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待优生张开数学“乐学”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转化“待优生”的前提是教师的爱,广博、深刻、艺术的爱。待优生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小学阶段的正规班,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得不到贊美和掌声,没有人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其实,待优生并非不可改变,教师可以用爱从四个方面感化、引导:一、掌握待优生心理,建立的师生感情;二、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待优生;三、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待优生;四、给待优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让他们跻身于优秀生的行列。
  【关键词】理解;尊重;宽容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16年了,单是教一年级就教了3年。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遇到了一些数学学习上的待优生。他们天生好玩,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要不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每天来学校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待优生为了不做作业 ,干脆旷课不来学校,学生越是这样,教师越是批评,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怎样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水平等,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如何用爱让待优生插上“乐学”的翅膀,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掌握待优生心理,建立的师生感情
  转化“待优生”的前提是教师的爱,广博、深刻、艺术的爱。待优生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小学阶段的正规班,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得不到赞美和掌声,没有人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平时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打球,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老师,乐于对老师敞开心扉,再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习数学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布鲁姆认为,教育中最具破坏性和浪费性的就是教师消极的期望,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所以,我们的口中不能再有“真笨,没希望啦”“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简直没救了”这些消极的语言,而应是赞赏、鼓励、积极的语言。要把这些学生当成得意门生去爱,秉着对每个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去爱,此谓广博的爱--教育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同时,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待优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他们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我去年接手任教的三年级,班上有一个老师心中的“极品学生”上课不听课,考试试卷空白,连最基本的100以内的加法都不会做,是一个神憎鬼厌的“魔鬼”。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从他的言谈中我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笨小孩”,我觉得可以用我的方式改变他。我知道他喜欢打篮球且球技很棒,所以在体育课上,我专门组织同学们打球赛,同学们都争着和他一个组,在大家的精诚合作中,比分远远超过对方,组员都对他崇拜有加,看得出他很有成就感,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遭到他拒绝之后还三番五次邀请他当我的篮球教练,以此拉近我们的距离。慢慢地,在我的课堂上,他开始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尽管他的成绩还是没有太大提高,但我知道,只要他开始接受数学就是一个大进步。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待优生的情况,绝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放任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有位待优生,她的歌喉特别好,唱歌好听,我就事先教她学会一首歌,课外活动时让她教同学们唱歌,满足了她的表现欲,她感恩于老师给她展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她对老师的亲近感。
  二、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待优生
  数学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
  这些待优生在班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他们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栽培他们,看见待优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时,我不但不责备,还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抄,并叮嘱他们要“一抄、二读、三记”,第二天上课,有意识叫待优生站起来口头做一遍,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道赞许的目光都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待优生
  一个班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待优生,我从简单的计算入手,先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利用故事、教具等科学系统教学,使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轨道。班级学数学的气氛浓、数学成绩好,对一部分待优生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四、给待优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时待优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在全面了解每位待优生的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一个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或是一个月)和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定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并定期开展班内的数学竞赛,将他们分组进行比赛,既进行同层次学生的比赛,又统计整个小组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比赛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待优生并非不可以改变,就看教师怎么用爱去感化、引导,让他们跻身于优秀生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师道.2003年第3期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覃华婵,1982年出生,女,汉族,大专学历,现在岑溪市三堡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教务副主任职务,也是岑溪市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擅长学科教学研究,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