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镜下诊治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对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所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共94例,患者接受诊疗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结肠息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4例(100.00%),经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并未发生复发。结论 对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得出准确的检查结果,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术后并未发生穿孔以及出血等并发症,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内镜诊治;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穿孔;术后出血;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6..02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的刺激所致,患者出现局部黏膜增生和肥厚的情况,进而形成的一种病变类型,具有隆起样的特点,若未及时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伴随我国内径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当中,具有创伤小以及出血少等特点,能够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对于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意义十分重大[1-2]。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所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共94例,患者接受诊疗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經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抽取我院所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共94例,患者接受诊疗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44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54±9.76)岁。患者均表现出腹泻、腹胀、腹痛、便秘以及便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类型:64例(68.09%)单发,多发30例(31.91%)。发病部位:12例降结肠,19例升结肠,31例乙状结肠,25例直肠,7例横结肠。息肉形态:30例亚蒂性息肉,33例广基性息肉,31例蒂性息肉。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1例增生性息肉,50例炎性息肉,13例腺瘤性息肉。
  1.2 诊治方法
  使用奥林巴斯公司cv-260系统内镜仪,使用德国公司生产的Icc200型号的高频发生器以及APC300的氩气刀,电凝功率调节为25~45W,电切功率调节为20~40W。
  手术操作方法:首先,协助患者完成常规的检查,检查患者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以及具体形态,适当调节高频发生器的电凝时间和电压大小。对于息肉大小为0.5~1.0 cm的息肉,则需要灼烧1~2点;对于息肉为1.0~2.0 cm的息肉,则需要灼烧1~3点;对于息肉大于2.0 cm的息肉,则需要灼烧3~4点,根据患者情况可以反复灼烧。根据患者息肉蒂的具体形态进行适当的切割,切割时可以适当保留蒂长根部0.5~1 cm左右,对于蒂短患者来说,则需要于患者蒂部以及息肉的交界部位使用套圈,对于无蒂息肉,则需套于基底上方位置。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电凝进行切割,当触电一旦出现白色烟雾,并且黏膜变白,患者息肉中的血管凝固后止血成功后,快速切断。在进行灼烧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切割的深度和力度,避免出现肠壁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确保患者卧床休息24 h,术后1 d禁食,术后7 d给予流食,观察5~7 d后方可出院。
  1.3 临床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出血、术后穿孔等。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确定后,将研究对象的指标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进行测评,总结归纳并分析结肠息肉患者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结果
  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结肠息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4例(100.00%),一次性切除64例(68.09%),二次切除24例(25.53%),三次及三次以上切除6例(6.38%)。
  2.2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并未发生穿孔以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使用钛夹进行止血,10例患者术后4 h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患者于术后7 d,腹痛等症状全部消失,治愈并出院。经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并未发生复发,复发率为0(0%)。
  3 讨 论
  结肠息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下消化道黏膜隆起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类型,患者将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腹痛、便秘以及便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对于结肠息肉患者来说,伴随时间的推移,患者病情随之不断加重和恶化,将会增加直肠癌癌变的发生几率,结肠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腺瘤性息肉所致,其中,炎性息肉的几率为55%左右,其次分别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几率分别为30%和15%左右[4]。目前,临床上对于结肠息肉通常利用内镜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包括:酒精注射法、微波凝固法、冷冻法、射频技术以及高频电灼法,近几年来,伴随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高频发生器技术也随之愈加完善和成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结肠息肉的治疗过程中[5]。
  本次研究经过大量的分析和讨论,充分得出以下的结论: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4例(100.00%),患者术后并未发生穿孔以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的情况,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使用钛夹进行止血,于术后7 d治愈并出院,经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患者并未发生复发,复发率为0(0%)。本次研究首先对于患者结肠息肉的具体部位、数量以及大小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电流值。采取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利用电凝使得患者息肉的局部组织温度得到升高,破坏了息肉中心血管,达到止血的效果[6]。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息肉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切除,并且根据患者息肉蒂的情况适当使用圈套,对于蒂小的患者则需要使用圈套进行轻柔而又缓慢的收缩,避免并未切除导致蒂部受到机械性的断裂,进而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7-8]。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蒂部较短或者无蒂的患者来说,在进行息肉电凝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切割的深度和力度,主要是由于息肉大多悬置于患者肠腔内,能够避免灼烧患者的肠壁。
  4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的诊断和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患者手术后并未发生穿孔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秀红,谭鹏生,刘雪莉,等.血吸虫病和非血吸虫病结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诊治[J].中国地方病与预防杂志,2018,33(05):565-566.
  [2] 泰卫平,聂国际,陈梦杰,等.中国西北地区儿童结直肠息肉内镜诊治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镜杂志,2018,24(05):95-98.
  [3] 黄培英,雷云霞,刘 慧.结肠息肉中医药诊治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7,35(06):123-125.
  [4] 王 洋,金忠芹,武庆斌.儿童结肠息肉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1):860-863.
  [5] 陈 伟,张月华,叶学勇,等,内镜治疗结肠息肉373例临床分析[J].国际消化疾病杂志,2017,37(02):128-130.
  [6] 李 雪.无痛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电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0):171-172.
  [7] 张国来,孙俊军,李江树,等.52例结肠息肉患儿的诊断和治疗[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01):63-64.
  [8] 刘 璐,王大勇,陈 巍,等.儿童结肠息肉590例诊治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5,14(04):298-301.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