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代北方王门心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任永安

  摘要: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风行天下,河南、山东、北直隶、陕西等地形成了以南大吉、穆孔晖、尤时熙等学者为代表的北方王门学派。与浙中、江右、泰州诸王门相比,北方王门学派影响较小,知名度不高。在近年来兴起的阳明后学研究热潮中,北方王门研究也颇为冷清。现有研究中存在着文献整理工作不完善,成员构成认识不全面,研究成果数量少、不够系统,视角过于单一等问题。建议积极推进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加强群体构成研究,注重整体性多视角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这一独特的心学思想学派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王阳明;北方王门;心学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124-04
  明代北方王门是指明嘉靖以后,分布于河南、山东、北直隶、陕西等地以传播王阳明心学为主要活动的学术派别,其代表人物有河南学者尤时熙、孟化鲤、张信民、王以悟、杨东明、吕维祺,山东学者穆孔晖、张后觉、孟秋、赵维新,陕西学者南大吉、南逢吉、张舜典,北直隶学者鹿善继及其大批门人弟子等。明正德年間,王阳明开创心学,对此后的社会及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阳明之后,因对其学说理解不同,王门后学逐渐分化为多个派别。明清之际,黄宗羲《明儒学案》按照地域分布及学术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闽粤、泰州、北方等学派。他把南大吉、穆孔晖、张后觉、孟秋、尤时熙、孟化鲤、杨东明等七人归入北方王门,并总结了诸人的治学特点。
  一、北方阳明主要学者及其成就
  南大吉(1487-1541),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嘉靖二年(1523)升绍兴知府,期间拜阳明为师,学习心学,曾续刻阳明《传习录》,并为其建稽山书院。嘉靖五年(1526)大吉罢归渭南,创建漕西书院,教四方来学之土,首开关中讲授心学之风。所著有《瑞泉南伯子集》二十二卷。穆孔晖(1479-1539),字伯潜,号玄庵,山东堂邑人。弘治十七年(1504)王阳明典试山东,孔晖举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由庶吉士授翰林简讨,调南礼部主事,历国子司业、侍讲、太常卿等。正德七年(1512)始学于王阳明,为山东传播心学第一人。所著有《大学千虑》一卷、《玄庵晚稿》二卷。张后觉(1503-1578),字志仁,号弘山,山东茌平人。嘉靖间师事阳明弟子颜钥,始闻良知之学,后学于王艮弟子徐樾。万历间曾北游京师,南走金陵、水西,与邹德涵、耿定向诸人切磋学问,并四处结会讲学,为心学在山东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著有《张弘山集》四卷。孟秋(1529-1589),字子成,号我疆,山东茌平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昌黎知县,历刑部主事、尚宝寺丞等。二十岁时学于张后觉,后与邹德涵、周怡、孟化鲤等学者相互印证,“所至惟发明良知”,“人咸谓东鲁复有孟子焉”。所著有《孟我疆先生集》七卷。
  尤时熙(1503-1580),字季美,号西川,河南洛阳人。嘉靖元年(1522)举乡荐,人京师,得阳明《传习录》,昼夜读之,遂毅然以圣学为己任。嘉靖二十一年(1542)师事刘魁,并向周怡、朱得之、黄骥等问学。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户部主事归,隐于洛阳讲授心学,“闻风担簦而至者百数十人”。所著有《拟学小记》六卷、《拟学小记续录》七卷。孟化鲤(1545-1597),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学于尤时熙。万历八年(1580)举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历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员外郎。与孟秋联会讲学,相互砥励,时人称为“二孟”。万历二十年(1592)以直言罢归,创文峰会、兴学会,讲授良知之学,会友云集,“一时从游者数百人”。所著有《孟云浦先生集》八卷。杨东明(1548-1624),字启昧,号晋庵,河南虞城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中书舍人,历礼科给事中、太常少卿、刑部侍郎等。早年师事杨起元,又与冯从吾、孟秋、耿定向等相互发明,“故能得阳明之肯綮”。所著有《山居功课》十卷、《青琐荩言》二卷。
  除《明儒学案》所录以上七人外,北方阳明主要学者还有王以悟、张信民、吕维祺、南逢吉、张舜典、赵维新、鹿善继等。其中王以悟(1557-1638),字幼真,号惺惺主人,河南陕州人。万历六年(1578)学于孟化鲤,并随其拜谒尤时熙,又入京师会于孟秋。万历三十二年(1604)举进士,授邢台知县,擢兵部主事。天启元年(1621)乞归,与同门好友结会陕州,讲授心学。所著有《王惺所先生集》十卷。
  张信民(1561-1633),字孚若,号抱初,河南渑池人。万历间任陇西知县,历怀仁知县,辞归。万历十四年(1586)学于孟化鲤,与冯从吾、王以悟、吕维祺等交往频繁,创立韶阳会、正学会、脱粟会,建明善书院,讲学先天书院,刊《洛西三先生要言》、《云浦孟先生语录》等,致力于传播心学。所著有《印正稿》六卷。
  吕维祺(1587-1641),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山东兖州府推官,历吏部主事、尚宝卿、南兵部尚书。曾与王以悟、张信民等恢复云浦讲会,又结芝泉讲会、豫簪会、丰芑大社等,是河南阳明心学的重要传播者。所著有《明德先生文集》二十六卷、《孝经本义》二卷、《孝经或问》三卷等。
  南逢吉(1494-1574),字元贞,号姜泉,陕西渭南人,南大吉弟。与大吉同学于阳明。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山西按察副使。后罢归,建姜泉书院,讲授良知之学,“收训其子侄门人,接引后学”,与兄大吉并称“二南先生”。所著有《姜泉集》十四卷。
  张舜典(1557-1629)字心虞,号鸡山,陕西凤翔人。万历间举人,选开州学正,历鄢陵令,升彰德府同知,后致仕归,教授乡里。舜典曾学于许孚远,与江右学者邹元标、顾宪成交。清初大儒李二曲赞其为“近代真儒,关中先觉”。所著有《鸡山语要》二卷。   赵维新(1525-1616),号素衷,山东茌平人。二十时学于张后觉,得阳明良知学要义,后以岁贡任长山训导。东昌知府李瀛阳曾聘其讲学。所著有《感述录》六卷、《感述续录》四卷。
  鹿善继(1575-1636),字伯顺,号乾岳,北直隶定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兵部员外郎、郎中等。万历二十一年(1593)偶读《传习录》,为之心动,后读《王文成全书》,“慨然有必为圣贤之志”,终“崛起北方,倡明绝学”。善继曾与孙奇逢相交四十余载,对孙奇逢学术思想有重要影响。
  二、北方王门文献整理、个案和整体研究状况的回顾
  黄宗羲《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云:“北方之为王氏学者独少,……即有贤者,亦不过迹象闻见之学,而自得者鲜矣。”认为北方王门学者成员数量少,学术思想缺乏创见,其成就及影响均不如其他王门派别。黄氏之后,北方王门研究曾长期不被重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北方王门研究开始受到关注。麦仲贵《王门诸子致良知学之发展》(1973)论王学分流时总结了尤时熙、杨东明、穆孔晖、孟秋的治学特点,认为尤时熙之学重視工夫,东明之学侧重论性,孔晖之学强调心不著物,似有得于禅门处,孟秋之学则务求平实简易,以自然自在为教。九十年代,卢广森、卢连章《洛学及其中州后学》(1999)细致梳理了宋元以来河南理学发展历史,将尤时熙、孟化鲤、吕维祺等归入阳明心学一派,并总结其心学观及致良知的方法。除以上专著外,葛晋荣《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说》(1987)一文将杨东明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其前期提倡现成良知说,后期则从王学营垒中分化出来,提倡理气统一论,其思想转向经世致用的实学。卢子震《鹿善继评传》(1985)对鹿善继生平事迹及思想作了扼要述评,认为其读书求仕时期继承阳明“心即理”观点,退隐著述时期则形成“反约”理论,强调“反求之心”与“身实践之”的结合。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1993)概述了明中后期王学在北方的传播概况,认为王学在北方的兴起比南方晚一个节拍。其治学与龙溪、泰州诸学派较为接近,强调顿悟人道、简易直截的理论方法。整体而言,“相对于江、浙、赣等南方地区,北方王学起步晚、规模小、名流少,发展也不平衡”。
  这一时期,北方王门学者著述相继影印出版,主要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中,包括穆孔晖《大学千虑》(1997)、张后觉《张弘山集》(1995)、赵维新《感述录》、尤时熙《拟学小纪》、孟化鲤《孟云浦先生集》(1997)、杨东明《青琐荩言》(1996)、张信民《印正稿》(1995)、鹿善继《四书说约》(1997)、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1997)、《存古约言》(1995)、《四礼约言》(1997)等。吕维祺《孝经或问》(1991)、《孝经本义》(1985)则被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新世纪以来,北方王门研究逐步展开,在文献整理、个案研究、整体研究及影响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
  首先,一些王门学者的著述得到点校整理。2007年,扈耕田、曹先武点校整理《孟云浦集》开北方王门文献整理之先河。2015年,李似珍点校整理了《南大吉集》2017年,邹建锋、李旭点校整理《北方王门集》,此集为北方王门后学文献合集,共收录黄宗羲《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所列穆孔晖《大学千虑》一卷、《玄庵晚稿》二卷,尤时熙《拟学小记》六卷、《拟学小记续录》七卷,孟化鲤《孟云浦先生集》八卷,赵维新《感述录》六卷、《感述续录》四卷,杨东明《山居功课》十卷、《青琐荩言》二卷,并增收学案以外北方阳明后学张信民《印正稿》六卷、张后觉《张弘山集》四卷。全书共70余万字,是北方王门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以上整理本多以北方王门学者著述的重要刊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版本进行校勘,同时收录相关传状、祠墓、像赞、序跋等资料,为北方王门心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便利。
  其次,个案研究逐渐深入。扈耕田先后发表《尤时熙与明代洛阳的学术转型》(2009)、《明代北方心学家王以悟哲学思想论略》(2010)、《明代河洛心学家张信民哲学思想述要》(2011)、《吕维祺与明清洛阳学术转型》(2011)等论文,对河南王门心学思想在洛学演进中的作用展开研究。论文认为尤时熙将阳明心学首传人洛,开创洛学新局面,王以悟、张信民思想折衷于程朱及阳明之间,对改变王学末流空虚狂诞之风具有重要意义,吕维祺作为王学殿军,是明清之际洛学学风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柴伟瑞《孟化鲤思想研究》(2009)从“无欲无宗的良知论”、“以慎独为要的工夫论”、“基于心学之上的教育思想及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孟化鲤的心学及教育思想,进而总结了孟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陈居渊《吕维祺<孝经大全>的学术思想特色》(2017)从“走出古文《孝经》的藩篱”、“以阳明心学观照《孝经》”、“以《易经》融通《孝经》”三方面论述吕维祺《孝经大全》的学术思想内涵。
  邹建锋《晚明北方王门心学巨子赵维新哲学研究》(2011)认为山东学者赵维新能得心学要领,以顿悟为教,以道援儒,对真心、真性等范畴进行了重构。赫兰国《<茌邑三先生合刻>版本源流考及其他》(2014)考证了张后觉、孟秋、赵维新三人合集《茌邑三先生合刻》的版本源流,纠正了《明史》及《四库全书总目》对于此合集记载的舛误。钟治国《北方王门后学孟秋之良知学发微》(2018)对孟秋现成良知说展开分析,认为其说以志仁、求仁为宗旨,强调工夫只在明善、存理、求仁上用,不在改过、去私、去欲上求,其思想“上接周程、远宗孔孟,是阳明学时代演进的重要成果”。刘学智《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2010)考述了陕西学者南大吉与王阳明的交往及其学术意义,认为南大吉深受王阳明影响,其思想从笃信程朱转向阳明心学,从而对关学学术走向产生影响。许宁、王梓珺《张舜典心学思想探析》(2018)认为张舜典在对阳明心学做深度诠释的同时,吸收了程朱理学“主敬”的涵养工夫,构建起以“明德”为宗、“致曲”为功的王学体系,从而推动了关学的理论转型。李春燕《鹿善继对孙奇逢学术思想的影响》(2017)论述了鹿善继与孙奇逢的交往及其思想意义。   再次,整体研究及影响研究亦受到关注。胡志娟《北方王门学术思想研究》(2018)总结了北方王门的学术特色及历史地位,认为与阳明后学其他诸派相比较,北方王学具有“躬行务实、经世致用”的特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明末清初实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郏旭东《明代北方王门之洛阳王学综述》(2009)对洛阳王学进行分析,认为以尤时熙、孟化鲤、张信民为代表的洛阳王学在宗法阳明的基础上多有发明,为阳明心学北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既是阳明心学北传的重要人物,也是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学派。戴霖《明代洛阳地区讲会论略》对明代洛阳王门学者讲会结社进行了考述。孟成刚《明代中后期北方王门思想析论》(2015)对北方王门重要学者穆孔晖、尤时熙、张后觉、赵维新、孟化鲤、鹿善继等人思想进行了阐述。俞樟华《王学编年》(2010)对王门后学活动进行学术编年,书中收录北方王门代表学者穆孔晖、南大吉、尤时熙等人不少资料。彭耀光《明代中后期山东王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016)回顾了山东王学研究状况,指出仅个别学者对山东王学做了零星初步研究,无论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扈耕田《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以洛阳心学群体的文学思想为例》(2010)则论述了洛阳王门学者的文道观、风格论等文学观念。
  三、北方王门心学研究的困境及前瞻
  可以看出,近年来北方王门研究逐步深入,不断拓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憾。
  首先,文献整理的基础性工作仍不完善。如孟秋《孟我疆先生集》七卷孤本现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为现存此集最完整的善本。集中收录有孟秋书信、语录、论说、序记、行略等,是研究孟秋心学思想的重要文献。限于条件,以往虽有学者提及此本,但尚未对其进行搜集整理。一些整理本收录内容仍不完善,如李似珍整理《南大吉集》(2015)以重庆市图书馆藏嘉靖四十四年南轩刻《瑞泉南伯子集》残卷为底本点校而成。该底本前十五卷诗已佚,现存后七卷文,编者从《周雅续》、《明儒学案》、《渭南县志》等辑录补入五十一首诗词,但补录仍然不足。笔者又通过曹学俭《石仓十二代诗选》“明三集”卷十五《瑞泉集》(国家图书馆藏崇祯本)、何乔远《皇明文征》等辑佚南大吉诗文一百四十余首,可以进一步完善《南大吉集》。此外,北方王门重要学者鹿善继、王以悟、吕维祺等人的著述尚无人整理。这些著述中同样保存有大量的语录、会约、书札、序跋、论说、传记等资料,对于研究北方王门学者的学术活动及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北方王门学者著述搜集整理工作仍需加强。
  其次,对北方王门群体成员构成的认识仍不全面。北方王门学者曾广招门徒,讲授学术,有力促进了阳明心学在北方的传播。如尤时熙在洛阳讲学时,“闻风担簦而至者百数十人”,其中著名学者有孟化鲤、李根、董尧封、谢江、李士元等。鹿善继《四书说约》中载其门人有一百四十余人,著名学者有杜越、陈錶、张果中、贾三槐等。杨东明《山居功课》载其门人六十余人。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载其弟子近四十人。这些王门弟子继承师门学说,相互启发论证,为阳明心学的传播及发展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北方王门后学的学术活动及思想影响亟需纳入研究视野。
  再次,研究成果数量少,不够系统。与南方诸王门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北方王门研究成果数量仍非常有限,且至今尚没有专门的研究论著。现有论文也多为个案研究,缺乏对北方王门学者生平事迹、交游活动、学术观点、学术成果及学术论争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研究工作的薄弱使得对北方王门在阳明心学北传过程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对于北方王学的发展、演变及其学术特点等缺乏系统认识。
  最后,研究视角过于单一。阳明心学传人北方后,与本地域原有朱学、洛学、关学等相融汇,促成了北方学术思想的新变。同时,北方王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与政治、宗教、教育、史学、文学及社会生活等存在着密切联系。现有成果多从哲学角度审视北方王门的学术思想,总结其本体论、良知说、方法论等,缺乏将其与多方面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多元研究,使得难以全面认识阳明心学与北方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积极推进北方王门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现存北方王门学者著述中,孟秋《孟我疆先生集》七卷,孟秋、张后觉、赵维新《茌邑三先生合刻》十六卷,鹿善继《四书说约》三十三卷、《鹿忠节公集》二十一卷,王以悟《王惺所先生文集》十卷,吕维祺《明德先生文集》二十六卷、《孝经本义》二卷、《孝经或问》三卷、《四礼约言》四卷、《存古约言》六卷、《圣贤像赞》二卷等,需要尽早进行搜集整理,以推动北方王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二)加强北方王门学者群体构成研究
  通过梳理原始文献,对北方王门大量的弟子门人进行稽考,总结其家世生平、著述、学术活动、学术思想及学术影响。对于学术思想复杂、学派归属存在争议的学者,通过考证其师承渊源、交游经历,辨析其思想成分,明确其学派归属,为北方王门思想研究奠定基础。
  (三)通过整体性研究,推进北方王门研究的深入
  针对北方王门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专题个案的形式,对王门学者编制年谱,分析其思想特色,及其在阳明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采用学术编年方式,从整体上分析北方王门的学术活动,从而全面勾勒阳明心学在北方的传播情况。
  (四)多视角审视北方王门心学研究
  北方王门作为阳明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于一身。以往多从哲学角度审视北方王门学术思想,缺乏多元的研究维度。因此,有必要从宗教、史学、文学、社会等角度来对北方王门学术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北方社会文化的重要关系及影响,从而深化北方王门研究。
  总之,开展北方王门心学文献整理,加强北方王门整体研究,采用多维视角审视北方王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北方王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任永安(1973-),男,河南开封人,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代文学与哲学研究。
  (责任編辑:御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7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