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时代,随着中职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价值观念取向的变化,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隐性教育。本文拟就隐性教育特点及运用方式浅谈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职德育 隐性教育
  在新时代,随着中职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价值观念取向的变化,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隐性教育。本文拟就隐性教育特点及运用方式浅谈一些见解。
  一、隐性教育的含义及其特点
  本文所指隐性教育,是指教师按照德育内容和目标,在中职生周围设置一定的学习、生活、文化氛围,引导中职生去感受,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的过程。隐性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愉悦性、渗透性
  一方面,愉悦性是在精心选择载体,精心营造氛围的情况下,教师实施融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隐性教育而形成的。基于这一特点,中职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积极向上的正情绪接受隐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逆反心理或消极懈怠的负情绪,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德育是一个包含了“知→情→信→行”四个关键环节的由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隐性教育是把德育目标隐蔽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而实施的,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可以覆盖于德育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和任何一个阶段,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地发生着重要作用。
  2.时间上的随意性、空间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隐性教育使德育从封闭→开放,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教师明确德育目标,按照德育目标相应地设置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就会使中职生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环境中。另外,教师可以针对中职生的主体意识、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及其价值取向,自主地安排多样化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中职生在这些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觉接受德育。
  二、隐性教育的运作形式
  1.建设班集体,注重塑造学生的群体意识
  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集体的生活和实践中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中职生一般都有好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教师要注意把每个中职生置于集体的共同进步之中,启发中职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重视班级领导核心的建设。建班伊始,作为教师,要借助观察、交往、谈话、分析中职生档案材料等基本方法,通过各种实际考察,把那些集体观念强、富于正义感、关心同学、热心班级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中职生吸收到班委会里来。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增强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要求他们在班级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勇于负责、大胆工作。同时,及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支持他们的正确意见,充分发挥这支骨干力量在良好班集体中的积极作用。其次,通过开展“我爱我班”“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使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能从思想上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再次,要使中职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同学们有了对集体的责任感,就会自觉地服从集体的要求和决议,愉快地承担,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就会有自觉地为集体多做好事,自觉地坚持下去。每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每个人都有为集体贡献的“用武”之地,这样的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才能充满朝气和活力。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这里的实践活动是指为达到德育目标而吸引中职生参与的全过程。引导中职生参加诸如升国旗、清明扫墓、军训等实践活动,有助于改变其原有态度。其优点在于:形式活泼,容易拨动中职生心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便于造成强大的有利于开展自我教育的氛围;能够对中职生的理想、信念、情感、兴趣等起到健康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中职生的思想行为在实践中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
  3.要尊重信任学生,宽严适度,循循善诱
  任何人都有一个独立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必然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教师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中职生敞开,把自己放到与中职生平等的地位,一切与中职生有关的事情都要和中职生商量,时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作为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而对于不正当的需要则要加以有效的限制,并实施引导,让他们感到老师理解他们,这样他们也就能够支持老师的隐性教育,这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实施隐性教育。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的是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在理解学生的同时,还应给予应有的宽容。只批评不谅解,只要求不等待,期望朝发夕至、立竿见影,效果都不会理想。宽容可以促进中职生反思、自责,进行自我教育;宽容可以调整师生关系;宽容可以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中职生。不能感情用事,厚此薄彼。应该使每一个中职生都有所发展,鼓励优秀生冒尖,促进中间状態生争先,帮助后进生转化和赶超。对困难生更要特别厚爱,对他们更要有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中职生要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礼,循之以规,既要做好慈母,更要做严师。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中职生结成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没有科学的隐性教育,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
  总之,隐性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要加强和改变当前德育工作依然存在的不入情、不入理、不入脑的状况,教师应正确运用隐性教育的各种形式,以期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
  彭春晖(1981--),男,广东高州人,大学本科,现任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