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近几年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民众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及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引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至小麦种植中,以提升小麦产量已为必然需求。本文首先对小麦种植阶段、田间管理阶段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加以阐述,其次对小麦种植过程中所遭遇的病害、虫害、草害等问题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
  伴随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田、耕地被占用,加之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小麦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但同时民众对小麦等粮食作物所提出的需求日渐加大,因此,借助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小麦单产目的具备重要意义,除可满足民众粮食作物需求外,同时还可提高我国小麦种植水平。
  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小麦种植阶段
  小麦的种植主要可分为挑选良种、整地施肥及精细播种三个阶段:首先为挑选良种。良种的选取为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选取小麦品种时,需将种植地区土壤及气候等条件作为重要参考,确保小麦存活率。小麦播种前,应先展开晒种,晒种即指将小麦种子搁置阳光下加以晾晒,晾晒时长以1d为宜。借助晒种工作的实施,除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外,还可有助于种植人员将不完整、带有病菌的种子予以剔除,在根本上保障小麦质量。其次为整地施肥。每667㎡种植面积,以施撒6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及2500kg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宜。施肥时,应注重肥料的均匀施撒,再以旋耕机将肥料深翻至土壤中,土壤旋耕深度以20cm为宜,确保耕深耙匀,土壤无凹凸不平现象。最后为精细播种。播种过程中的播种深度、播种时期、播种数量可对小麦产量、小麦长势、小麦出苗率产生直接影响,如以播种深度为例,若播种深度不足,将会导致种子难以吸收土壤水分;若播种过深,则易导致吊根问题产生。因此,需严格实施科学的小麦种植方式。每年的10月中旬为小麦最佳播种时机,播种数量以16万/667㎡为宜,若播种时间晚于10月20日,每晚1d,每667㎡的播种面积应增加0.5万基本苗。播种时,以机械匀播为宜,并将播种深度控制于3~5cm内,完成播种后镇压覆盖,除可确保出苗整齐外,还可有助于后续管理活动的实施。
  (二)田间管理阶段
  田间管理时,依据小麦生长阶段不同予以差异化田间管理手段:首先为苗期-分蘖期阶段。出苗—分蘖阶段的田间管理重点在于小麦壮苗、齐苗、全苗,加快小麦分蘖速度。小麦出苗后,应及时展开补苗、查苗工作,若发现某一地块幼苗长势较弱则应展开叶面喷肥工作,并在小麦生长至返青期时追肥,追肥量以8kg/667㎡为宜,以此加快分蘖、发根速度;针对长势旺盛麦苗则可借助减少浇水等方式,控制麦苗长势。其次为拔节期-成熟期,此阶段田间管理重点在于多成穗且保证麦粒饱满。拔节期追肥量以15kg/667㎡尿素、10kg/667㎡硫酸钾为宜。麦苗生长至孕穗期时,追肥量以5kg/667㎡尿素为宜。若土壤相对含水量不足65%,应及时浇水。麦苗抽穗后,肥水吸收能力弱化且根系逐渐衰老,加之此时养分需求加大,因此,为保障养分充足,可以0.2%磷酸二氢钾液针对麦苗展开叶面喷肥,以达到优质高产、加大粒重等目的。降雨天气或浇水后,应注重沟系的及时疏通,确保田间积水及时排出,以免影响麦苗健康生长。
  二、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赤霉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食品安全。
  一般要求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开展一次预防(见花打药),施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预防,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还应开展第三次防治。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防治药剂要重点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对路农药,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防治赤霉病,选用药剂有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戊唑·咪鲜胺等。如果田间锈病和白粉病发生较轻,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时就可以兼治了,如果銹病和白粉病发生较重,可同时添加三唑酮、丙环唑等药剂防治。
  (二)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阶段,小麦蚜虫为一类常见虫害,并会对小麦长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小麦死亡,致使小麦减产。小麦蚜虫在温度条件12~18℃及湿度条件40%~80%的环境下,繁殖最为迅速,因此,早春及冬灌等时期为病症最佳防治时期。小麦蚜虫的防治主要可分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两种,其中化学防治即指每667㎡可选用20g蚍虫林可湿性粉剂,同50g水混合,可对蚜虫的繁殖加以抑制;生物防治手段即指可借助在田间种植油菜等方式引诱蚜虫天敌,以瓢虫消灭蚜虫,形成虫害的有效防治。在防治策略上还应遵循绿色防控理念,需将对蚜虫天敌瓢虫的保护作为重点,为瓢虫的良好繁殖创造条件。
  (三)草害防治
  小麦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生草害,将会同麦苗争夺养分,对小麦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因此,种植人员须注重草害的防治。现阶段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草害类型分为以下两类:以野燕麦与看麦娘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及以荠菜与宝盖草等为主的阔叶杂草。防治草害时,化学防治手段通常可获取良好成效。防治禾本科杂草时,可选用炔草酯或甲基二磺隆进行防治;防治阔叶类杂草时,可选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及其复配制剂。当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时,可同时选用前述两类除草剂混合施用,以确保除草效果。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小麦在我国粮食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为民众日常饮食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民众对小麦需求的日益提高,借助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小麦质量及小麦产量,针对满足民众对小麦所提出的需求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此外,借助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还可有助于我国粮食作物种植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力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6):162.
  [2]王庆轶,陈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2(10):53-54.
  [3]郑翔,陈昆,张继晴,等.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7,22(09):54+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