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我国经济总体呈现新常态的形势下,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渠道。在分析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综合风控管理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对供应链金融赋能,促进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融合等对策建议,以提高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深度,使小微企业真正受惠于供应链金融,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关键词]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
  [中图分类号] F276.3;F8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4-0061-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商务部更是提出要“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积极倡导服务于实体经济。供应链金融能够加快盘活企业资金,促进企业信用整合,大幅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银行业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中,供应链金融占比达到了45.9%,供应链金融将作为银行下一阶段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在风控环节纳入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供应链信息,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将不可控风险转换为企业整体可控风险,力图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高效快捷、成本较低的融资。因此,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的整体优势,探索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可持续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应链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优势
  跟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具有新的特点(如表1所示),因此拥有比较优势。
  (一)票据融资可以作为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较小,在经营环节过程中,普遍使用赊销的手段进行交易结算,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票据,而这些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融资缺口。对于银行方面来说,以建立在双方真实贸易基础之上的票据进行票据融资,将款项贷给相关产业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不仅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比直接以抵押贷款的方式向大企业贷款可能会面临更低的风险。2019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3.23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了将近16%,达到5160亿元,票据融资以其流动性好、期限短的特点成为了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通过这一形式,可以更好地联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融资联系,有助于资金融通,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
  (二)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降低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中小企业违约概率
  可以通过银企博弈进行分析。
  1.假设条件
  假设市场中只有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和银行两个行为主体,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小微企业出现违约行为,银行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追偿。
  2.构建模型
  假设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收益为R1,贷款资金为L,为了正常发放贷款而进行的贷前调查、信息收集成本为C1,若企业产生违约行为,则银行通过诉讼等手段进行追偿后,减去取证、诉讼等成本,银行能够最终获得的追偿收益为R3。银行的贷款概率为a。
  假设小微企业获得一项业务订单,如果顺利完成则能够获得的收益为R2,如果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在取得贷款后违约将资金用于别的生产或投资领域获得的收益为R4,R4同时也可以表示为企业履约偿还贷款将损失的机会成本。企业由于贷款违约将会降低在银行的信用等级,此外也会降低同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和其他相关公司的信用合作,这一部分成本表示为C2。小微企业的还款概率为b。
  根据上述假设,构建收益矩阵模型如下:
  3.分析
  从模型中可以得出,信息收集成本C1与企业的违约率呈现正相关。信息收集成本的提高将有可能导致企业贷款违约率增高。相较于传统的金融融资手段,供应链金融融资过程中銀行开展贷前调查的关注重点在于通过产业链供需经营情况,以及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供应链信息进行企业征信识别,降低了银行直接从企业取得财务报表并加以甄别的成本,因此,小微企业的违约可能性也将会有所降低。
  (三)区块链技术将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带来新活力
  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带来新的解决途径。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以上下游资金链和物流信息为主要信息渠道,缓解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小微企业自身信用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供应链金融在业务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拓展空间,“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始逐渐被金融机构所青睐。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几家金融科技公司编写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中提到,在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加上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支持,能够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在隐私保护和互认流转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加深了核心企业信用向整个产业链条辐射的深度,能全面提升整个供应链条各级企业的融资效率。例如,由腾讯和联易融共同打造的“微企链”金融平台和浙商银行推出的“仓单通”就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凭证上链便捷,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可以追溯,体现了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
  三、供应链金融在融资中面临的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有待加强
  供应链金融融资活动中常见的风险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1.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主要特点就是高频和小额,在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参与的过程中,真实有效的贸易行为是保障供应链金融融资正常化的基础。在资金流闭环操作的过程中人员、流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外部事件都将可能带来操作风险。在进行交易阶段,卖方或买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制造虚假交易,进行欺诈操作将可能带来人员操作风险;在业务签订订单交易阶段,相关企业、物流公司和银行三方签订的合同是否权责明确合规有效,以及网上交易系统的缺陷都可能带来流程操作风险;在贷款审核方面,在进行贷前尽职调查时,银行将对应收账款真实性、交易行为、履约行为、相关企业资产状况进行严格佐证,如果审查不严格,将可能会产生银行内生操作风险,形成人为主观性的风险操作。   2.信用风险
  由于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企业运营状况的评价是基于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交易行为数据的,因此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合法性将有可能带来信用风险。对于核心企业,由于其承担了主要的融资信用评价评判,所以核心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竞争情形将会对银行征信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小微企业,贸易货物来源如果涉及非法贸易或走私商品,则可能存在被罚没的风险,造成资信问题,如果贸易客户资产负债率不良,则可能面临资金问题,甚至破产风险;对于物流企业,如果遇到贸易客户信用不佳,在提取货物时以次充好或者提好补坏,都将会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形成信用风险;对于银行,企业的贸易背景如非真实可信,作为还款来源的应收账款、票据质量不佳也将会直接影响贷款偿还。
  3.市场风险
  在小微企业生产贸易活动中,因为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造成商品价格波动则有可能会引发市场风险。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主要模式为应收账款票据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等,在需要仓单质押的模式里,市场价格的变动将会影响到作为质押物的仓储商品的变现能力,导致质押物价值下跌,产生风险敞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第二还款源的稳定性。因此,在选定作为质押物的商品时,应当避免选择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不宜长时间储存的商品。同时,对于采取托收承付模式进行的贸易行为,价格波动将可能使得小微企业实际利润下降,对企业资金链第一还款源产生影响。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有待拓展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截至2019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13.7万亿元,并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可见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大为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利好条件。多数商业银行都在向企业拓展供应链业务,但是业务覆盖面往往比较集中在核心企业或大型企业之上,业务深度不够。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市场转让不畅,核心企业自证信用成本过高等问题,供应链信用信息难以有效地穿透底层企业。银行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正由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向下传递受阻,当银行对小微企业这些在供应链底层的资产真实性难以准确核实,商业银行为了控制放贷成本,往往把融资目标停留在大中型企业上,最多触及一级供应商,而真正实现的小微企业融资受到限制。
  四、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综合风控管理能力
  加强对交易主体的相关资质判别,核实交易行为的主体要素,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出现以虚构交易实施的套利、套汇和套税行为,确保贸易活动的真实和有效性。同时实行合理的流程管理,保证整体交易流程的完备性,包括对历史盈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数据的审查以及银行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运营信息的的准确搜集、传递和分析评价。只有在全面把握了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的相关要素后,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经营违规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
  (二)应用金融科技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态势迅猛,金融科技的加入将极大程度地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对于上下游链较长的经销商和分销商,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手段,能有效拓展供应链的宽度,并提供融资业务增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从整体发展来看,加强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能提升供应链金融定量化的模型评估能力,为集中零散的数据信息,保障数据的安全、可追溯能力提供新的解決方式。
  (三)推动产融协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以供应链为基础带动金融业务开展,也就要求在供应链中优化资金流,维持产业的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仅与产业链中特定的层级进行合作,而是利用健全的网络信息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局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地方城商行等各类银行的特点,与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机构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从不同的方向帮助企业链完成全局渗透的资金优化。同时,开展多种类的金融服务,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将不同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协同组合,在确定信息真实可信的基础上,真正满足供应链差别化的企业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诗洋,钟培武.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分析[J].征信2019(6):83-86.
  [2]姚良.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家,2015(11):64-66.
  [3]宋华.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9.
  [4]程静,胡金林.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72-175.
  [5]洪韵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浙江电商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9(12):68-72.
  [6]杨斌,赵海英.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7(10):46-53.
  [7]韩民,高戌煦.产融结合型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6(3):87-93.
  [8]范方志,苏国强,王晓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34-43.
  [责任编辑:史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9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