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弱智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探讨的内容旨在培养智障儿童学习动机,引发他们学习活动的原动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激发兴趣法、强化成功感觉法、体验学习快乐等方法,让弱智儿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关键词:弱智儿童   学习动机    培养
  记得美国教育学家盖尔曾指出:动机决定行为的倾向性;动机决定对刺激物反应的各种变化;动机是坚强的动力。而学习动机是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它不仅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性质,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
  一个学生如果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那么他在学习上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集中注意,以极大的努力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就难以获得成功。同样,学习动机对于弱智儿童的学习也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低下导致学习动机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对他们的学习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弱智儿童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
  一、弱智儿童的动机特点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出:弱智儿童对周围有意义的事物无兴趣、无好奇心,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们不是主动的去发现并加以解决;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在外来因素的直接推动下进行,缺乏自觉性、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也不会根据行为活动内容的变化提出新的补充动机;缺乏由个人决定的活动动机;在完成某一工作时,弱智儿童易受较近的动机支配,难以用较远的动机作指导。
  那么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弱智儿童的学习动机呢?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培养和激发。使学生把外界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从没有动机到有动机。使弱智儿童潜在的动机充分的调动起来。
  二、弱智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1.明确的学习目性
  使弱智儿童明确学习的目的、作用、意义,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弱智儿童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要想使弱智儿童真正明确学习的含义,单靠教师讲大道理,空口说服是行不通的,而要利用各种方式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经验。例如给弱智儿童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使他们面对某种任务,组织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心理学与教育学证明,采取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成功的培养学习动机。
  2.使弱智儿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动机既是学习的原因,又可以说是学习的结果。提高弱智儿童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他们学会、学懂,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能进一步激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自我要求的标准。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成功是我鼓励的最佳方式。如果弱智儿童在学习上经常失败,就会极大的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信心。久而久之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作为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组织他们学习,使每个儿童在学习上都获得一个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例如:如在上劳动课《叠被子》,我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学生把被子叠上,不管叠的是否整齐,我都对学生进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采取吸引注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及生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弱智儿童,可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唤起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意义性。但不能把反映事物本质及内部规律性的知识加以简单化、机械化,但弱智儿童单纯凭机械记忆获得没有内在联系的死知识。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概括化、系统化的知识才能促进智力发展。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设计教学方案,以精湛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弄通学懂。让弱智儿童把知识学活了,智力得到发展,头脑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如上劳动课《手擀面》制作,我通过讲解、演示和让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手擀面的制作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弱智儿童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好、恰当、有趣,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促进智力发展。这就是好的成功的教学方法。
  4.使弱智儿童原有的学习动机迁移
  弱智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可利用弱智儿童對其他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使儿童这种已有的动机与兴趣和学习发生关系,把这种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弱智儿童对学习产生需要。 教师首先利用观察法、谈话法、等来了解弱智儿童的原有动机和动机的个别差异是什么,以便对症下药,实现原有动机的最佳、最有效的迁移。
  三、竞争与合作
  让弱智儿童相互之间在各方面展开竞争,也是鼓励进取的诱因之一。他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彼此之间不免产生不友好、自私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而良好的合作可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使弱智儿童彼此友好相处。必须注意,竞争的态度和目的应明确,内容要有助于儿童团结、互助合作和集体注意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7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