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造《贵州省情》课程趣味性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贵州省情》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使学生了解贵州、热爱贵州、建设贵州豪情壮志的重大使命。但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不少同学对该课程的兴趣程度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增加课程趣味性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面对不同的章节或专题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课程教学活动,把相对枯燥的理论课转化成为生动的省情展示课。
  关键词:《贵州省情》;课程效果;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02
   《贵州省情》是2007年秋季以来,在贵州省全省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贵州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旨在提升学生对本省概况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炽热情感。从教材内容来看,生动活泼的内容已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政治性、理论性依然很强。虽然不少学校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教师也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但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趣味性不高的问题,不少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还是出于修学分的目的。
   一、《贵州省情》课堂效果的主要问题分析
   《贵州省情》课程仍然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该课程的课堂上仍然存在者截然对立的两种状态。优秀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能够以幽默的语言、诙谐的风格引导学生入胜境。教学能力稍弱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如先前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抱怨教师“照本宣科”,教师抱怨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在进行期中教学评价时,这种状况屡见不鲜。
   (一)教师教学手段方法较为单一
   优秀的教师总能够采取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他们的课堂效果明显。但是优秀的教师是靠经验总结出来的,毕竟不在多数。对于我们大多数青年教师来说,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从目前状况来看,不少教师仍然采用通过课件展示视听资料来介绍贵州省情的教学方法。这种使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贵州省的风景面貌,不至于教师站在讲台上干巴巴地描述。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已对这种方式产生了审美疲劳。对于长期面对课件的学生来说,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升他们的抬头率。
   (二)教师队伍数量少,难以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贵州省情》课程涵盖了贵州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历史、民族習俗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大量知识渊博的教师进行讲授。由于现在专业设置越来越精细化,很多教师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专业或专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对其他专业或专题进行简单涉猎。这就造成了专业性强的《贵州省情》课程教师数量少的现状。
   另外,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样,《贵州省情》课程采取的也是大班教学。在同一课堂上,往往在百人以上,不同的专业凑在一起,兴趣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数量的庞大,也使得教师很难完全熟悉授课对象,在授课的同时很难兼顾到课堂管理,出现逃课、睡觉、玩手机等等现象。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从教学评价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及格率较高,很少出现不能及格的现象。因此,不少奔着找工作而来的学生对于《贵州省情》这类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在上课时多是抱着来上课就能及格的心态来到教室,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很低。再加上课时少等原因,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二、创造《贵州省情》课程趣味性途径探索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仅凭着教师的一腔热血很难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必须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从看客引导为课堂的参与者。
   (一)“吃透”教材,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治疗,它不仅包括能够看得见的纸质资料,也包括教材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所谓‘教材’,不仅指各种概念、原理、法则、理论,而且包括心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方法、步骤、运算、规则、技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019版的《贵州省情教程》是现在《贵州省情》课程的主要教材,着重于对贵州省的总体介绍,经过对贵州脱贫实践、地理、文化、民族、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阐述来介绍贵州。该教材中不仅包含着这些看得见的内容,也包含着奉献祖国、开发家乡的炽热情怀。《贵州省情》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是向学生介绍贵州,更是深层次地使学生在思想层面能够融入贵州。所以在讲述《贵州省情》课程的同时,不仅要讲授书本教材的内容,更要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的前提下发掘奉献祖国、开发家乡的典型案例,以案例渲染气氛,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贵州省情教程》是面向全省发行的教材,客观上未必能够全面照顾到各层次学生、各地方特色。在研读该书本教材时,应充分发掘本地的相关内容,使教材的使用贴近本土,贴近学生。如不少学生来大学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就业。在介绍贵州的经济发展相关章节时,可以介绍本地的就业机会以及所需的相关技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认清本地的就业形势,聆听学生的疑惑不解,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类贴近学生的课堂,想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增强课堂互动性,使学生与教师平等交流
   课堂互动是常见的师生交流方式,形式比较多样,最常见的一种互动形式就是提问。教师的提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把心收回到教材,增强学生学习得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真实有效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根据学生反馈进行下一步教学安排。    情景式教学也可以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在讲授贵州的历史相关章节时,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安排学生通过表演重现贵州史上的重大事件场景。诸如夜郎王接见汉使、奢香夫人进京、贵州建省、王若飞故事等等历史场景可以通过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使同学们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不仅如此,分组讨论、课堂辩论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不少教师在学生讨论、辩论时仅仅作为一个看客出现,这也是不应当的。现在的大学生多位“95”后,他们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没有定型,若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
   (三)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趣味性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开放性题目调查中,很多学生都对当前的教学方式不满,认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2]我们要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情景表演法、课堂辩论发、分组探究法等等方法不胜枚举。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面前,应当根据实际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介绍贵州历史时,可以采用情景表演法;介绍贵州的秀丽山川时,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教学法;介绍贵州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时可以采用课堂辩论法等等。
   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式教学已渐渐被课件式教学所取代。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或聆听相关视听资料。如在展示贵州的秀丽山川时,可以采取播放贵州各地旅游宣传片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体会贵州的大好山河。但是,不少教师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采用了简单地复制文字的做法,知识点相应地增加了不少,但也出现了学生只顾抬头看课件,不知重点在哪里的窘境。因此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我们应更进一步,不能只停留在课件的使用上。我们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学习通”、慕课等形式展示教学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多与课时较少的矛盾。”[3]通过相关软件或手机APP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研究任务,再通过平台注意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逐一的了解以及学习帮助。这样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增加学生的課堂主人翁感觉。
   (四)探索灵活多变的考核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最终成绩,因此这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设置适合学生的灵活多变的考核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不少教师采取了平时和期末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兼顾到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多教师把平时成绩的评定大都放在了出勤率、作业完成量等方面,对于社会实践的内容要求不多。
   《贵州省情》课程主要讲解内容就是贵州,本省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在该课程的考核当中,应当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对贵州的某一专题进行适当的社会调研,然后提交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是一个十分可行的考核评价模式。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寝室、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发挥出青年学生的探究精神,也避免了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程深入研究
   许多《贵州省情》教师对于贵州的某一专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就对贵州省的整体把握而言,尚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聘请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或定期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议,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课程所选用教材对贵州省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十分全面的概括,这有利于学生对贵州省情的整体把握。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贵州有个整体的把握这个层面,我们要深入研究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把理论教学转化成生动展示。
   《贵州省情》的授课对象主要对象就是贵州省内的高等院校学生,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便利性。如何把这种便利性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是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实际解决的问题。在《贵州省情》的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炽热情怀。
  参考文献:
  [1]张成翠,张杰,姜淑慧.高校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途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2.
  [2]岳金霞,许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缺失的原因与改进对策[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38.
  [3]李芬.创造“贵州省情”课程的教学魅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8):72.
  作者简介:张良超(1991— ),男,安徽阜阳人,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