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使其向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要依靠教师信息意识和观念的改变,还需学校创新多种培训途径,加大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实现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教师 信息素养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在高校逐渐被引入、推广并落地生根。“互联网+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大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主力军,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在变革中取得先机。然而,目前教师信息素养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我们就现存问题及如何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分析探讨。
  1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即教师利用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和思维,在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把现代信息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同时启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这种信息时代下改革与创新、教与学的互动,构成教师信息素养的新内涵。信息素养将一直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是教师应变智慧社会和智慧教育的“定海神针”。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但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经过调查研究,大多数的教师认为信息素养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说明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较强,但是教师在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困难进行归因时,认为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阻碍信息技术应用的最主要因素。虽然随着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入,各高校有部分教师已开始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并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然而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致使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对技术的应用处在模仿和尝试阶段。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存在缺陷,固守陈旧教学模式的惰性仍然普遍。对高校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施等过程中,教师难以做到真正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对课件制作技术最为关心,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能力明显不足。
  (3)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的系统性不足。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单靠几次技术培训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教师仅仅学了个形式,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并不了解,致使其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不符合教师信息素养系统性、长期性的特点。
  (4)信息化教学的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从学校视角看,信息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从个人角度看,信息化教学缺乏教学创新团队的支持和帮助,相当多的教师不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改革创新精神。
  (5)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缺乏氛围。信息化教学设施落后,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不利于教师养成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作、交流与成长的习惯。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应顺势而为,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1)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知。要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重塑教师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自觉加强教学设计理念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更新专业知识,充分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合体,为信息化课堂增添新元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了解信息化的概念,客观评价其对教育的影响,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教育领域出现的信息化改革,这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更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2)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科研活动主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强化信息认同。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加大翻转课堂力度、建立课程微信群和公众号、推行线上线下网络化泛在学习、利用大数据对学习效果实时分析等手段,应对随时变化的社会发展。其次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是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网站的开发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能够帮助教师将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搜集、制作、上传教学资料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检验,能够实现在教学与管理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
  (3)加强校园“互联网+”建设,为教师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首先,高校要积极加大校园信息化、智慧化环境建设,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面,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校园无线网络。其次,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各种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比如智慧教室,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构建和谐的信息协同环境,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热情。另外,学校还需要为教师设立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持服务部门,建立“互联网+”技术指导团队,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遇到的信息技术问题,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4)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出台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相关教学情境的情况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的内在驱动力,形成教学创新与信息素养提高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对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将线上教学算进教学工作量,而基于网络而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则给予一定的科研分奖励,从而提升参与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5)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多途径培训方式。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内化的过程。首先,学校可以适当的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教师们身临其境的体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与众不同,激发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积极性。在与互联网的“联姻”下,教师之间可以轻易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微课、MOOC等新兴教学形式出现,教师之间更容易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其次,采取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组织本校教师利用网络研修的方法,学习网上先进的教学模式,设计完成符合专业特色的MOOC、微课等研修任务。最后,提供“互联网+”信息沟通平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协作。高校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应用技术,并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从而实现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證。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最终实现中国教育“弯道超车”,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04):117-122.
  [2] 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04):128-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