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采取盆底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课题研究内容与需求,研究对象选择产后出现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选择同期50例健康产妇为对象,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均采取盆底超声,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尿道各项指标均长于(高于)对照组产妇尿道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检查时采取早期盆底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反应产妇各项功能指标,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SUI);早期盆底超声检查;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8..02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通常出现在产后早期并在1a达到发病高发期,患者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造成腹部压力增加,进而不自主的产生溢尿现象,也是妇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直接影响到产妇产后恢复及正常生活。有学者研究表明:妇女产后约有20~50%的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SUI情况,产妇年龄与SUI发生率呈现正相关,也就是年龄越高、SUI发病率逐渐提升。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升SUI治疗与预后质量,临床上主要检查手段之一就是盆底超声。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产后出现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选择同期50例健康产妇为对象,两组患者临床检查均采取盆底超声方式。
  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0~33岁、平均25.12±3.11岁,产妇孕次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孕次2.12±0.42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3从、平均产次1.34±0.21次,BMI指数22.13±1.24 kg/m2;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5.34±3.23岁,产妇孕次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孕次2.08±0.45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3从、平均产次1.28±0.34次,BMI指数22.45±1.08 kg/m2。
  2组患者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早期盆底检查前产妇要将直肠与膀胱内容物清理干净。检查时指导患者采取膀胱结石体位,产妇髋关节保持屈曲与外展,并将耦合剂涂抹在超声探头上,随后将探头放置于大阴唇之间并紧贴,对盆腔内脏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1.3 观察指标
  尿道膀胱后角(Ar、As)、膀胱颈旋转角(θ)、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Bs)、膀胱经移动度(Mu)等。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所得数据分析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数据利用t检验。
  2 结 果
  2组产妇超声检查指标的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在泌尿外科中,最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就是尿失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几率也在呈现逐年上升性增长。在这些患者中,最最常見的就是产后SUI,占到所有尿失禁患者的1/2,这其中属于产后早期SUI患者的人数20%~30%。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因为胎儿和子宫的压迫致使产妇近端尿道和膀胱颈向下移动,导致其尿道黏膜自身的封闭能力降低,原本控制尿道收缩的括约肌和盆底肌肉组织的功能降低,进而导致控尿组织的神经系统出现功能性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尿失禁。产妇产后尤其是顺产妇,膀胱经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等均显著提升,造成产妇尿失禁情况严重。借助产后早期盆底超声检查能准确评估患者情况,直接反应产妇尿道及膀胱支持结构的功能。
  总之,产妇产后检查时采取早期盆底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反应产妇各项功能指标,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希望通过文中论述,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曹晓燕,齐 艳,薛爱琴.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2):1561-1564.
  [2] 李景珊,尹晓云,姜桂芳.盆底超声诊断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01):15-17.
  [3] 黄慧琨,王慧香,谭桂兰,韦荣文.盆底超声在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01):64-66+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