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现状与目标强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是反映我国R&D投入强度的一个重要依据。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结构不合理、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科技发展战略和有关指标,对我国未来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进行测算,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础研究投入现状目标强度
  [分类号]G311
  
  1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状况分析
  
  1.1 基础研究投入速度加快,但投入强度仅维持在约5%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稳定地加强基础研究”战略的实施,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经费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的基础研究经费达46.7亿元,到2005年为131.3亿元,以每五年超过一倍的速度增长。据最新资料统计,2006年基础研究投入经费为155.8亿元,2007年为174.5亿元,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
  从历年有关数据来看,我国R&D投入(如2005、2006、2007、2008年分别为2 450.0亿元、3 003.1亿元、3 710.2亿元、4 570亿元)、R&D投入强度(2005、2006、2007、2008年分别为1.33%、1.42%、1.49%、1.52%)、基础研究投入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基础研究投入强度(GEBR/GERD)长期稳定在5%左右的局面没有改变,2004年我国GEBR/GERD指标达到6.0%,但2005、2006和2007年却逐年下降,分别为5.4%、5.3%和4.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R&D经费支出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19.5亿美元,在公布数据的17个国家中属中等水平,仅为美国的3.2%,日本的10.7%,韩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是我国的1.9倍。我国2006年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R&D经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为5.19%。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大多在20%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甚至波兰、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20%。对比发达国家,我国R&D经费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很小。
  
  1.2 基础研究占R&D经费的结构不合理
  我国R&D经费的应用结构不合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三大资金应用去向方面,试验开发研究投入相对过高,而基础研究投入所占份额偏少。我国近年来R&D投入的应用结构。
  就R&D活动的各类型经费比例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试验开发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14左右。2006年我国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3,2:15。美国2000年这一比例为1:1:3,法国1999年为1:1:2,意大利1998年为1:2:2,日本1999年为1:2: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在研究开发活动中的比重偏低。
  因此,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调整R&D经费投入结构。
  
  1.3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近10多年来,我国企业投入和执行R&D经费总额及其比例逐步呈上升趋势。2005年,企业R&D投入总额1 642.5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67.0%;执行的R&D经费1 673.8亿元,占全国的比例为68.3%。
  另外,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自身R&D经费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从2001年的0.25%上升到2003年的0.7%,2004年进一步上升到1.2%,2005年为0.9%。
  企业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9%上升到2003年的7.3%,随后上升到10%,2004年为13.48%,2005年为11.50%。
  从R&D人员投入状况来看,企业基础研究的人员比例很低。2003年国内企业研发人员中90%以上从事试验开发,从事基础研究的R&D人员仅有0.85%。2003年,全国基础研究活动人员中,有64.9%在高等学校,28.7%在研发机构,企业占6.5%。
  此外,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形成了多渠道格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都通过不同形式资助基础研究。据资料显示,2002年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分别为7.76亿元、21.84亿元、6.08亿元、24.15亿元、0.60亿元,这些有统计数据的经费约占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的82%。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最主要渠道,其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的60%以上,其次为科技部和教育部。
  
  2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的测算
  
  随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在未来5―10年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在什么范围比较科学和合理?这是在未来科技活动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1 预测的前提
  根据相关发展战略目标和国际经验,对未来基础研究投入及其目标强度的预测应遵循三个前提:一是到2010年,我国的GDP保持年递增7.5%,2011―2020年保持递增7.18%(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确定,今后五年内国内生产总值保持7.5%的年均增长率,参见: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报告(957页),2000-2020年GDP按年增长7,18%计算);二是我国的R&D强度从2005年的1.34%增加到2010年的2.0%,到2020年提高到2.5%;三是借鉴国际经验,将我国的基础研究强度从一直徘徊在约5%的状况调整到2010年的10%,到2020年提高到15%左右。
  
  2.2 经费测算
  按前提一增速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按2007年不变价格计算),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61万亿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社会R&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到2020年,提高到2.5%以上。按此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R&D经费将有一个高速增长期,2010年我国R&D经费将达到6119亿元以上,2020年将达到15 302亿元以上。
  
  2.3 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GEBR/GERD比例增长目标)测算
  国际经验表明,R&D强度(GERD/GDP)从1%上升到2.5%是一个为期约15年的快速增长期,每5年上升0.5个百分点。R&D/GDP从1%上升到2%,一般为期10年,同时,基础研究强度(GEBR/GERD)也迅速上升。如R&D经费达到2%时,美国GEBR/

GERD约10%、日本15%、德国20%。GEBR/GERD从2.0%上升到2.5%的5年间,有些国家的GEBT/GERD继续增长,如美国增长到13%。从国际经验看,典型创新国家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都在15%~20%之间,各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都存在着“先迅速上升然后回落并稳定在15%~20%之间”的变化轨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规定了我国未来的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C-DP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因此,我国R&D经费从2007年的1.49%增加到2010年的2%时,GEBR/GERD指标的合理变化应当是从当前的5%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13%。2010-2020年,随着我国R&D经费的增长,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应达到15%,以确保我国科技持续发展。
  
  2.4 基础研究投入增长及目标强度测算结果
  如果按照国外GEBR/GERD比例与GERD/GDP比例的对应关系进行测算,2010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应达到10%,2020年应达到15%。按此标准计算,到201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应达到612亿元人民币,是2007年(180亿元)的3.4倍;到2015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应达到1 217亿元,是2007年的6,8倍;到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应达到2 295亿元,是2007年的13倍(见表5)。综合考虑目前我国GEBR/GERD近几年不增反降,基础研究投入主体单一的实际情况,如果中央政府的直接投入没有巨大的增长,相关政策没有实质突破,将很难实现2010年GEBR/GERD达到10%,2020年达到15%的目标。
  即使按照国外平均的标准测算,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仍需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2008年起GEBtL/GERD按照国外平均水平每5年上升0.5个百分点计算,到2010年我国基础研究应达到392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到2015年我国基础研究应达到867亿元,是2007年的4.8倍;到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应达到1744亿元,是2007年的9.7倍。这可以作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的下限。
  
  3 实现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的对策建议
  
  基础研究具有研究难度高、创新风险大、几乎没有直接经济回报、社会共享特征明显等特点,是属于政府财政和研发政策支持的核心内容。要实现我国未来的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协调。
  
  3.1 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课适当向基础研究倾斜
  根据我国有关发展战略目标,中央财政是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主体。要确保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满足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需求是中央财政R&D投入的基本责任。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我国中央财政研究开发投入实现将其中的20%投入到基础研究之中,我国2010年GEBR/GERD达到10%,2020年达到15%的目标就有了保障。
  在现阶段我国R&D投入的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在我国企业R&D投入增长较快但对基础研究投入刚刚起步的情况下,政府的R&D投入应充分发挥调节和平衡R&D支出结构的作用,加大财政科技拨款中基础研究经费所占的比例,向基础研究倾斜。
  
  3.2 激励企业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企业R&D中基础研究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较大比例的增长。要实现未来GEBPt/GERD目标,可以实行特别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可采用国家与企业共同出资支持立项,产、学、研合作执行的方式;加快在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步伐,引导企业建设基础研究基地;鼓励企业设立基础研究人才奖励基金,在企业所得税中实行抵扣;引导企业直接投入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等。
  
  3.3 增加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充分发挥高校的基础研究潜力
  2006年我国高校的R&D经费超过了270亿元,高校是基础研究的执行主体之一。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在我国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长期,应增加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强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加强高校在整个国家研究开发体系中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保障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4 研究结论
  
  针对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还存在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并向基础研究倾斜。据测算,2010―2020年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应达到15%。要加强引导和协调,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和非营利机构在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以及产业政策,顺利实现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目标强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55.htm