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古诗词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点学习内容。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引领学生步入唯美的古诗词意境中,提高学生的诗词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倍受小学生的青睐。如何在学习古诗词时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的真情实感,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兴趣导入、情景创设、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体会诗意
  小学古诗词多以写景状物题材为主,诗人借助于自然界的美好景致,抒发一种浪漫情怀、爱国情怀或者感恩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与诗词意境相匹配的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诗词的意境当中,体会诗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声与真实情感。
  1.借助教学工具,展现诗词画面
  每一首古诗词都包含一个故事,表达一种心情,描绘一幅画卷。如果利用过去的语言描述式的教学方法,诗词的意境美无法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效果只是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诗词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或者动植物转化为视频教学课件,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理解诗意、提高诗词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山行》为例,这首诗的全文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播放视频课件前,教师可以将诗词大致意思向學生进行讲述。当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者秋天的枫林影像资料播放出来。学生看到红艳的枫叶,立刻被带入美丽的秋景中,而且能够从诗人的角度体验诗人当时的怡然心境,进而对《山行》这首诗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通过这种直观清晰的演示,教师以教学设备为载体,创设了秋天枫叶漫山的真实情境。此时的教学课堂俨然成为诗人笔下描绘出的美丽场景,学生置身其中,对激发审美情趣将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2.演绎诗词中角色,体会诗人情怀
  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质,在教授古诗词时,让学生扮演古诗词中出现的某一角色,并通过诗文内容,演绎一个精彩的故事。这种方法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活学生的表演天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将大有帮助。
  以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归乡欣喜之余,也不免感叹时间催人老,一种莫名的伤感也油然而生。当教师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向学生讲述完毕后,可以选择3~5名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其中一名学生扮演诗人贺知章,其他学生扮演家乡的孩童,将全诗的故事情节以舞台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添加一些对白与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以充实故事内容。如诗人抚摸着孩童们天真的笑脸,流下了热泪,或者诗人与孩童们聊得很投机等。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建构能力,为学好古诗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互动交流,体会诗意
  虽然小学古诗词篇幅较短,文字简练。但是,部分小学生对诗词的寓意仍然处于懵懂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揭开古诗词的神秘面纱。或者借助学生的个人优势,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进而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
  1.设置互动问题,明确诗词立意
  设置课堂互动问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古诗词属于半文半白的文字组合形式,学生虽然能够快速背诵全诗,却不能全面解读诗词的含义。因此,教师应当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利用一些难度逐层递进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逐步掌握古诗词内容,提炼出古诗词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以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这首诗的全文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时,会产生很多疑问,如“香炉”是什么?“三千尺”到底是多高?等。因此,教师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诗文内容设置三个互动问题:“请同学们在读过全诗以后想一想,为什么诗中的烟是紫色的?三千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九天与我们平时说的九天是一个概念吗?”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针对每一个问题,逐一进行提示。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的第一句,‘日照’一词说明当时的烟雾被日光照射,而颜色就会发生变化,由灰色变成了紫色。而‘三千尺’中的‘尺’是一个长度单位,三尺为一米,三千尺大概就是一千米的高度,但实际上庐山山涧的落差达不到这个高度,所以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最后一个问题中的‘九天’是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层,在这里也是形容庐山瀑布的落差非常大。”接下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将全诗的大致意思翻译过来,比较一下哪一位学生的答案最接近正确答案。通过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随着问题难度的层层递进,一步步剖析诗词的含义,全面深入解读诗意,体会作者的真实心境。
  2.小组合作讨论,领会诗词寓意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少数学生同时具有极高的学习天赋。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魅力,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设置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看法与其他学生分享。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优势发挥出来,进而达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以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向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一个讨论问题:“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诗中的西子一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当各个小组接收到教师的问题后,随即进入讨论状态,每一个小组成员结合诗词的上下文,通过讨论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如学生甲:“西子应该是一种美丽的风景,这种风景比西湖还要美。”学生乙:“西子这个词可能是美丽的代名词,形容西湖非常美。”学生丙:“西子有可能是诗人李白即兴想到的一个词汇,没有实在含义。”最后,教师再将正确答案公布于众:“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的一位有名的美女,位居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因为西施家住浙江者诸暨市的西边,所以称之为西施,诗人将西湖与西子相比,说明西湖的美景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得出多种不同的意见和答案,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又营造了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
  三、联系生活,文化传承
  虽然古诗词的创作年代久远,但诗词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古诗词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同时让学生真实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由此可见,将古诗词融入现实生活,能够使古诗词这种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慢慢生根。
  1.生活真实体验,提取诗词精华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带领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或者与诗词意境相匹配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的美好寓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体验过程中,提炼出诗词精髓,帮助学生将古诗词学好、学透。
  以宋代诗人翁卷创作的《乡村四月》为例,这首诗的全文如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大致意思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乡村四月田园风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城市郊区的农田,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泥土的芬芳,将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当中。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诗词内容,体会到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真实心境。
  2.举办诗词大赛,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民族傳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不但在我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也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而小学生作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后备力量,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教材中古诗词,而且要通过自主学习,收集更多的古诗词,进而将古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古诗词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掌握古诗词数量的多少,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这样一来,既能够将古诗词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而且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古诗词,为我国古诗词的传承与发扬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向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理论式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体验式教学。教师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古诗词韵味与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技巧,而且锻炼了拓展思维,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夯实了语文核心素养根基。
  参考文献
  [1]王玉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9).
  [2]高宇.提升古诗词领悟能力的教学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1):95-96.
  [3]于强.古诗教学学段目标的思考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6(2):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