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货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之一,其流通速度将直接影响着制造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和经营成果。因此,制造企业必须要重视存货管理,通过利用内部控制管理工具,以最低的存货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存货成本和资金占用率,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研究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一、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存货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企业购进待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已进入生产环节但尚未完工的在制品、完工但尚未进入物流环节的成品、发出但未经客户确认收入的商品。总的来说,存货内部控制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采购、生产、入库、存量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既要保证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又要避免存货规模过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管理成本增幅。通过存货内部控制管理,实现企业既定的经营效益目标。针对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制造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产品开展的,包括原材料采购、质检入库、产品设计、产品加工、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需要企业上下层级之间的配合与沟通。但部分制造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较为滞后,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运营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主观判断所确定的采购规模和生产目标难免会给存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存货管理仅局限于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关联程度不高,造成存货管理存在职能缺位现象。
  其二,制造企业没有将存货管理纳入风险评估范畴之内,仓储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和信息流高度结合,对生产组织和物料调度缺乏了解,使得存货管理的风险节点把控仅仅依靠自身的经验之谈,影响了存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在“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影响下,制造企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动荡之中,如果不能把握政策要点,加强库存管理,做好风险防御措施,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其三,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活动管理较为混乱,例如:没有对差异化的存货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企業潜亏现象较为严重,运营成本也进一步增加;入库存货未经过信息录入环节,验收单与实际收货数据不一致;部分大型原材料露天摆放,管理不善造成材料质量下降,存货安全受到威胁;存货出入库未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出入库记录差异性较大;没有针对库存建立严格的盘点制度,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等。
  其四,制造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在上下级之间无法形成上传下达,不仅会影响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例如:存货计划的制定需要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联系外部市场讯息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数量。但如果企业内部沟通渠道阻塞,则会造成存货相关单据传递不及时,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也会对销售部门的合约履行以及订单签订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制造企业改进存货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良好的环境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改进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对管理层权力进行约束,并实现权力下放;同时,进一步细化存货管理相关部门与岗位的职责,尽量实现专人专责。其次,由于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将与存货管理相关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直接联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及周转流程,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最后,针对存货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原材料领用制度、采购审批制度、库存盘点制度、物流运输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为存货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控制环境。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应当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以及风险应对等环节。由于制造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间阶段,需要联系上游的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产品分销商,因此,供应链市场相关的供求变化、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制造企业要从单位的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出发,识别企业风险因素,包括组织架构是否合理、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等,并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采购风险、生产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仓储风险等。结合风险来源、风险危害等级等信息,在风险数据库的辅助下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三)规范存货管理流程
  针对不同类别的存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以下分情况进行讨论:1)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管理。这一类材料以批量采购为主,在管理过程中以实现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企业可以采用ABC存货管理法,直观反映存货的类别、年需求量、采购价、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以及经济批量等数据;同时,做好材料定期清理工作,针对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材料应及时报废处理,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应当及时退回供应商,对可替换材料的使用,应提前标识,优先使用,避免库存规模增长。2)在制品管理。由于在制品流转过程较多,制造企业应当重点把握在制品的实物盘点工作,以季度停产盘点的方式,保证账实相符。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责任单位提供实物清单,对比账目数据,查找差异数据进行再次实物确认;同时,重点关注部分产品加工周期超常、工序停滞时间较久的产品,分析停产原因与超期原因,并依据实物订单和市场销售情况分析实物状态,判定报废与否,减少无效库存。3)产成品管理。产成品管理除了要注意资产盘点环节以外,还要及时清理长期积压未销售的产品。部分一年以上未销售且造成存货余额高居不下的产品,既占据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也造成存货管理成本虚增。因此,企业在产品入库时,应当按照待发出顺序将产品进行分类摆放,余单产品则单独存放,有后续订单时应当优先发出该部分产品;此外,对余单产品、一年以上未销售的产品进行价值评估,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尽量保证这部分产品流入市场;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则及时做好报废处理。4)发出产品管理。已经进入物流状态但客户未验收入库的产品,由于该部分产品的风险尚未转移到客户,则还需要企业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发出前需要组织专人进行实物盘点,及时取得承运人清单;已签收的产品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则应当及时取得客户的确认函;由财务人员保存确认清单和确认函,定期做好单据的清查与处理工作。
  (四)打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
  制造企业应当注意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性,保证上级向下级传达的指令能够尽快落实,而下级部门也能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任务执行状态。在这一前提下,制造企业应搭建较为完善的信息传输系统,兼顾信息横向与纵向传输。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所有部门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可以在共享平台上授权查询,以方便各部门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交汇融合,及时掌握内外部环境变化,有效调整存货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涉及部门众多,且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运营状态,因此,制造企业要重视存货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工具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从内控环境、风险控制、管理流程以及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出发,降低存货余额与资金占用,提高存货周转效率,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博,金花玉.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有关问题及措施[J].今日财富, 2019(5).
  [2]韩焕荣.新常态下企业存货管理现状与内控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 2018(2X):244-244.
  [3]张艳红.制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9(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