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安全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施工过程中频发的安全事故迫切需要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以规避。本文从分析安全事故原因着手,研究从加强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行政部门监管等方面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以达到减少工程安全事故,追求企业最大利益的效果。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1  前言
  建筑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  建筑施工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别及成因
  施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建筑施工的动态性决定了其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其中的风险内容主要有人员、设备、施工环境和管理等。人员方面的因素是指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或作业人员因违规操作导致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设备因素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材料不合规、防护用品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施工设备老旧且超负荷运行导致安全事故;环境因素是指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外力因素造成安全事故。安全责任管理体制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核心保障,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或形同虚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未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人员对工程安全隐患没有足够的认真,对排除工程隐患的对策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检查制度走过场,未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我国目前施工安全最大的绊脚石,需要我们加以完善。
  3  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
  3.1  做好事前预防措施
  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最有效的方式是做好风险预判。建筑企业作为安全事故责任主体,对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第一责任人。由于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现阶段,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属于事后型、被动型的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事前预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做好事前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工程风险评估,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要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认真分析引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做好风险识别、做好安全防范。在施工方案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上至下向施工人员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进一步提升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二是开展岗前培训,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目前,我国90%以上的施工人员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如: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应急急救知识、施工安全操作知识等等,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工、建筑起重机械特种作业证书、架子工证书等特殊工种的资格证书等。
  3.2  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建筑施工管理中规避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可以有效保证施工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现行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过程中未按要求和标准进行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要落实安全检查制度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制度,实行每天一次的常规检查,每周或每旬开展安全工作调度,安全管理员、项目总工、质保、施工班组负责人全程参与,确保安全检查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安全质量检查,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设置安全警示牌或拉设安全警戒网,做好提醒工作。除确保安全设施完备外,实时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风险监督和风险预判,做好防患应对措施,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安全监管
  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出台相应的行业规章和管理办法对项目的施工进行监管。监管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建筑企业资质的事中事后监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管,依托逐级成立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理机构来实施。政府作为安全质量督查的主体,对督促建筑项目安全施工起到关键的作用。施工安全检查应跳出以往监督管理模式,不再局仅限于“事中控制”和“事后问责”,要在监管的同时指导企业科学辨识工程项目风险,指导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应将施工质量安全检查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严格准入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制度制定到位、人员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在事故问责方面,大小事故均有着落,查明事故原因,对相关责任人严惩。着力推动各施工项目资源整合,减少能耗损失,建立安全、高效、节能的能耗体系。在安全评估方面,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安全指标。目前,政府部门一般都是依据安全检查评分表综合评价企业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安全检查评分表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偶然性,无法全面反映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整体状况,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用我国质量安全管理方式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起到强化项目安全监管的作用,同时也督促企业强化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
  4  制定风险防控举措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物、环境。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风险回避,根据对风险的评判结果开展可行性选择,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二是采用方案论证、程序管理和人员教育的方式增强抗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三是通过责任分解、风险分散等方式来分散风险;四是制定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和采取应急管理措施等在发生危险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现行建筑工程规避风险比较常用的举措是通过专家经验评分对风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实际操作中,部分施工企业通过向一线施工人员发放《安全风险调查问卷表》的方式,来采集发现分析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点,作为防范风险的指标和参考。在项目监督过程中,通过在原有的“工地踏勘-监督交底-日常巡查-督促整改-竣工评价”流程中增加风险辨析、风险防控等内容,将巡查内容专项化、巡查目的具体化,重点加强对施工风险评估中的重要风险点的防控,加强各部门协作,整合各方资源,避免重复检查。建立“风险预判、重点防控”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监管效率,有效预防安全事故、提高工作效率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项目风险预估、事前控制、重点监控”的监管模式。明晰主体责任,将质量把控的重点放在企业身上,把质量控制放在一线,放在项目工地上。要求从企业自身出发,着力开展企业质量安全文化建设,企業文化入脑入心,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高质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全体职工的安全责任质量意识;中介组织不断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致力于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水平,不断加强风险预判和风险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事前预防的督导作用,做好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引入风险管理保险机制,对事故造成的伤害引入第三方补偿机制,反向倒逼企业加强安全质量监管,企业着力重视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 程悦.基于OT-GM模型的物流企业安全投入预测与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 峨边彝族自治县水利局.学术网文,百度百科,2008.
  [3] 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J].建筑安全,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1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