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与此同时,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面临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森林面积的过度减少。由于森林面积过度减少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发展植树造林技术,加强森林经营管护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关键词: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管护;森林资源
  当前我国社会在整体上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人们的物质水平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不断提高,但是相应地也出现了一些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地对人们生存发展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毁灭性破坏,也正是因为环境遭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最终人们的健康也同样地面临到诸多的威胁。在环境破壞的过程中,因为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最终导致了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也遭到了极大打击。所以,有关部门应当对植树造林以及森林经营管护措施展开全面化的研究。
  一、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的意义
  我国陆地总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但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此外,我国人口众多,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期,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不言而喻。近年来,环境问题恶化,森林资源匮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重建已迫在眉睫。相对来说,植树造林与管护森林资源的工作是森林资源重建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多方面意义。
  (一)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土壤的生产力、肥力以及增加其蓄水能力,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现象。在防风固沙、改善植被方面,植树造林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能改善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经济方面
  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作为保护环境的两项重要工作,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森林植被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社会效益方面
  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的开展,可以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素质。此外,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
  (一)植苗技术
  植树造林的植苗技术,主要利用树苗的根系进行高效造林。因此,植苗技术对苗木的选择要求非常高,而对造林的地方选择不苛刻。由于植苗技术对苗木的高要求,苗木的根系在起苗、运输以及装卸过程中不能出现丝毫疏忽,一旦操作不恰当,就会导致根系发生损伤和失水现象,大大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所以,栽植技术的高要求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至关重要。采种这种方法,要做好苗木选择和处理工作,注意保护树苗的根系,尽量减少根系在地上的裸露现象。植苗造林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可以抵抗恶劣的环境,同时苗木成活率较高,因此是当下植树造林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二)分生造林技术
  分生造林技术相对于植苗技术有较大不同。这种方法主要是裁剪母体树木上的相关器官(尽量选择有营养的部分),然后对裁剪下的器官进行营养液培植。由于直接从母体上裁剪,在目标遗传方面保持着母体的优良性状。对于母体来说,有营养的部分主要是根、茎、枝干或者地下茎等,并不用采购苗木,所以可以节约成本,操作也相对简易,但成活率没有植苗技术高。然而,考虑成本因素,分生造林技术性价比更高。与植苗技术相反,分生造林技术对造林地的选择要求很高,最好选择土壤较为疏松、土质比较湿润肥沃的地方作为造林地,才利于植物器官成活并生根。分生造林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大大缩短造林时间,因为其小幼苗生长速度较快,数年内即可长成成年种林。
  (三)播种方法
  所谓播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直接造林法,就是直接在所选造林的地上播种树木的种子。相对于其他2种方法,这种工作方法效率较高、具体操作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对播种面积较大的造林地更加实用,且在成活率、成材质量、方便管理等方面均有其自身优势。如果出现成活率降低、长势较差的现象,通常是树种选择出现问题。因此,选择苗种时最好选择发芽容易、种粒较大的植物品种。播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树种发芽期间到幼苗期间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尽可能发挥播种方法在植树造林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三、森林资源管护
  (一)加大林业立法力度
  森林资源管护在机制的整体创建方面可以从加强林区的管理入手,我国各个林业地区都有林业管理部门,我们要不断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让人们能够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学习到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们的各级管理部门还要及时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天然林的保护投资标准,提高林区管护人员的待遇,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作为我们的林业领导部门,思想要走在前头,做好带头人、领路人,与林业工作人员一起保护森林资源。
  (二)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核心是保护现阶段现有的资源不受到破坏,要将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当作是一件大事来做,所以,我们的研究人员还要不断地健全森林管护机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各级领导部门还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对林业经常会出现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解决,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加强林业地区薄弱环节的管理。要想加强森林经营管护,可以加强林业立法,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首先,每个地区都设立了专门的林业管理局,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林业法》落实各项林区管理工作。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针对性的制定林业管理方法,加大林业立法力度。第一,可以在林业法中增设“信息公开与公共参与”的相关内容,积极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到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中。第二,森林系统在调节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森林系统具备一定的碳汇功能,将这一点体现到相关法律中,可以为更好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交易打好基础。第三,针对木材的非法贸易,要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立法规定。第四,加大恶意污染和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监督与处罚,尤其针对一些品种比较名贵、稀有的树木,要采用实时监控的方式,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维持森林生物的多样化。最后,林业部门要对内部进行调整,提升护林人员的薪资待遇,激发护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好带头作用。   (三)打击破坏行为
  在执法管理当中,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制机制,建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网络系统,用这一系统来规范执法行为。其次,大力开展打击犯罪活动,以开展这一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来整治涉嫌违法犯罪的相关行为,从而营造森林资源保护的高压姿态,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天然林森林生态安全。针对林业涉林犯罪回升的状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大森林防火调研活动,做到全民参与森林防火。另外,我们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对一些重点标识的名树进行实时保护,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严厉打击涉嫌林业违法行为的专项活动,这也是为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四)多方防护、预防森林火灾
  我们要在认真贯彻森林法的基础上,创建天然林管护的执法监测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森林火灾的破坏性强、速度也非常快,而且还带有突发性的特点,为了做好植树造林工作,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要充分明确火灾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各项森林防火制度,这也是目前对于植树造林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制度,这一制度所体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次,加强对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人人都能够懂法,依法维护森林资源,并时刻监督森林管护。第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建一支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队伍,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险情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大体知晓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及时用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火灾隐患。
  (五)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想加强森林经营管护,必须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可再生资源,我们在对其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有力的保护。首先,在利用森林资源的时候,要加强森林资源再生速度的把控。通过采育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森林资源砍伐与培育的平衡。其次,加强植树造林技术的创新,研究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再次,必要时可以通过封山造林的方式来加快自然林的恢复速度,有选择性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同时扩大森林面积,不断地增强并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森林植被的抗灾能力。最后,野生动物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森林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避免出现生态系统紊乱的情况。必要时可建设自然保护区,实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有力保护。
  (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发展理念的普及,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森林经营管护中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可以引进林木测土配方系统,为广大林农提供网上查询以及专家咨询服务,为广大林农更加科学的发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管护提供可靠地数据参考与建议。其次,加强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优化,有效加强森林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七)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
  森林管护的检查和监督工作能够有效规范森林管护人员以及森林管护等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并能够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抽查,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森林管护制度和森林管护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现阶段,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技术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相关人员要努力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平,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宪钊.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陆元昌,雷相东,洪玲霞,等.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应用示范[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2):1-6.
  [3]姚有麗.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3(16):3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8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