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木薯寒冻害空间分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木薯;区划;低温寒冻害;SURFER技术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木薯优势产区,自从2006年开始,广西木薯的种植面积保持在24万hm2以上,鲜薯产量达560万t,占全国鲜薯产量的60%以上[1-3],广西已将木薯列为广西特色效益农产品加以大力培育发展。最近这十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频发,木薯极端低温受害概率增加,2008年、2011年、2018年受到強冷空气影响,气温持续偏低,广西的木薯种植区均受到冻害侵袭,影响了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也造成第二年木薯种严重不足,给广西木薯产业带来重创。其中2008年受到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广西木薯受灾面积达16.5万hm2,受冻而坏死茎秆达15万t,约90%的木薯种茎都不能用于木薯种植生产,造成约4亿元的损失,寒冻害严重威胁广西木薯产业[4]。为了减轻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广西各县寒冻害发生的频率,合理确定木薯种植区域,是有效避免和减轻寒冻灾害损失的重要前提。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薯种植气候条件的区划,或者是木薯寒冻害等级划分指标的研究[5-8],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广西各市(县)1961—2016年的寒冻害资料,利用前人研究的木薯寒冻害等级指标(表1),通过SURFER软件绘图,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等值线空间分布图,以期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以及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木薯低温寒冻害等级指标(表1)
  1.2 气象数据
  广西91个市(县)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极端最低温度的气象资料。
  1.3 数据处理
  发生频率=出现的年份/(统计年数+1)。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等级指标,分别统计广西91个市(县)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6年木薯轻、中、重、严重低温寒冻害等级发生的频率。
  1.4 基本数据准备
  整理广西各市(县)站点资料,包含的各市(县)气象站站点位置坐标(经度、纬度)和轻、中、重、严重低温寒冻害发生的频率EXCEL格式数据,以及广西边界地理信息。
  1.5 绘制等值线图
  绘制等值线图时,根据各离散站点资料,通过插值计算形成网格点资料。利用SURFER软件中Grid功能,Kriging插值方法完成插值计算过程,绘制等值线图。
  2 结果与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度频率分布规律,越北的区域颜色越深,越往南颜色越浅,为纬度越高出现的频率越大,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其中靖西、德保、田林、巴马、河池、忻城、宾阳、贵港、武宣、平南、容县一线以北,发生频率最高,达0.9以上;龙州、大新、扶绥、上思、南宁、邕宁、博白一线发生频率为0.7;最南部的沿海地区防城、钦州、合浦一线发生频率为0.5;东兴、防城港、北海发生的频率为0.3。
  从图2可以看出,同图1的规律一致,越北的区域颜色越深,越往南颜色越浅,纬度越高出现的频率越大,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北部的罗城、融安、永福、金秀、荔浦、阳朔、富川、贺州一线,频率最高达到0.9;田林、凌云、巴马、东兰、河池、宜州、来宾、武宣、平南、藤县、岑溪一线,发生的频率为 0.5,南部沿海地区,东兴、防城、钦州、合浦以及玉林、北流、陆川、都安、马山局部地区发生的频率也为0。
  从图3可以看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重度频率分布规律为,纬度越高出现的频率越大,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南丹、环江、罗城、柳城、鹿寨、金秀、昭平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75;田林、凌云、巴马、东兰、河池、宜州、来宾、武宣、藤县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5;天等、百色、河池、上林、宾阳、贵港、桂平、平南、容县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25;东兴、防城、钦州、合浦以及玉林、北流、博白、陆川、都安、马山发生的频率为0。
  从图4可以看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严重度频率分布规律为,纬度越高出现的频率越大,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广西北部的凌云、凤山、天峨、环江、罗城、融水、沙塘、柳州、鹿寨、金秀、蒙山、平乐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5;更北部的三江、龙胜、兴安、灌阳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8;南部的龙州、大新、天等、百色、田东、田阳、平果、河池、忻城、上林、武宣、平南、容县一线,发生的频率为0。
  3 讨论结论
  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频率分布图,广西没有木
  薯低温寒冻害安全区域,因此对于预防和防范木薯的低温寒冻害要重视,温度条件最好的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如防城、钦州、合浦、东兴、防城港、北海一带,发生轻度低温寒冻害的频率为0.3~0.5,平均 2~3 年发生1次轻度低温寒冻害。
  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从1961到2016年,只发生过轻度低温寒冻害频率区域,没有发生过中度以上低温寒冻害区域,包括南部沿海地区的东兴、防城、钦州、合浦以及玉林、北流、陆川地区,南宁市的邕宁、都安、马山,该地区中度以上低温寒冻害发生的频率也为0。轻度低温寒冻害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长,即便是在冬季气温依然温暖,霜冻极端天气较少,春季温度高,木薯在这些区域的生长期较长,能够获得木薯的高产和优质,是广西较为理想的木薯种植气候区域,收获后木薯种茎的储藏条件较好,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配合盖膜的方法贮藏木薯种,不容易受到寒冻害的影响。
  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发生的频率小于0.5,田林、凌云、巴马、东兰、河池、宜州、来宾、武宣、藤县一线以南,该区域发生严重度低温寒冻害的频率为0~0.1,发生频率较少,适合木薯的生长和发育。中度低温寒冻害区热量条件较好,满足木薯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该区域的木著产量和品质,稍逊于轻度低温寒冻害区,该区域应选择耐寒性较好的高产木薯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尽量提早种植,延长木薯生长期,增加木薯的营养生长期,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为0.5~0.8,包括天等、百色、河池、上林、宾阳、贵港、桂平、平南、容县一线以北,南丹、环江、罗城、柳城、鹿寨、金秀、昭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发生严重度低温寒冻害的频率为0.2~0.3,大约5年发生1次。該区域热量条件较差,冬季寒冻害较重,且频率较高,应该选择耐寒性较强的、早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早种植,提早收获,尽量在低温和霜冻来临之前收获,保证木薯的产量和品质。
  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为0.8~0.99,包括三江、龙胜、兴安、灌阳一线以北的地区。该区热量不足,在木薯生长后期,极易发生重度低温寒冻害,造成木薯植株冻死,茎上芽眼坏死,薯块变黑、腐烂,导致产量和淀粉含量下降,该地区不适宜种植木薯。
  从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频率分布图可以看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呈纬向分布规律,即沿海及桂南地区无论是轻度、中度、重度低温霜冻寒害频率均较低, 越往北低温霜冻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于中度和重度低温寒冻害区,尽量不种晚熟木薯品种,应替换成耐寒性强的品种,比如华南124号、华南5号、南植199号、华南205等[9-10],在栽培方面,推广应用防寒抗冻栽培技术,比如对木薯地膜覆盖、合理密植提高木薯抗寒性。运用合理的在种种茎贮藏方法,在轻度低温寒冻害区可采用露天浅埋、盖膜盖草堆放的方法贮藏;在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采用塑料大棚存放和露天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在重度低温寒冻害区,采用露天盖蔗叶盖膜横放(竖放)、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大棚内地埋竖放的方法贮藏木薯种茎[11-12],做好木薯种茎的越冬安全贮藏工作,保证来年的木薯种充足和优质,有利于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芬,田代发. 广西木薯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 园艺与种苗,2017(7):69-70.
  [2]李惠贤,杨为芳. 入世后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的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02(2):97-99.
  [3]赵 映,肖宏儒,许立明,等. 广西木薯机械化种植发展现状新趋势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383-387.
  [4]卢赛清,盘 欢,马崇熙,等. 2008年广西木薯低温冻害情况及应对措施[J]. 广西热带农业,2009(1):21-22.
  [5]何 燕,谭宗琨,李 政,等. 基于GIS的广西木薯低温冻害区划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9):81-85.
  [6]李素丽,史晓朋,李志刚,等. 持续自然降温对不同甘蔗品种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0):98-103.
  [7]俞奔驰,李 军,盘 欢,等. 木薯寒冻害等级划分指标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26-9028.
  [8]俞奔驰,李 军,盘 欢,等. 木薯寒、冻害发生规律及冻害临界温度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38-39.
  [9]陈显双,杨 琴,周少霞,等. 广西木薯种质圃木薯品种(系)寒害调查报告[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8-11.
  [10]周建国,李开绵,叶剑秋,等. 木薯耐寒种质筛选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09,36(8):59-61.
  [11]王惠君,王文泉,李文彬,等. 木薯的抗寒性及北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7):1437-1443.
  [12]刘 斌,申章佑,甘秀芹,等. 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区域划分及其安全贮藏方法[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2):1992-1996.文廷刚,杜小凤,刘京宝,等. 花期高温胁迫下调理剂“热害清”预处理对玉米产量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