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生态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我国新时代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生态理念、法律法规、林区建设、退耕还林、生态旅游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5项路径。
  【关键词】 林业发展;生态建设;路径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of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concepts,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est area construction,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ecotourism, 5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Item path.
  [Key words]  fore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ath
  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林业的生态建设是国际林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的大背景下,各国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的发展与现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正视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路径,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或给出能够改善现状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水林田湖草”是关系到人类命运的生命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肩负着促进环境保护以及实现经济新增长的重任。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富足与民族的繁荣,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如何做好林业生态的保护,平衡林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林业发展面临的一项关键问题。
  1  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来看,虽然林业技术创新、林业产业发展并不会产生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但林业发展背景的附属价值,给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间接收益。仅就区域林业的发展来看,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案,积极探索林业发展的新技术,必然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而这一变化产生的间接效益,不仅能够为区域提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条件,还能够大幅降低水土流失、沙尘暴以及其他季节性灾害的发生频率。基于此,有观点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正确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以及经济增长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根据林业发展的特点,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森林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森林本身是巨大的资源保存库,其中包含各个物种,森林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栖息之地;另一方面,各个物种的存在,丰富了森林系统,为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旦森林资源出现问题,物种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而物种灭绝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森林生态环境、自然和谐发展局面的破坏。因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围绕生态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生态建设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2  林业生态建设的路径
  2.1  坚持林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理念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产业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对林业生态进行科学的、适度的保护,这种适度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平衡状态的维持,即整个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以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修复较严重的生态问题为目标,如何兼顾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达到生态保护的标准,是生态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以森林为例,要对其进行适度保护,就必须了解森林系统的结构以及生态平衡的规律,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大前提,对森林系统进行合理的维护与经营。从林业生态保护现状来看,过去采用的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大多是将整个保护工作划分为森林的经营、土地的管理等模块,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理念本身决定了其局限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林业生态建设必须以遵循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与稳定为基本理念,逐步探索林业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的策略。
  2.2  完善林业法规与管理体系
  若将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作为生态建设的起点,要保证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就需要参与各方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考虑到林业生态建设的特殊性,发展环境的营造应当从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既往不法分子为谋取利益而采取的一些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措施的特征,分析现行法律体系存有的漏洞,完善法规,是遏制林业资源随意开采以及不合理利用现状的重要路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规范林业产业的发展为目标,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见可能减少林业资源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负责林业工作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做好现行法律规定的宣传,还应当根据管理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人才的衡量标准,完善管理制度。一般认为,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加大此类行为的惩处力度,可于较大程度上约束不法分子,保障林业资源的“安全”。而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借助职业教育的推行以及新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应用,逐步提升团队整体的综合管理能力,则能够从行业内部提高治理各类不良发展因素的能力,增强林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动力。
  2.3  重视林区建设与管理
  在现阶段的林业发展规划中,林区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做好林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兼顾生态保护、林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系统内部的平衡状态,对区域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思路,还能够大幅改善林业生态现状,最大化林业生态保护的效益。自然保护是对人类的生物圈进行利用和管理,以为人们提供最大的发展效益,同时为世代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而现有经验表明,要充分发挥林区自然保护价值,除了联系实际,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需要重视保护区建成后的管理问题。如在保护区内幼林的保護方面,除了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为幼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外,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对幼林进行保护宣传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与此同时,成立针对幼树封禁的专项小组,对森林进行保护,防止人为对幼树进行破坏。又如资金的管理,从整个林区建设和经营角度考虑,不论是保护技术、修复技术的创新,还是生态治理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林业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从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大技术研究经费、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以及吸引新一代专业人才等角度入手,进行适度创新,能够提升林区管理成效,为后续管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以及更具实际价值的技术、经验。   2.4  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家林业局等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印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严重沙化耕地界定标准和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正式开始,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被推上了新的高度,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保护的需要,出台了一些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推进的文件,为林业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从实际效果来看,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2)能够较好的预防、应对土地沙漠化问题;(3)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4)助力生态环境改善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林业从业者需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明确政策、方针的实际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稳步推进。
  2.5  合理促进生态旅游建设
  从融合发展的角度考虑,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林业、旅游业实现自身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加快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逐步修复已面临危机的生态资源,可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生态旅游产品的研发、打造,将可能吸引一大批的游客,对游客进行森林资源保护意义等知识的宣传,以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可逐步拓宽林业产业的资金来源,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新一轮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增加林业的收益,向人民群众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3  结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肩负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发展这一重担。基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复杂环境、主体内容和远大目标,林业工作者有必要做好生态建设的规划,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探索生态建设的新路径,从而为我国林业的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參考文献:
  [1] 李冬冬,赵宏伟,赵春明.试论林业生态与林业的协调发展[J]. 现代园艺,2019(24):151-152.
  [2] 付晓燕.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吉林农业, 2019(22):91.
  [3] 方进军,陈新云.论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 林业科技情报,2019,51(04):94-95+98.
  [4] 王 岩.黑龙江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思路与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73-174.
  [5] 徐 蕊,王 岩.黑龙江森工林区现代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15(01):26-27+39.
  (编辑:赫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