20个省市种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万hm2,两系杂交稻面积在安徽和湖北两省已经超过三系杂交稻面积[2]。惠两优369系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母本不育系惠34S与父本R369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惠两优3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
  1 选育经过
  母本惠34S是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用广占63S为母本与海南地方品种小白稻杂交,经过海南、武汉两地连续多年的套袋自交和育性鉴定选育而成的两系不育系。惠34S不育性稳定,在合肥稳定不育天数约72d,育性转化临界温度为23℃,开花习性好,海南繁殖结实率达到65.6%,每公顷实产4.53t,千粒重达到29.0g,稻米品质达到国标3级。稻瘟病和白叶枯抗性达到中抗,2012年通过安徽省科技厅鉴定。惠34S配合力强,目前配组的5个杂交组合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3]。
  父本R369是利用9311和贵州省水稻所引进材料286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来,主要农艺性状好,抗倒伏,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熟期转色好,株高123cm左右,平均每穗230粒左右,结实率大于85%,千粒重约30g。
  惠两优369于2007年冬在海南配组,2008年在武汉作中稻种植,表现产量好,米质外观优;2009年在安徽、湖北示范种植,表现突出;2010年参加安徽省中籼联合鉴定试验;2011—2012年参加安徽中籼区试,表现优异;2013年完成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皖审稻2014006)。
  2 历年的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该组合于2009年进行多点品比,(湖北监利、公安、襄阳、咸阳;湖南岳阳、长沙;安徽六安、合肥、滁州、芜湖、安庆;江西南昌;江苏南京、扬州;浙江杭州;福建福州),产量平均比对照II优838增产9.26%,生育期相当。2011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24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7.1%,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9.39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8.7%。2013年生产试验产量平均产量9.36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9.58%。
  3 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惠两优369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37.8d,比对照Ⅱ优838迟熟0.8d。株高129.7cm,株型适中,叶下禾,每穗总粒数232.1粒,千粒重27.2g,茎秆粗壮,叶片挺直较宽,倒3叶直立,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米质达部颁3级优质米标准。2a区试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中抗稻曲病,感纹枯病。
  3.2 品质分析
  2013年,惠两优369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2.2%、精米率72.0%、整精米率66.5%、垩白粒率23.0%、垩白度3.2%、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80.0mm、长宽比2.9、透明度3级,碱消值4.0级。
  3.3 抗性结果
  2011—2012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惠两优369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3.75和3.38;中抗白叶枯病,病指分别为42.24和34.02;中抗稻曲病,病指分别为1.78和4.17。2a鉴定:均感纹枯病。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育秧壮秧
  根据各地播种季节适时播种,秧田播种量150~225kg/hm2,大田用种量11.3~15kg/hm2。采取浅水培育适龄多分蘖秧苗。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特征,秧龄30d為宜,田块肥力保持中上等,种植株行距为16.7cm×26.7cm,每丛插1~2株。基本苗栽足23.0万穴/hm2,对于肥力水平偏低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4.3 肥力促控,协调群体
  氮肥施用总量210~270kg/hm2,(相当于农家肥300担,尿素240~270kg或碳氨675~750kg),磷肥600~750kg/hm2,钾肥225kg/hm2,总用量的60%作基肥。移栽后追75~90kg/hm2尿素促分蘖。在水稻生长的孕穗至破口期追45~75kg/hm2尿素,可增加穗粒数。
  4.4 科学管水,适时烤田
  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在肥力较好,苗数达到270万苗/hm2时,及时排水晒田,防止苗发过头。该组合灌浆期较长,在黄熟期继续保持水层,保持品种活熟到老,收获前7d断水,可提高籽粒充实度和千粒重,增加产量。   4.5 综合防治病虫害,全期防稻瘟病
  在抽穗前7~10d喷施1.5~3.0kg/hm2多菌灵,抽穗后再防治1~2次稻曲病,效果十分显著;全期防治稻瘟病,其它病虫害防治无特殊要求,根据种植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
  2015年在福建省建宁县制种,父本播期104d左右,主茎叶片数16.8~17.2叶,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播2期为宜,7~10d后播第2期,母本78d左右,主茎叶片数13.0~13.5叶,6月上旬播种。播期差20~22d,叶差4.3~5.2叶。
  5.2 合理密植及肥水管理
  2015年在福建省建宁县制种基地,父母本的秧田播种量约225kg/hm2,秧龄25d左右,秧田全程浅水管理,合理施肥,秧龄达到后保证单株带3个以上分蘖时移栽到大田,大田施足底肥。移栽后,父本每公顷插3~6万穴,每穴2株,基本苗在每公顷120万株左右;母本每公顷插45~65万穴,每穴2~3株,保证每公顷基本苗约280万株左右。父母本行比1∶10,株行距16.7cm×20.0cm。大田管理把握好父母本的需肥特点,施肥应坚持“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父本在进入幼穗分化后对氮肥较为敏感,在长势正常的情况下,此阶段不宜施氮肥。
  5.3 花期调节
  为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母本见穗时可割去剑叶1/3,方便扬花授粉。同时,父母本适时喷施一定浓度的“九二0”,母本对“九二0”偏迟钝,父本对“九二0”较敏感。正常花期情况下,母本喷施3次,第1次当不育系抽穗5%~10%喷施1次,用量60g/hm2,次日第2次喷施,用量150g/hm2,隔日第3次喷施150g/hm2,后用“叶面宝”加粉锈宁喷母本2次,延长柱头寿命,提高柱头外露率,防治黑粉病。惠两优369在福建省的最佳授粉时期为8月15日左右,在母本开花盛期,天气晴好时,每天9∶30—12∶30,人工赶粉或无人机赶粉,每30min赶粉1次,每天持续4~5次,持续赶粉时间约在10d以上,直到父母本花期结束。
  5.4 病虫害防治,去杂保纯
  在整个制种过程中,综合防治病虫害,在苗期、分蘖前期、分蘖盛期和成熟前7d分别防治病害3次、螟虫和褐飞虱各1次。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全程防治稻瘟病,特别是在抽穗前7~10d用药剂防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制种全过程中严格除杂,保证制种纯度,苗期根据叶鞘色、苗高、叶色等性状去除杂株,抽穗前根据株高、生育期等性状对父母本要仔细去杂3~4次,在喷施“九二0”前后根据花期、粒型、株高和花药颜色等严格去杂4~5次。黄熟期适时收获,人工割除父本,机械收获杂交种子,收获期间防止机械和人工混杂,及时干燥,严格清洗,保证种子质量和纯度。
  6 结语
  惠两优369自2014年审定以来,在安徽全省推广面积较大,该组合产量高、品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安徽省全省种植。种植过程中需要全程防治稻瘟病,针对性地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品种,实验室已经开展父母本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工作。同时,该杂交组合2013—2014年在江苏省盐城市进行试制种,产量较高,制种安全。考虑最近几年盐城市出现异常天气的概率增大,2015年,该组合制種基地选择到福建省建宁县,从4a的制种情况看出,在福建省制种产量与江苏省盐城市相当,安全系数更高。
  参考文献
  [1] 牟同敏.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J].科学通报,2016,61(35):3761-3769.
  [2]胡忠孝,田妍,徐秋生.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杂交水稻,2016,31(2):1-8.
  [3]徐俊英,胡旭,侯大平,陈义忠,李志新,杨隆维.优质抗病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惠34S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8,33(6):14-17.
  (责任编辑 贾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9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