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训练。运用科学、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更是所有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识字教学 方法 效率
  一、溯源识字,汉化中识字
  汉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内涵及其丰富。建立在象形基础上的汉字,具有以形构义,以形表义和形声合义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追溯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追溯汉字文化渊源,既能感受汉字如画之美,又能让学生“近距离”地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之美,从而对学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识记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我这样引导识记“龟”这个汉字:这个“龟”字真有趣,古人根据乌龟的样子创造了这个“龟”字。通过课件,我出示了“龟”字演变过程:  →   →   →    →    ,让学生感受“龟”字的演变,观察“龟”字和乌龟的样子有什么关联:“”像乌龟的头,中间那胖胖的“日”字像乌龟的壳和身子,“乚”像乌龟的尾巴。而后又动画演示“龟”字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音、形、义紧密结合,既让“龟”字牢牢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又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给汉字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热情。[1]
  再如教学“人”,先出示甲骨文,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侧立的、伸出手臂的人形,是象形字。在汉朝时,隶书写成,把(立人)的头和臂写成撇,身子和腿脚写成了捺,所以“人”字的撇要写在捺的上面。讲清楚了“人”字的撇捺关系,既传承了汉字文化,也使学生易区别后面学的“入”字。而后引导学生:“人”做偏旁时楷书写成“亻”,“人(亻)”字可以组成很多字,做偏旁一般人、人的动作等意思。掌握了这些知识,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人”字旁的字,就能轻松理解和掌握了。
  如此教学汉字,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授了文史知识,学生既掌握了“工具”,又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体会到古代文明的博大,更体会到汉字构形的科学性,知识量大,逻辑性强,语文味足,在相同的教学时间里,见出了语文教学的高效。
  二、组块识字,科学识记
  汉字很多是形声字,一部分表形,一部分表义。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引导学生组块识字,学习科学分析字形的方法。我曾听过一节市级教学研讨课——部编一年级下册《小青蛙》。課文中有好几个声旁带“青”的汉字,执教者抓住有趣的“青”字,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里带有“青”这个声旁的字,而后教师抛出疑问:这么多长得像的字“清、睛、晴、情、请、”,你知道每个字表示的意思吗,你怎么记住它们?(生:“河水清清”的“清”跟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目字旁的“睛”与眼睛有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而后引导学生总结:从这些字的读音,你又发现了什么?(都是形声字),在归类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又进行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带有“青”这个声旁的字?能说一说你怎样记住它吗?该师遵循心理学中“组块识记”技术,利用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的系统性规律,组块识记带有“青”的汉字,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形旁表音的特点,借助形旁理解字义,形成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形声字,并利用此方法学习其它的生字,做到触类旁通,以一带串,不但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容易以简驭繁地系统地识记一串字,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创编儿歌,快乐识记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注意力集中较短,所以要让他们掌握复杂难写的汉字,就必须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轻松地学,愉快地记。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歌谣和儿歌是儿童学习识字和阅读最好的载体之一。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教学中,把汉字按照造字规律和主题分类组合起来,编成一首首有趣的儿歌和歌谣,用读和唱的形式在快乐中学习和巩固汉字,而且儿歌中蕴含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知识对儿童的发展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小青蛙》的教学中,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归类组块识字后,教师引导学生创编了一首“青“字歌:“忄”字加青读作“情”,保持每天好心情。“目”字加青读作“睛”,做好眼保护眼睛。“讠”字加青读作“请”,文明礼貌要说请。“氵”字加青读作“清,东湖公园水真清。“日”字加青读作“晴”,大雨过后天放晴。在朗朗的儿歌声中,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语言表达又得到了锻炼。
  四、还原语境,随文识记
  每一个汉字都不是独立存在,它都和语言环境息息相关,因而随文识记就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教学中将生字的出现和讲解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少了孤立识字的单调,多了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的乐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研究表明,生字在附加了文本意义之后,更容易为学生所记住。在教学《树和喜鹊》一文,“孤单”是本文的生字词,可以通过字理引导学生识记,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体会这个词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而课文第一部分: “从前, 这里只有一棵树, 树上只有一个鸟窝, 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 喜鹊也很孤单。” 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写树和喜鹊的 “孤单”。教学中我抓住“一棵、一个、一只”这三个词语的“一”, 引导学生想象所组成的画面, 再引导学生反复读三个“只有”,学生在语境中很好地理解了“孤单”所体现出来那种“形单影只”的悲凉,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爸妈去上班,自己一个人在家 的感受”,由书本拓展延伸到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后文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奠定了基础,结合字理和语境,“孤单”这两个字就牢记在脑海里。
  总之,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运用科学、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乐学,善学,就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他们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文伟.识字教学再不能不懂而教——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负面影响及纠正措施[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3(0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