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领学生体验化学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邴海燕

  【摘要】针对化学知识繁琐、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纯粹的记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那么让学生能够有兴趣、主动去学习化学,成为老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出发,从化学实验、教材插图、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入手,让学生发现化学魅力,体验化学魅力,从而有强烈的学习化学的意愿。
  【关键词】体验  化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61-01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素养,各有其学科之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她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领学生体验化学之美。
  一、化学的实验之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得到验证的,每一个知识又反过来指导化学实验。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化学实验基本上属于定性实验,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可以看清化学反应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化学实验是可以让学生发现化学的美妙之处的,进而克服初三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的畏难情绪,在实验中发现化学是有趣味性的。例如:在教授第一节化学课时,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有趣的,让学生能喜欢上化学,我做了大象牙膏、色彩变换、魔棒点灯等实验,从学生发出的感叹声中,从学生激动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学生是震撼的。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化学实验是美的,甚至能感觉到实验仪器也是如此的耐看、漂亮。
  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之美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当每一种物质的结构模型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一种物质的结构。我在教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节内容时,通过出示图片、播放视频,使学生观察到碳的单质之中,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排列成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仿佛金字塔般优美壮观,缔造了金刚石的坚硬。石墨是由六边形构成的网状固体,碳原子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和谐、稳定。C60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构成的多面体,它的每个顶点上有一个碳原子,每个五边形面的周围环绕着五个六边形面,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状的球状结构,拥有完美的对称性。学习完这一知识后,我让学生自制了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学生用乒乓球代表碳原子,将每个碳原子穿插在一起,有模有样,给人以美感。在学习物质的微观构成时,通过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模型,学生自制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模型,使学生感受到了分子结构的美。
  三、化学反应的变幻之美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产生火焰、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奇妙的现象。例如:铁燃烧中的火星四射;镁燃烧中的耀眼的白光;铁与硫酸铜反应中的铜树的产生;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颜色变红,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颜色逐渐消失;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气球的变化;蓝色的胆矾结晶析出;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气泡,都会让学生发出惊叹之声。这些美丽的化学反应像花园中一簇簇绽放的花朵,冲击着学生的眼睛,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化学反应现象产生的美,体会化学物质之间的变幻之美。同时,通过感受收集氢气时发生的爆炸现象;生石灰遇水在密闭容器中的爆炸现象;盐酸能将锈迹斑斑的铁器表面的衣服脱掉,使其变得光洁漂亮。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指导我们的生活,避免危险问题的发生。
  四、化学教材的图片之美
  新版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大多来是通过生活事例绘制的,彩色实物图片和照片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中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来了解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成就,逐步意识到化学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教材把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的操作过程也通过彩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一目了然,比生动的语言描述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些插图不单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现象,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产生动手实验的欲望。例如: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图。精美的仪器图和装置图,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参照,引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教材中优美的图像、形象的模型、鬼斧神工的石笋、钟乳石、设计精美的装置图等,引导教会学生去欣赏他们,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感受化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的情感、追求美的愿望。
  要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之美,教师就要抓好課堂教学,精心设计,因为化学之美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上,它急待于我们去挖掘,只有学生发现了化学之美才能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化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去发现、体验化学之美。
  作者简介:
  邴海燕 (1969-),女,山东淄博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从事化学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