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来源于生活,应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为实施生活化教育,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文章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进行了解读,并以此为指导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便通过践行“教学做合一”理论使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 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闪耀着独特光芒,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重要影响。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梳理,能够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启发,促使语文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继而使小学语文教育取得发展。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先生创造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做并非三件事,而是一件事,需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从本质上来讲,“教学做合一”就是结合生活需要进行教和学,利用生活实践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需要的创造力、生活力。新课标就对“教学做合一”理论进行了运用,要求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以便完成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师讲太多、留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较少的问题,以至于教师始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也难以得到情绪的调动,以至于无法主動思考和探索,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语文实践加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接触大量语文材料,在实践中掌握语文运用规律。按照“教学做合一”理论,教师“怎么教”取决于学生“怎么学”,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需要围绕学生学习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喜好完成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探索学习与实践,继而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阶段,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而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提出的思想建立在实际生活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还要完成相应的情境创设,以便加深学生的生活感受,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如在学习一些介绍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时,由于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均不相同,难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亲身体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引导,抓住各地景物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完成景观图片播放,能够使学生了解早春时游人观赏美景的感受,产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可以使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主动思考,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考虑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小动物,难以获得直观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不同形态蝌蚪图片的播放,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辨认,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参与教学的意识,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语文学习。为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平等沟通,结合学生喜好进行形象的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确保学生能够轻松投入学习。
  2.结合主体需求,设计教学流程
  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拥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他们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为确保学生能够“自己掌控学习”,教师还要结合学生意愿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教学活动,在践行自身想法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教学《皇帝的新衣》时,在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由各小组根据自身理解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课本剧排演等不同方式展示各小组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产生思维碰撞,通过充分想象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从各组表演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实践中摸索语文学习规律,践行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体会不同对话中不同人物的心情和语气,逐步将整篇文章思想内容理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由教师把控教学节奏,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过程的安排,在严肃又活泼的氛围中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体悟并表达自身看法。在学习《有趣的发现》时,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跟随达尔文思路完成“质疑—观察—比较”的探索流程,自主实现学习活动的安排。从而在增加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实现语文知识探究学习奠定基础。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思维活跃程度,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采取合作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好秩序的管理和合作交流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活动,以便在活动中得到思维启发的同时,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如在教学《莫高窟》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提出绘制“心中莫高窟”的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完成最佳作品的推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资料搜集、课文内容解读、作品绘制与展示,能够在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通过实践探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教师需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集体辩论与交流,使各小组相互补充,然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生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而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时,还应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反思,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在相互启发下,学生也能实现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掌握重难点知识。通过组间竞争,学生可以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并学会汲取他人的优点,实现自我改进。因此,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充分实践锻炼。   4.联系生活,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语文实践使学生更多接触语文材料,完成语文运用规律的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内容思考,促使语文教学得以扩展到實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作为现代教育理念,自主探究倡导的思想与“教学做合一”相统一,可以通过导入、拓展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见的称量物品重量的工具,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象的图片,提出“用生活中的工具怎么称量?”的问题,由学生以小组讨论进行问题自主探究。利用教师提供的摆件和教具,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实践研究。在完成课文讲解后,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产生直观了解,认识到文章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的,从而顺利完成课文主题的总结。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寻求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利用生活实践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以便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语文实践机会,如在低年级口语练习中组织开展“借铅笔”的交际活动,将课堂变为舞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活动内容编排和表演。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感悟的同时,得到语文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5.超越文本,实现知识技能转化
  按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实现教与学统一的同时,需要落实“做”。而“做”对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涵盖,要求学生在观察、感受后落实到生活,以便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得到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语文教学超越文本的限制,帮助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运用,得到实践技能的转化。如在完成古代诗歌的学习后,为使学生能够从中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到社区传播古诗歌文化的活动,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想要传播的诗歌内容,并根据自身理解对诗歌内容进行解读。在宣传活动中,通过加强与身边人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深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产生浓厚的民族之情,从而在实践生活中尝试诗歌的创作,为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运用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使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如在学习《雷雨》的内容后,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根据兴趣进行话剧排演,完成服装、道具的制作,以便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培养。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在学生依然表现出强烈表演欲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文化会演活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促使学生加强实践锻炼,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语文实践发挥学生潜能,避免学生思维被文本束缚。而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学习,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以事实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理论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导,促使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得到改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做到教与学统一,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得到主体地位的突出,从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并通过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落实“做”的目标,继而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炳生.关注教学互动,倾情学做合一——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J].生活教育,2012(23):59-61.
  [2]张田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3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