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我国乡村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乡村旅游将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索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类问题与相应解决措施,并重点对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进行探究。研究提出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不仅要追求景观与设施层面的建设,更要关注产业融合的发展,因地制宜,深层次挖掘乡土特色与文化产业,将产业融合到乡村旅游规划中,给乡村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9-013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9.035
  Abstract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is now facing th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rural tourism will be an important path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we explored various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and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at in rural tourism planning,we should not only pursue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and facilities,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with local conditions, find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ndustry with deep insight, integrating industry into rural tourism planning, to keep the new vitality and life vita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o r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Rural tourism;Industrial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智库重点课题(HNKJZK-2020-04A);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B560013)。
  作者简介 张平(1988—),女,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从事村庄规划与建设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15
  我国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2007年提出“城乡一体化”,到 2017年提出“城乡融合”,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此可窥见城乡发展本质的一脉相承及升级发展,国家在不断提升对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持续关注,在乡村发展中也必将延续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国际一般标准,人均GDP如果超过5 000美元,旅游将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热门休闲方式,从2015年起至今,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占国内游人数比重均已超过50%,2019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15.1亿,同比又增加了10.2%,由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判断,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乡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鄉村旅游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创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又能引导当地居民实现就地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可能使乡村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到较好的保护,推动乡村特色提升等。
  如今很多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繁华热闹的城市生活,而向往着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质朴悠闲的田园生活成了都市居民的新宠[1]。未来30年,乡村必然会成为真正的奢侈品来被城市人竞相追逐。在政府各方面的支持下,全国已涌现出一批批的乡村旅游品牌村,激发了社会各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持续关注和投资热潮,但是随之带来的产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1 乡村旅游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失衡,政府管理缺位
  虽然部分走在前列的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整体上仍存在产业结构失衡、政府管理缺位的问题,很多村庄发展旅游比较盲目,前期没有做好旅游市场考查,在发展中存在同质不良竞争及供需不平衡导致的旅游发展缓慢问题,还需要国家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增加关注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以规范与引导[2]。
  1.2 城乡缺乏协调,互动交流不畅
  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众多的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在开展旅游活动中,产品、资源等要素的多方交流均存在障碍,体现在城乡旅游商品交换中存在价格不对等、信息缺乏互通、利益分配不均等现状[3]。优质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也多集中于城市,相比之下乡村显得简陋且建设局促,更容易出现产品附加值低、服务质量不高的经营问题。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旅游方面的协调配合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3 缺乏融资手段,导致投入少、规模不大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在发展中都存在融资困难,一些村庄虽然有特色、有文化,但是因为前期缺少资金投入,导致当地旅游业一直处于粗放式的发展状态。资金缺乏必然伴随着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水平难以提升、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同时资金缺乏也必然会影响后期运营推广的力度与方法,使得乡村旅游难以打开市场获得大众认可,更是难以成为乡村旅游名村或景点。   1.4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很多乡村在开展乡村旅游是没有综合考虑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产业链接的断裂,不能形成融合循环效应。且很多项目缺乏对一年四季(往往缺乏冬季项目安排)、一天24小时(缺少夜间活动)等的合理产品设计,导致旅游体验深度不够,不能合理完成产业营销,且没有将项目与自身基地特色相结合,产品研发上缺乏精品与新型产品,且配套要素后劲不足。
  1.5 乡村旅游发展破坏原有聚落环境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传统聚落有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有些乡村在发展中过度强调项目开发与商业打造,在旅游发展中忽视了乡村原始的文化价值与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如果没有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势必会造成浪费资源的现象,更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6 自发行为过多,旅游产业规模化难度大
  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一般必须要借助于外部市场、交通优势、地域资源等,所以规划定位中前期规划没有合理进行市场分析导致规划定位偏失。此外,很多乡村在开展具体旅游活动时,往往由于在实际运营中会遇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或者使得村庄经常因为利益价值而对原规划产业做出调整。很多乡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定位偏失,经营者缺乏强大的资金整合能力,容易导致后续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不能有效完善乡村自身造血功能。
  2 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探索
  2.1 第三产业内部融合
  2.1.1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在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乡村的地域差异性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背景资源、表现形式和经济实力。现阶段在闲暇假日,城市居民更倾向于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农村的田野间来疏解压力,体验乡间文化所赋予的独特魅力。此外,乡村借助于举办多种节事活动,来打造文化IP旅游模式,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比如举办一些丰收节、民俗展览等活动,此刻两大产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性共同构成了产业融合的基础。
  2.1.2 乡村旅游与商业产业的融合。
  在开展乡村旅游中,一定要有配套的餐饮、住宿等商业设施,否则优质旅游无从谈起。现阶段乡村民宿发展如火如荼,田园休闲康养中心、乡间疗养院等也如雨后春笋萌土而出,但是在发展中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市场定位,不能盲目开展过多的商业活动,要量力而行,配套旅游,精准定位。
  2.1.3 乡村旅游与教育产业的融合。
  目前各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行业永远都是一个朝阳行业,旅游业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参与并提升旅游项目的定位。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遗迹等都可作为研学资料,久居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接触乡村空间的机会,对于山水田园的认知都停留在模糊階段,能够有机会带着孩子亲自体验乡间文化、参与农事劳作、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美食,可以说绝对是最接地气的教育方式[4]。所以在乡村建设中每年都有很多乡村振兴教育学堂、乡村教育基地的项目落地。 此外,乡村的美景还吸引着众多追求艺术的人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绿水青山、茶园花海都是开展摄影、绘画的艺术天堂,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与风土人情[5]。
  2.1.4 乡村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融合。
  乡村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融合多反映在旅游项目开发与体育项目相结合,比如在乡村旅游中利用乡村气候、地势、地形等资源开发滑雪、滑沙、攀岩、漂流、冲浪等运动项目,将这些运动元素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还可以与旅游赛事、文化节日等结合,更大规模地推广乡村旅游业与体育业的融合。
  2.1.5 乡村旅游与手工业的融合。
  乡村中,很多能工巧匠都有手艺,所以乡村一直是手工业发展的沃土,而乡村旅游的兴起将给乡村手工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乡村常见手工业形式有纺织、印染、制茶、瓷器工坊、陶艺工坊、手工艺品制作等形式,这些手工业的开展将给乡村旅游营造出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及市场吸引点,打造品牌化及知名度,而且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拓宽手工业市场,安排更多的人就业,实现乡村的就地城镇化。
  2.2 跨产业融合
  2.2.1 以一产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
  该产业模式往往以特色农林牧渔业为背景,将当地优质农业资源有乡村旅游相融合,打破传统农业界限,借助二产的农产品加工与制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休闲服务、产业服务、市场营销包装,在产品上打造休闲农业产品、土特产模式,结合生态观光、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形式,延伸一产产业链,拓宽市场渠道,实现“特色种养殖→进一步深加工→配套产业服务或体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2.2.2 以二产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
  乡村的二产发展主要指的是依托于农业农田所生产的农产品及特殊工艺深加工等的发展,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此二产也必须借助于一产的发展,在一产的基础上提供配套二产、三产,如仓储、运输、电商模式等,并融入科技、信息、金融等高新技术,进一步与当地文创、旅游相结合,形成互相推动相互支撑模式,实现技艺与旅游的同步发展。比如在乡村旅游中,可以形成前店后坊的小家庭作坊模式,前门对接旅游营业参观,后院加工生产对外销售并加入农家产业加工体验项目,实现产业的真正融合互动。
  2.2.3 以三产为主的“一二三产融合”。
  通过三产积聚人气,促进消费,进一步将一产、二产项目融入到村庄产业中,实现就地体验式消费,并结合文创资源,发展优质乡村游。比如节事民俗型,借助乡村的文化特色,开展极富乡土性的人文活动项目或者景观风情风貌,结合乡村节事活动,在项目设置中,再融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一产项目,还可融入手工艺制作、深加工厂区参观等活动,打造高参与度高体验感的乡村旅游模式。   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的确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道路,但是并不是所有村庄都适合搞旅游,也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照搬套用,每个村庄情况不同,没有可以生搬硬套的模板,也没有可以生硬复制的样本。在做之前先想清楚“我们村有什么”“市场情况需要我们怎么样”“我们有的别的村有吗”。在乡村规划建设中一定要找准思路、因地制宜,勇敢尝试。可以在过程中尝试以下方法进一步引导村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1 加强政府的参与度,强化政策多方引导
  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和培育有诸多优点,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速率,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协调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政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挥对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引导与扶持,并延长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寿命。
  例如,2019年最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可以直接入市,这给旅游旅游产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落实产业项目一定是首先考虑用地情况,先明确土地使用权问题,比如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范围内肯定是要严格把关产业项目的,哪些能放哪些不能放,林地里能开展什么项目,设施农用地在做旅游产业项目时有没有绿色通道等问题,在实际规划与建设中都需要更为明确的政策加以规范与完善。目前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下,各地乡村规划都在探索用地留白机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提出留白用地与乡村产业有机结合的策略,还可以充分利用村庄内的闲置院落、空置房屋等存量土地,开展村庄产业化活动,将产业发展与农村土地发展相结合,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结合土地整合、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合理进行产业创新与发展。
  3.2 复兴乡村文化,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产业
  在乡村旅游产业中一定要注意寻求文化根源,要立足乡村自身发展基础与资源,不要搞大拆大建的巨大工程投资,要把村庄承载的独特地方文化制作成产品,将本地优质产品经过文创包装后出售,同时结合游客的刚需来配套服务设施;借助乡村节日庆典及民俗活动,组织村民们将日常歌舞、农事劳动、耕作方式作为一种旅游体验项目,吸引游客们主动参与共同体验劳动与丰收的喜悦[6]。采用文化复兴、文化兴村的运作模式,合理开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乡土文化,再进行一定的文化宣传,从而形成文化名镇,发展手工业制作体验、休闲参观等产业业态。
  3.3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乡村旅游建设开展的重点就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乡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进程,在乡村旅游中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乡村实现就地城镇化,有效地将青壮年劳动力留在乡村就业,并为老人、妇女也带来更多的就地创收机会,缓解农村人口结构压力,并推动乡村扶贫工作,使乡村发展为宜游、宜业、宜居的新型美丽乡村[7]。
  3.4 强化生态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举措
  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并不算“无污染产业”,它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对本地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游客随手乱扔垃圾、随意毁坏公物等行为也是屡禁不止。此外,如果存在二产、三产的引入,农产业加工、手工业制作、商业餐饮业发展如果监管不严一定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注意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加以合理引导,关注生态平衡与生命健康,确保“三生”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并通过种种政策制度进行合理引导。要记住生态环境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旦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后续要想换回将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也可能导致旅游产业就此中断。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没有便利的交通想发展乡村旅游几乎很难成功,只有外部交通方便了,游客才能吸引过来,如果现状乡村交通条件滞后,想要搞好乡村旅游,首先就是要推进该村交通建设,先解决该乡村对外交通联系问题,打通与周边旅游景观的交通联系,逐步形成以点连线的乡村旅游环线,必然会带来游客数量的增长[8]。此外,除了道路,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给排水能源等市政基础设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市政设施不齐全,根本不可能完成一个旅游景区的基础要求,也不可能开展后续旅游工作。但是在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意创意性,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融入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在公共服务中心、公共休闲节点、景观小品、环卫设施等的建设中,经过精心设计都可变身为一处处景观打卡处。
  3.6 重新发挥村民力量,推动能人返乡创业
  针对性地提出对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创业的产业发展探索,致力于解决现有的乡村留守老人及儿童现象。村内发展旅游业,村民都能积极参与。可以邀请村内外出打工或创业等的能人巧匠都加入村庄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再充分挖掘乡村遗产、传奇故事等开展文旅产业,充分带动村民发展动力,积极运用每一份力量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搞发展搞建设。
  3.7 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乡村旅游产业
  人们参与乡村旅游,除了体验乡土风情,品尝特色美食也是出行的主要目的地,在吃的方面不仅仅是追求安全,更要体验出健康,除了常见的农家乐形式,还可以构建更多元化的餐飲服务,打造出乡野健康膳食,并与土特产和农产品加工出口相结合,实现三产同步发展[9]。“住”也要体现出乡村特色,作为构建乡村活力的重要元素,民宿是一项乡村游品质的重要体现,目前虽然民宿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依然存在设施与服务等一些问题出现。“行”的便捷与否决定着乡村旅游的游客量。除了方便快捷的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网络外,静态交通也不能忽视,在村庄规划与建设中已经要做好游客容量分析,沿村口及主要项目区配备充足停车位,还要完善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还可以加入小火车、马拉车、骑马游等项目,在交通上实现人车分流,使游客更方便的体验乡村自然风光。此外,还要满足游客“购”的需求,更好地与一产二产三产品牌化相结合,打造可食、可视、可使的多功能购物,并促进乡村旅游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科学规划,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联系,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10],坚持保障农民利益,加强产业市场监管,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形成具有“造血”功能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瑶,章波.基于地域精神塑造的乡土景观设计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6):121-126.
  [2] 唐惠娟.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6):30-31.
  [3] 司凯.徐州市创意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0(8):25-26.
  [4] 郑娟尔,周伟,袁国华.“三线”体系及划定技术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6):21-26.
  [5] 于丽.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6] 乡村产业振兴的十种模式[J].中国合作经济,2019(8):37-51.
  [7] 刘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8] 李小梨,吴昌庆,韩波.温州沿海山区乡村发展策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5):63-66.
  [9] 吴东锋.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麻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  吴艳娟,杨艳昭,杨玲,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11):2072-2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8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