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乐学”贯穿英语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晶晶 周薇

  “乐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怎样引导学生“乐学”,并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呢?
  一、利用“信息差”,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差”是指双方在即时的信息传递与信息接收之间存在的信息落差。这种落差可以通过双方交流来填补并消除,使双方信息一致。有信息差的对话是真实语境下的对话,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所以,教师应在各项英语学习任务中多设置信息差,让學生在填补信息差的过程中主动实现语言建构。虽然英语学习中少不了字词句的操练,但教师若能在各环节中注意信息差的设置,课堂上就能减少许多单调乏味的操练。
  1.经常自检,减少机械操练
  英语课堂上,大多数的语言交流都存在着信息差,相应地,很多教学活动也都能够设置信息差。
  怎么检验呢?关键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信息的传递。请对比以下两个活动场景,两个场景都是教学Where’s...?...is in Row...的对话。
  场景一:教师询问学生的所在位置。依次指向女生Linda和男生Jack.
  T:Where’s Linda?
  S:She’s in Row 1.
  T:Where’s Jack?
  S:He’s in Row 2.
  ……
  场景二:教师询问学生的所在位置。黑板上画出某个小组的座位图。教师面对黑板,背对学生,要求这个小组的学生自行交换位置。
  T:Where’s Linda?
  S:She’s in Row 1.
  (教师在座位图上相应位置标注Linda的名字。)
  T:Where’s Jack?
  S:He’s in Row 2.
  (教师在座位图上相应位置标注Jack的名字。)
  ……
  这两个活动中,虽然对话内容是一样的,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场景一中,学生、教师都早已知道答案,所以并没有信息交流,只是一种机械的对话操练。而场景二中,教师提问时并不知道学生自行调整座位后的位置,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子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教师也利用得到的信息完成了任务——标注新的座位图,这场对话中有很明显的信息流动,所以场景二中的对话是有信息差的对话。这样的对话也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尤其是核心教学环节时应尽量设置信息差,让英语课堂多一些真正的交流。如何检验教学环节的信息差呢,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自查流程图。
  2.因势利导,“猜”中生趣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差一般来源于课堂上的问题预设,恰当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对小学生而言,“猜一猜”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不错选择。
  (1)单词教学,调动感官猜
  小学阶段常见的单词多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名称,如水果、文具、玩具、动物等,教师在呈现这些单词时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遮挡住部分信息,设置信息差,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根据已知信息去猜测物品,提升学习兴趣。例如,“看一看”,只露出物品或图片的一部分,给学生视觉制造信息差,让学生去猜; “听一听”,只播放某事物的声音,学生根据声音属性去联想,或者由教师念出相关单词,让学生去联想; “摸一摸”,只提供某物品的某一部分,让学生用触觉感受一下,再去猜该物品的英语单词。
  (2)句型教学,调动思维猜
  对话教学尤其要注重语境的创设。恰当的语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语言的习得也就自然而然了。如执教School  uniform时,文中一个句型是She / He is wearing...时,教师照着书上的图片讲解,学生积极性不高,但只要把问题设置成与他们自己有关的事件时,学生就兴致高昂起来。基于此,笔者提前把准备好的装有学生姓名的盒子取出来,安排学生抽取幸运星,然后通过使用“She / He is wearing...Who’s she /  he?”来描述班上某一学生的衣着,让大家猜测是哪位同学。因为有互动,许多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抢着用新句型表达自己的猜测,气氛非常活跃,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搭建“展示台”,激发表现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乐于表现。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展示、表现自己。学生在表现、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课中活动,调动展示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趣味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做,既可巩固新授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又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展示欲望,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
  在外研社四年级上册Unit 2 In the classroom这个单元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Is there...?Are there...?句型,为了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并与there be肯定句型区分清楚,笔者设计了“连词成句”的游戏。笔者将课前准备的词卡分发给每个小组,小组成员每人抽一张词卡,然后小组交流,将所有成员抽到的词连缀成一个陈述句或者疑问句。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句子,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2.设计拓展活动,激发表现兴趣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尝试、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在教学外研社五年级下册Unit 4 In town时,笔者指导学生掌握了“问路”的相关句型后,又给学生展示了学校周边的路线图,让学生分组设计对话,帮助“游客”从学校出发,找到“汉阳树”。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活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组中画图、创编对话、模仿操练。最后,每个小组都想上台“秀一秀”,为大家展示自己确定的路线和对话。这样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创编“趣任务”,激发参与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也要给学生创编有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乐于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外研社四年级上册Unit 2 In the classroom这个单元时,笔者创编了“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在学习了描述房间内物品位置的相关句型后,笔者让学生从卧室、教室、教师办公室中选择一个房间并设计房间的摆设。学生的兴趣大增,纷纷交流设计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查漏补缺,每个学生都参与设计。在展示环节,小组成员集体上台,让其他成员运用核心句型,猜猜他们设计的房间里有什么,由他们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句型交流,锻炼了英语表达的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3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