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网络文化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池上嘉彦在《符号学入门》中指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与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息息相关。”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文化的烙印已经深入当代人们身心。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当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信息错乱繁杂、文化价值良莠不齐等负面影响给当下中小学德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文化 德育教育
  中小学生是未来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阶段,好奇心、逆反心理强,最容易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因此,顺应网络文化,探究恰当教学策略及方法,扬长避短,实现中小学德育的变革,使教学得法、有效,是当下中小学德育的迫切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网络科技  信息影响  德育进步
  一、利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创新性、融合性等特点,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学生很多方面的需求。图文结合,音频、视频等媒介融合方式,改变了传统德育内容的枯燥乏味,让德育内容更富趣味性、生动性,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让中小学生接受。同时,网络语言、网络事件、互动行为等还为德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资源。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从众”这一概念时,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网络上的有趣视频: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两个人蹲在路的两边拉尺测量。悬空的皮尺离路面近一尺,路人不得不抬腿迈过去才能继续前进。当人们迈来迈去的时候,两人撤掉了尺子,但仍蹲在路边,保持刚才的姿势。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看到前面的人走到那里都是迈了一步才过去的,后面的人也都以不同的姿势迈过去。就连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也纷纷下了车,扛的扛、搬的搬,无形的尺子仍然发挥着“阻断”的作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随着网络视频的播放,学生笑作一团,轻松的视频为这节德育课埋下了伏笔,开启了精彩的讨论。
  二、利用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改变德育教学方式
  网络文化的隐蔽性、平等性、互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师生德育共同体,让德育教学更具民主性。在网络环境中,无论是作为德育的对象中小学生,还是德育的主导者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双向沟通,真正了解双方的需求与问题,从而寻求解决办法。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早已不局限于课堂,师生、生生多向互动成为常态。
  例如,在教授《父母的疼爱》一课前,一位老师让学生寻找并录制父母疼爱孩子的生活片段,并将自己满意的作品放到班级博客上展览。这种有趣的方式引来了网友的关注,网友之间的交流又摩擦出了更多的灵感和火花,老师给予点评,学生也参与其中,为这节课创造了丰富而新鲜的资料。多向的互动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在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留下了珍贵的成长记忆。
  三、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开辟德育教学新媒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室+黑板”的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了。而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成为师生教学活动喜闻乐见的方式。网络文化,尤其是动漫文化逐渐成为中小学生与社会接触最多,且最受欢迎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客观上来讲,它是中小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小学生的成长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中小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同时,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让中小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自行获取相关德育知识,打破了家校德育教学的空间局限,也使得网络文化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除学校和家庭之外的另一补充。
  例如,中小学生通过网上聊天室、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同时,遨游在网络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也能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四、加强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倍受社会各界诟病,但学校德育却回避不了,一味指责也没有意义。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著力研究的课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如观看《熊出没》时,引导学生对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行为进行是非评判,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探讨,从而辩证地看待网络事件,批判地汲取网络文化,提高学生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自制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抖音、网红等网络文化,利用蕴含正能量的网络事物,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还可以通过开展视频讲座、在红色网站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积极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要积极应用网络优势,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以网络文化中丰富的中华传统元素浸润学生心灵,树立中国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从而自觉抵制西方流毒和西化影响。
  综上所述,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应正视网络文化,认真研究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方式、媒介变革,强化价值引领,与时俱进,使中小学德育卓有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