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森林資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都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这就致使很多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要改善这一局面,就必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基于此,对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也导致了一些环境问题,尤其是森林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人类社会对森林资源的无节制索取,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储备量逐年降低,并因此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1.1 预防沙尘暴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在气候环境条件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以往每年的初春时节,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会出现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当地森林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致使植被的防风固沙功能逐渐弱化,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大量沙子会被卷入空中,进而形成沙尘暴。近几年,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力度上进一步加大,这就使得流沙大部分被固定于防护林范围内,沙尘暴的出现频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1.2 避免水土流失
  最近几年,我国诸多地区由于大量砍伐森林资源而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某些地区甚至还由此而引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不仅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森林资源被破坏后,土壤中的水分将严重流失,干旱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会随之显著增大,进而对当地植被的健康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若这一现象不能及时得到遏制,当森林资源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致使周边湖泊、河流等发生淤积现象,若遇到夏季降雨较多的天气,还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而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森林资源保护举措,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能充分发挥出森林资源对土壤的固结作用,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并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问题。
  1.3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我国对木材的需求量较大,保护森林资源,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加林业人员的收入。随着相关支持及优惠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林业种植事业中,林业资源的培育现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升,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当地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脱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对于一些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来说,通过对当地的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可促进当地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为脱贫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1-2]。
  2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林业指的是将森林经营作为主要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林产品生产、木材经营等活动,这是一项以保护性资源经营为依托的公益类事业和基础型产业。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较大,在各种各样的土地类型中,林地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属于世界人口大国,这就决定了我国人均林地占有面积偏低,人均林地占有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尽管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细节上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森林面积不足、森林资源质量偏低、分布不均匀等[3]。总的来说,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善,森林资源也主要集中于这两大区域,而在生态系统比较薄弱的地区,森林资源也相对较为匮乏,由于森林资源不足,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也会对森林资源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不少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结构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可利用的森林资源非常有限,很难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3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虽然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但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基本的保护意识,对很多法律条文的规定更是视而不见,导致这些政策与法规很难真正落实到位[4]。而且很多地方部门都不注重对经济发展与森林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过于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完全不按照相关法规的约束对森林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这一做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但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最终引发泥石流、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不利。
  3.2 森林资源产权不清晰
  现阶段,我国在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时,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存在具体产权不够明确的问题,尤其是在部分比较偏远的地区,相关林业部门除了要完成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落实好相应的砍伐工作,若不能有效处理好上述工作之间的关系,或者管控不到位,就极可能致使森林资源出现严重缺失的问题,最终对林业资源的长远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3 不具备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只有具备完善的规则制度,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才能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管理机制上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管理部门的设立过于形式化,具体管理条例也还不够完善,很难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另外,各地区森林资源监管部门也没有严格将自身的职责落实到位,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无偿的形式对森林资源进行开采,这不仅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还会致使森林资源长期处于过度开采的状态[5]。   4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
  4.1 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要实现对社会大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就必须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对公众相关方面教育的重视度。要将重点放在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上,使其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公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森林保护队伍中,形成全民参与、全方位保护的局面。在宣传渠道的选择上,可采取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还可利用植树节等相关节日活动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我国森林资源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6]。
  4.2 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产权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要想实现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明确划分和落实森林资源产权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时,相关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规定,从而促进森林资源开采行为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资源评价体系,将不同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单位有效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率和质量。此外,在明确划分森林资源具体使用权和产权的基础上,还应利用发放森林产权证的形式,对产权人的行为加以约束,使森林资源产权人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3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1)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森林保护管理中有关砍伐等问题的处理模式加以改进和完善,严格规定砍伐的范围和数量,对于一些违规砍伐行为、超额砍伐行为,必须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2)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森林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存在的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做好相关预设处理,同时还要在森林占地与用地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流程,在没有得到审批结果之前不能随便占用土地,否则将追究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7]。3)要加强对森林林木资源流通运输的监督,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对于非法加工木材等行为必须严格查处。
  5 结语
  森林资源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控、气候环境的调节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護和管理。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上还存在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在今后的实践中注重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构建一个完善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并明确划分和落实森林资源产权。
  参考文献:
  [1] 周永权.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8):63-64,66.
  [2] 刘进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J].农家科技,2019(1):180.
  [3] 杜政升.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J].绿色科技,2019(1):27-28.
  [4] 李小勤,李军红.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J].农家科技,2018(11):154.
  [5] 刘东.小议新时期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J].农家科技,2018(6):181.
  [6] 时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民营科技,2017(6):96.
  [7] 孙明轩.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农家科技,2020(1):168.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0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