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的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调查了日本双棘长蠹对广西柳州市宫粉紫荆的危害情况,分析总结了日本双棘长蠹在柳州市危害宫粉紫荆的发生发展特点,并开展药剂防治试验和人工治理探索,提出了有效有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宫粉紫荆的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双棘长蠹;宫粉紫荆;虫害;综合防治
  [Abstract] Investigate the Japanese double long spines emphasizes on the dangers of guangxi liuzhou GongFen cercis chinensis,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harm Japan double long spines emphasizes in liuzhou city GongFe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edbud, explore and carry out drug prevention experiment and artificial governance,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GongFen Chinese redbu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work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japanese dipterygii; palace powder redbud; insect pest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   引言
  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s Lesne)又名二齿茎长蠹、日本双齿长蠹,属于鞘翅目长蠹科(Bostrichidae)。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幼树主干和大树枝条,造成枝条枯死、风折,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对树木危害极大,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的特点。2013年国家林业局第4号公告中已将日本双棘长蠹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寄主植物主要有:宫粉紫荆、柿树、栾树、紫薇、紫藤、合欢、羊蹄甲、国槐等。现已确认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颁布[1],近年来,该虫发生日趋严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城市绿化。
  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属于中型落叶乔木,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雨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甚耐寒,喜肥厚。萌蘖力强,耐修剪生长迅速,三年生的幼树高可达3米左右。萌芽力和成枝力强,分枝多,极耐修剪。花期长,每年3月底始花,开花至4月底,花期長达1个多月。宫粉紫荆在柳州习惯叫洋紫荆,因其在柳州开花时期落叶干净,只留下一树红花,景观效果好,在柳州有大面积应用,并于2018年12月成为柳州市市花。截至2019年柳州市区内种植就多达27万株。近年来,紫荆花让柳州声名远播,成为了柳州独特的“生态名片”。花在城中,城在花里,满城怒放的紫荆花,让中国记住了这座粉红色的城市。宫粉紫荆在柳州受日本双棘长蠹虫害危害较重,造成树枝折断干枯、树势变弱,对开花和景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撑握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的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开展了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的调查与防治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5年至2019年,在柳州市主要街道三中路、友谊路、湾塘路、桂柳路、潭中东路、葡萄山路开展了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调查和防治工作。
  2.2  试验方法
  2.2.1 虫害调查  日本双棘长蠹成虫在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钻蛀树枝后,造成树枝折断,枝叶干枯。本次调查从2015年至2017年,每年1月至3月,对选定街道的行道树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观测期间树上出现虫枝枯枝即为有虫株,调查记录有虫株数,统计有虫株率。
  2.2.2防治实验  综合防治试验从2018年至2019年。(一)成虫室内药物试验。选择了4种农药进行室内药效试验。试验用药为:(1)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有效成份含量20亿PIB/毫升,(河南勇冠乔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河南勇冠乔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甲维·高氯氟,有效成份是3.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海南力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氯氰·吡虫啉,有效成份是4%氯氰菊酯和2%吡虫啉(佛山市大兴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上4种药剂分别进行稀释1000倍液,将成虫放在底部放有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喷雾施药,然后将虫体放入广口瓶中纱网封口观察。同时对成虫进行清水喷雾对照试验。分别于用药后24小时、48小时观察、统计、记录虫体死亡率。(二)重剪截枝试验。2018年至2019年在三中路对13株重病植株进行重剪截枝防虫治虫试验。三中路树龄较大,均超过20年,部分植株虫害较重,且树体歪斜,本次截枝是配合扶正一起实施。截枝时将树体从三级分枝点往上30cm处锯断,其它3cm以下内堂枝也全部剪除,仅保留伞形状树型主干骨架。
  3  结果与分析
  3.1  日本双棘长蠹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mm左右,体黑褐色,筒形。触角10节棕色,末端3节特化为单栉齿状。头部具细颗粒状突起。触角褐色,球状部3节。前胸背板前缘呈弧状凹入,前缘角有l个较大的齿状突起,背面前半部密布锯齿状突起,两侧的齿较大,后半部的突起呈颗粒状。鞘翅具刻点沟,后端倾斜面的中央,雄虫各翅有1个棘状突起,十分显著,雌虫仅微微隆起。幼虫体弯曲, 乳白色, 口器红褐色, 胸足 3 对, 体节侧面和腹末着生黄褐色刷状长毛, 老龄幼虫体长4~ 6 mm 。蛹初为乳白色半透明, 后渐变为黑褐色, 裸蛹, 体长 4 ~ 5 mm。   3.2  日本双棘长蠹的生活习性
  日本双棘长蠹整个生活史基本在宿主身上度过的,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1月~2月,平均气温高于8.3℃时,成虫转移取食为害[2]。3月中下旬成虫飞出交尾,雌虫将卵产于枝干韧皮部的蛀道内,每蛀道产卵百余粒不等,卵期5天左右,4月左右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4-5月为幼虫危害期,幼虫共6龄。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坑道内开始化蛹,蛹期6天左右。6月上旬可见成虫。成虫羽化后并不立即外出迁移,而是在原虫道内串食为害。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外出活动,8月中下旬成虫重新进入蛀道为害。11月至12月,成虫又转移至新枝条上危害,然后在蛀道内越冬。
  3.3  日本双棘长蠹危害情况
  经过对柳州市区内主要街道三中路、友谊路、湾塘路、桂柳路、潭中东路、葡萄山路等多条城市道路上宫粉紫荆开展的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调查,调查显示,柳州市区内宫粉紫荆的日本双棘长蠹虫害危害发生具有普遍性,各条道路均有发生。其次是发生虫害的危害严重程度与树龄相关,树龄越大,虫害越多,危害程度越严重。
  成虫危害树枝大小多为1-3cm粗的新枝。每枝虫枝在第一个虫蛀口遭到横向环形蛀道,产生明显流胶。环形蛀道形成后切断枝条尾部养分和水分输送,被害枝虫口密集 ,表面虫孔密布 ,大约间隔10~15cm会陆续出现多达20个虫孔,说明成虫喜爱钻蛀病弱枝。
  幼虫危害树枝的情况是幼虫孵化后 ,沿导管方向钻蛀取食。幼虫蛀道一般较直 ,并随虫体的不断增大而加粗 ,且充满紧实的蛀屑,并咬出直径为 0. 3~ 0. 5mm的小孔 ,从中排出大量蛀屑。内部蛀道纵横交错凡被害枝条 ,外表虫孔密布 ,内部蛀道相互交错 ,仅留下韧皮部和部分残存木质部 ,可谓千疮百孔 ,一触即破。
  3.4  日本双棘长蠹的发生规律
  2015年1月年至2017年4月,经过在柳州市主要街道三中路、友谊路、湾塘路、桂柳路、潭中东路、葡萄山路开展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的虫害调查,结果如表格一。
  上表结果显示,不同道路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宫粉紫荆程度不一,但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新种植的道路,例如葡萄山路是2012年新种植的,虫害发生情况较轻,但也在缓慢增加。而其他调查的道路树木种植年份均超过10年以上,发生虫害较为普遍,随着行道树种植时间的推移,每条道路上日本双棘长蠹发生程度在逐年增加,已有虫害发生的植株症状也在逐年加重。有虫株率和重症率都在逐年增加。
  3.5   药剂对成虫的防治效果
  室内药效试验表明,4种药剂均对日本双棘长蠹成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试验详见表格二。
  4   综合防治
  4.1  物理防治
  4.1.1 人工清理病虫枝  即每年12月后至次年3月, 该虫大都在枝条内危害,这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所有城区绿地实行联防联治,每月定期清除折枝、枯枝, 及时检查, 结合修剪内堂弱枝, 着重去除虫枝消毁虫源。同时,冬季集中清理树上树下带枯叶的枝条, 能有效降低翌年的虫口基数。
  4.1.2 重病株重剪修枝  5月初,花期结束时宫粉紫荆落花落叶完全,处于景观观赏空档期,此时将3公分以下枝条全部剪掉,集中焚烧处理,消灭虫源。宫粉紫荆耐修剪,20天左右即又可萌发新芽。重剪10个月后植株冠幅恢复,不影响来年开花景观,且病虫害清除效果非常显著。
  4.2  化学防治
  日本双棘长蠹因其成虫和幼虫均为蛀干危害, 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植株内部危害,化学防治效果很不明显 [3] 。化学防治有明显的局限性, 只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在1~3 月成虫转移活动期和交尾产卵期,使用药剂喷施树枝干。根据药效长短及城市环境保护要求,尽量选择毒性低的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4.3  生物防治
  管氏肿腿蜂是日本双棘长蠹自然天敌之一[4]。管氏肿腿蜂对日本双棘长蠹有较高的寄生率和良好的防治效果, 能有效控制日本雙棘长蠹的种群数量。在5月中旬释放管氏肿腿蜂,它有很强的搜寻能力主动蛀孔进入树枝内寻找日本双棘长蠹幼虫和蛹。将管氏肿腿蜂每 667m2 按 2 000头释放到试验地内,田间平均寄生率为 38.99%。被寄生的日本双棘长蠹幼虫蛀道内 、 蛹室内发现大量的管氏肿腿蜂的老熟幼虫 、 茧或子代成虫。这表明, 田间释放的管氏肿腿蜂能有效地对日本双棘长蠹进行寄生[5]。
  参考文献:
  [1] 赵 杰.一种值得注意的害虫一一日本双棘长蠹[J].植物检疫,2005,19(4):222-224.
  [2] 安聪敏,戴秀云,陈汝新.日本双棘长蠢的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0,(4):27.
  [3] 周 琳,马志卿,冯 岗.天牛性信息素、引诱植物和植物性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J].昆虫知识,2006,14(5):759—767.
  [4] 赵化奇,桑景栓,贺春玲 .日本双棘长蠹发生与防治初步研究[J].洛阳农业专科学校学报, 2000, 20 ( 2) :11 -12.
  [5] 顾 军.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葡萄园日本双棘长蠹试验[J].中国果树,2010,(4):37-40.
  (编辑:李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